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十二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十二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教育部、重庆市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建设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制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序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彰显大学个性品格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十一五”期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36182”素质拓展工程、党员服务站、《班级日志》等标志性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工作部署,大力推进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提振师生精气神。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学校被授予“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完善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制度,推动了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落实。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规章制度,实现决策的程序化、科学化,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学校被评为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集体。学校积极推进校园文化专项建设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通过组织实施三期文化工程,完成了以校徽、校歌的征集和制作、学校视觉识别系统手册的设计和规范管理、学校主要建筑物、道路的命名和标牌制作、校大门浮雕及夜景灯饰等项目为主要标志的文化建设专1项工作,加强了人文校园建设。学校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提高了安全事件的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学校切实加强数字校园建设,促进了数字化工作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学校环境优美,荣获“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称号。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学校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完成后,师生高度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人文标识,需要切实加大力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统筹协调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整合力量;在培育大学精神、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凝练校园文化特色方面,需要高度注视,创新方法途径。新的形势发展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文化软实力,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国家战略。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职能和使命。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是党和国家对新时期大学发展的要求。大学切实履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才能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文化建设,确定了重庆文化建设现阶段的任务突出文化建设在重庆发展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五个校园”建设目标,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作用。未来五到十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也是我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营造良好育人和学术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重在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集合,努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创新文化为主导、体现学校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规范和导向作用,为建设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为发挥大学文化引领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二)建设目标总体目标: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整体推进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建设。以凝炼精神为核心,建设优秀的精神文化;以推进具有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为重点,建设先进的制度文化;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重点,建设优良的行为文化;以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重点,建设优美的环境文化。使精神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形成一批高质量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和品牌;努力使我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成为重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标志性成果:重点推出一批研究和宣传精神、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文化成果,进一步梳理、丰富和弘扬工商大优良传统,积极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大力提升和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重点建设一批面向师生的校园文化阵地,强化主渠道,弘扬主旋律,形成体系完整、力量整合、功能互补的校园文化载体,大力提升和增强校园文化的涵育功能;重点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体现工商大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推进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区域文化、国际文化的互动,扩大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提升和增强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重点建设一批校园人文景观和文化设施,实现人文景观的布局设计美、标志造型美、人文特色鲜明、文化设施完善的校园环境,大力提升和增强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二、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任务(一)精神文化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校风校训等内容,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加强精神文化,要立足建设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办人民满意的高等学校,进一步强化学校办学理念;要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凝炼和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以培育大学精神增强师生员工凝聚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文化活动,为学校培育人才和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以培养和形成优良的校风为重要标志,进一步推动“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工作的深入开展。(二)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制度文化建设要体现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科学化和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学校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决策体系,规范决策过程,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程序化和科学化;要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学术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教授在治学中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教代会、工会代表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团代会、学代会制度,认真落实广大师生员工的民主管理权利;要进一步完善和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在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积极作用。(三)学术文化建设学术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学校生命力之所在。要切实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营造崇尚创新、探求真知的学术环境,倡导求真务实、潜心钻研的学术态度,弘扬求新求精、创新创造的学术精神;要进一步健全学术道4德制度体系,强化师生的学术道德意识,规范师生的学术道德行为;要加强学术交流,丰富学术活动,强化科技创新和团队合作,优化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使学校的学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要加强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建设,支持各学术团体开展学术活动,提升办刊质量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四)行为文化建设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是学校组织管理及师生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加强行为文化建设,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学校各级干部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加强教风建设,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机关和后勤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爱岗敬业,精通技术,在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中作出贡献;要把激发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作为学风建设的根本,把严格学生日常管理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着力建设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优良学风。(五)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环境是大学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是大学的名片,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校园环境建设要立足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体现学校文化内涵和历史文脉底蕴,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要在调整布局优化组合,合理界定各校区、片区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师生员工学习及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要精心设计,力争建成以主题雕塑、文化广场、南山书院、艺术馆、校史馆、电子显示屏等为主要标志的校园人文景观,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要加强学校形象标识系统建设,加大对形象标识系统建设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规范对形象标识系统的管理,提升学校形象品牌的价值;加5强校报、校园网、电视、广播、宣传橱窗等宣传文化载体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宣传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六)院系文化建设不同的院系文化集成并促进了学校的文化建设,构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各院系要按照学校文化建设规划的统一要求,本着与学校文化协调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建设和发展各自的院系文化,并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要加强对院系刊物、橱窗等的指导,开展相关评选和展览活动,力争办出院系文化精品。三、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举措(一)实施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计划挖掘校史资源,凝炼学校精神。以推进6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为契机,组织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工作班子,对学校的发展历史、发展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进行深入挖掘,科学界定学校精神的内涵。在编撰开展校史编写工作,2012年6月举行庆典前,《校史》,编印以研究大学精神为主题的文集。加强校史馆建设,彰显学校精神。精心设计,加大投入,对校史馆进行改建和扩建,使校史馆成为生动形象地反映学校发展历程,全方位、多维度呈现学校精神的阵地,充分发挥其培育人才、宣传学校的作用。建设“网上校史馆”,为新生入学后进行校史教育搭建平台,为校友了解、关注学校发展提供窗口。加强标识系统建设,培育学校精神。完善《视觉识别系统使用手册》,在学校推广使用办公用品、证件、环境标识、旗帜、服装、礼品、包装、交通运输等各类视觉识别系统成果。制定《视觉识别系统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对学校视觉识别系统成果的规范管理,使学校文化标识和形象符号得到更好展示和宣传,并发挥其规范管理、凝聚人心的作用。精心组织庆典活动,弘扬大学精神。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确定为学校重大活动,由学校统筹组织,将其办成学校最隆重、最热烈、最有影响力的活动。将升旗仪式、学位授予、奖学金颁发、表彰大会等活动办成学校的经典文化品牌。对学校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及时组织采写报道,进行广泛宣传。(二)实施先进文化引领计划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大学生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师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融入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深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结合学校实际,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程和教员建设工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学院要精心组织申报市级教学改革专项课题,以研究推动深化教学改革;力争成为首批教改试点高校,推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构建;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通过专门轮训、教学比赛、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大思政课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
本文标题:“十二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3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