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大学语文”20156期末复习指导2015-06-03-14-49-10
1“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2015年6月)一、考试时间、形式、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试形式:半开卷考试。说明:参加半开卷考试时学生可以携带一张学校下发的特殊的A4纸进入考场。这张纸上可以是一些知识要点和参考资料。这张纸上的所有参考内容只能是手写的,不能打印或者复印内容。3.注意事项:(1)考试时将下发试题纸和答题纸各一份,请按题目序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请勿在试题纸上作答。(2)考试时须携带2B铅笔和黑色笔,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阅读理解题和作文题必须用黑色笔在答题纸上作答。二、考试题型、要求及复习提示1.复习依据:(1)主教材:《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陆亚萍骆自强詹丹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作业册:《大学语文形成性考核册》(上海开放大学2013年版,红色封面,责任编辑为刘云波)2.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2-5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3)阅读理解题(分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共五小题,共30分)(4)材料作文(40分)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复习提示:(1)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复习提示:请熟悉教学大纲所列篇目的课文内容、作家小传、文章评点,识记、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文学史常识、语言知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课文的写作手法等。考核知识点及难度可参考“形成性考核册”。(2)阅读理解题复习提示:请结合课文注释、文章评点,理解、掌握教学大纲所列篇目的课文内容、写作主旨、写作手法,能作出一定的分析,文言文部分能结合语境理解并翻译句子。重点掌握精读篇目的相关内容。具体题型和难度可参考“形成性考核册”和“期末复习题”。(3)作文复习提示:2材料作文的材料出自教学大纲所列课文,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选取合适的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语言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请结合“形成性考核册”和“期末复习题”中的材料作文题进行模拟练习。注意,角度不要选取得过大,最好与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贴合,有话可说且能够说得入情入理。附: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参见“大学语文形成性考核册”三次阶段性综合练习中的选择题部分。二、阅读理解题(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1.翻译划线的句子。(1)在平时你们常常说“没人理解我!”如果有人理解你,你将怎么做呢?(2)瑟声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回答说:“(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位不同。”2.冉有和子路的回答有何不同?你怎样理解这样的不同?答:子路是个性格莽撞、脾气急躁的人。不知谦让。他的志向使民“有勇”,他抢着首先发言,“率尔”两字就把他说话时的表情语态,一语点穿。“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一句,也可看出他直爽、坦率、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冉有是个谨慎的人,从“……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数语可看出,他的性格正如孔子所言“求也退”。3.曾皙的人生理想是怎样的?孔子为何认同曾皙?答:曾皙是本篇的中心人物,他的言谈举止显示出他非常爱乐知礼,他对自己志向的描绘,也非常有诗意,故受孔子赞扬。曾皙是个懂礼爱乐,性格与子路相反的人,他的志向是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孔子之所以赞同曾皙的志向,是因为那也是孔子自己的志向。但实际上两人的志向还稍有不同。作为单独的个体,孔子希望自己能过这样逍遥自在的生活,但他有更宏大的理想,那就是他希望人人都过那样的生活,等到他心中的理想社会来到了,他才能去过这样的生活。这也正是为什么孔子虽然有此心愿,却还是终身不遗余力地推行他的主张,而不去独自逍遥3的原因。他希望社会上人人懂礼爱乐,天下太平,社会大同。在这个前提下,孔子的理想与曾皙相同。前三个学生所谈的只是达到孔子“礼乐治国”这一政治目标的手段,只有曾皙所谈的才是孔子孜孜以求的最终目的,所以,他最为赞同的还是曾皙的志向。4.试从对曾皙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分析曾皙的性情。答:曾皙的性情可以用一个词归纳,这就是“洒脱”。(1)从他的动作上看,他是一边在弹琴一边在听老师与其他同学的对话,一派悠闲自得的样子;(2)从他的语言上来看,他没有象别的同学那样讲自己可以做到什么什么,他把他的人生理想寄寓在一副“春日郊游图”中,他给大家描绘了一副美丽的图景,不显山不露水地表达了他礼乐治国的志向,对理想的向往与自信,他对自己志向的描绘非常有诗意,潇洒之至。5.试以本段材料为例,分析孔子和学生的形象。答:孔子雍容大度、和蔼可亲,让人如沐春风。如,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和拘谨,他只说比他们年长“一点点”;对他人的不足,他只是不露痕迹的一笑;对别人的优点,则不吝大加称赞“吾与点也”;对学生有的不同意见,他热情鼓励“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子路是个性格莽撞、脾气急躁的人。不知谦让。他的志向使民“有勇”,他抢着首先发言,“率尔”两字就把他说话时的表情语态,一语点穿。“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一句,也可看出他直爽、坦率、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冉有是个谨慎的人,从“……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数语可看出,他的性格正如孔子所言“求也退”。公西华是个年轻的外交家,言语谦恭,谈吐得体。如,“非曰能之,愿学焉。”“做小相”。曾皙是本篇的中心人物,他的言谈举止显示出他非常爱乐知礼,他对自己志向的描绘,也非常有诗意,故受孔子赞扬。(二)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1.翻译划线的句子。自从先生死了之后,我就没有了对手,再也找不到可以与之对话的人了。2.庄子讲述匠石运斤成风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答:再精妙的技术也有赖于遇到合适的对手。3.妻子过世,庄子鼓盆而歌;惠子过世,庄子流露出寂寞与悲哀。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处庄子态度的差异的?答:对于妻子的过世,庄子通过“察”妻子生命的过程意识到死亡不是人生命的终点,4而是循环过程中的一个节点,由此感到对于安息于天地之间的妻子而言,死亡没有什么可悲;惠子的过世,对于活着的庄子而言却少了一个可以争辩的对手,从此之后他再也找不到可以与之对话的人了,这是他的大悲。同样是“死亡”,前者是从对方角度展开的情感世界,而后者是从庄子自身角度展开的情感世界,折射出庄子思维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三)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1.翻译划线的句子。三千太学生向朝廷上书,请求以嵇康为老师,(文王)不答应。不久文王也后悔了。2.划线句子是从什么角度来刻画嵇康的?有何作用?答:从侧面烘托嵇康的影响。“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从广度衬托嵇康在当时朝野影响之大影响面之广;“文王亦寻悔焉”从深度衬托嵇康的影响,文王(司马超)也很快为杀掉嵇康的行为而后悔,心理描写点到为止,给读者思索回味的余地。3.本则被归入《世说新语》“雅量”一门,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量”的看法。本则“广陵绝散”被列入“雅量”一门,“雅量”乃是以“雅”来修饰“器量”,在魏晋时期指的是一种从容镇定的态度。嵇康临刑镇定坦然,面对死生变故神情自若,不异于常,唯独牵挂《广陵散》一曲。在一个名士屡遭杀戮的时代,嵇康此举足见人物雅量。《世说新语》将此故事归入“雅量”篇,千载之下,魏晋名士洒脱背后的残酷,飘逸背后的凄苦令人唏嘘,恍若目前。(四)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1.翻译划线的句子。经过一夜(行程)才到达,到了(戴安道)门口没进门就返回去了。2.这则故事开头的“夜大雪”与主人公王子猷的行为有什么关联?答:江南少大雪,偶尔的夜雪难免不使人心潮澎湃。雪夜彷徨对酒当歌,自然联想起此刻隐居剡县的朋友,是否如自己一样雪夜无眠,故此有连夜访友之举。3.你是如何理解王子猷的性情的?答:王子猷纯任本性,重个性反平庸,于外物了无依托。雪夜访友造门不前之举,充分展现出主人公孤傲之情,脱俗之气。其洒脱无羁孤高任性跃然纸上。但以今人观之,仍不免有几分怪诞矫情。(五)老前辈们开导我,那细腰蜂就是书上所说的果蠃,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做继子的。她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着,祝道“像我像我”,经过若干日,——我记不清了,大约七七四十九日罢,——那青虫也就成了细腰蜂了,所以《诗经》里说:5“螟蛉有子,果赢负之。”螟蛉就是桑上小青虫。蜘蛛呢?他们没有提。我记得有几个考据家曾经立过异说,以为她其实自能生卵;其捉青虫,乃是填在窠里,给孵化出来的幼蜂做食料的。但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还道是拉去做女儿。我们为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倒不如这样好。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自从法国的昆虫学大家发勃耳(Fabre)仔细观察之后,给幼蜂做食料的事可就证实了。1.家乡前辈把细腰蜂捕捉小青虫说成是拉去做女儿,鲁迅对此的态度是怎样的?答:家乡前辈把细腰蜂捕捉小青虫当作一个美谈——一个中国传统中的美谈,即螟蛉之子的故事。鲁迅引入了西方科学的参照——一法布尔(发勃耳)《昆虫记》的说法,证实这一美谈是违背科学的。“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按鲁迅的看法,中国传统的文学(包括民间传说)都是给人好梦的,但是被科学给打破了。表现了文学的美梦与科学的求实精神的对立,暴露了中国传统文化“瞒”与“骗”的底色。2.细腰蜂与小青虫的故事是“闲谈”吗?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答:作者由细腰蜂捕获小青虫的趣事及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效起笔,貌似闲谈,其实闲笔不“闲”。作者由细腰蜂用自己释放的毒液麻痹了小青虫,联想到旧时中国“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统治者机器帮闲们对民众的精神控制术,由此及彼借题发挥,以虫喻人,小中见大,对中国传统文明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反思。3.本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答:语言诙谐幽默、机警风趣、好用反语。如“当长夏无事,遣暑林荫,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写得极富情趣,令人在灰心的微笑中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作为“闲谈”,兴之所至,文字又表现出生动活泼,从容闲适。如“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对传统文化的“瞒”与“骗”揭示入木三分,又避免枯燥乏味或板起面孔说教的缺陷。(六)三年前,我遇见神经过敏的俄国E君,有一天他忽然发愁道,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不至于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将这注射在谁的身上,则这人即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了?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20156期末复习指导2015-06-03-14-49-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4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