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深耕”中成长“整合”中壮大“借力”中升级——上犹县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党委宣传部门如何在“人人手上都有麦克风”的舆论环境下,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上犹县找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点,从舆论源头到传播终端整体谋划,做到传播内容精耕细作,媒体平台互相借力,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深耕细作产品,锻造百姓口碑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内容依旧为“王”,向读者提供权威、专业、多元、具备深度的新闻信息产品仍是媒体最根本的制胜之道。上犹县从拓展新闻来源、建设新闻队伍等入手,拓宽媒体内容的提供渠道,提升媒体产品质量,让新闻信息来至基层、走进群众、服务百姓。1、一个网站,破解了舆论被动引导难题。上犹县网络文化非常兴盛,县内民间网站达20多家,县内社会热点话题往往从民间网站发酵,政府在应对和引导时,缺乏主导权和话语权。2012年,从宣传工作实际出发,上犹县建立了全省第一个管理权、操作权属于政府的主流网络媒体上犹新闻网。网站建成后,立足强化权威新闻发布、拓展完善公共服务两大功能,充分发挥了网宣主阵地作用。一是主打“民生牌”。网站专门开设生活版块,积极关注民生,及时发布涉民信息,网站建立至今共发布各类民生资讯50000多条,该版块成为网民最关注的版块。二是用好“监督剑”。网站开设了“民生热线”等监督类栏目,并与县纪委、县监察局合作,合办“我要举报”版块,网民反映问题有渠道有监督有回音。三是办好精品栏目。网站打造了针砭时弊、传递县委政府声音的《犹江时评》;以普通群众为主角,呈现群众生活的《犹网视界》等多个品牌栏目,深受网民关注。今年,按照“及时、美观、实用、活力”原则,对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网站现已成为县内影响力最大、美誉度最高的网络媒体,成为党委政府拥有主导权的网络舆论引导主阵地。众多信息在网站内交换共享,也让网站成为县电视台、县委机关报等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来源地和采集地。2、一套机制,破解了新闻源单一难题。传统媒体官方信息多,社会信息少,信息获知慢,覆盖面积小,造成媒体的影响力小、关注度低。上犹县完善工作机制,破解了新闻源单一难题。一是媒体运营“精细化”。如为扩大上犹新闻网受众群体,提高浏览率和关注度,网站部分栏目采取分包制,如将生活版块的“商家”“便民”等版块由相关协会组织、中介机构负责更新;由稿源质量高的单位,如公检法自行及时上传部门类稿件,等等,不仅减轻了编辑负担,网站信息更新更加及时快捷。二是信息发布“统一化”。先后出台了《上犹县网络媒体宣传及网络舆情监报工作制度》,要求严格执行网络信息官方媒体(网站)首发制,公示、公告、征求意见稿或需让公众知晓的部门、单位信息及其他资讯,一律先在上犹新闻网对外权威发布;部门、单位发现的或根据工作进展可能发生的舆情必须同步报县网信办,由网信办研判组织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和信息发布。三是新闻资讯“市场化”。出台了《网络宣传优秀人员、优秀稿件评选办法》《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等制度,并在上犹手机报、上犹新闻网开展《有奖爆料》栏目激励网民、读者、作者关注、提供身边事、身边人。新闻触角的广覆盖、多元化,让上犹新闻网、上犹手机报等官方媒体信息实现了“最新最快最丰富最权威”,增强了新闻媒体信息的可读性和亲民性。目前,上犹新闻网吸引了社会各界35000多名网民成为会员;上犹手机报主动要求征订用户月均达100人;上犹新闻网公众号日均增加粉丝近20人。3、一支队伍,破解了人才短腿难题。有怎样的新闻信息人才,就有怎样的新闻信息产品,上犹县立足网络宣传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突出抓好网络宣传、信息收集、舆论引导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专业团队术有专攻。与大部分县市不同,上犹从事新媒体团队成员达4人,4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微博、微信、网站、手机报分别独自运营,重大选题、重要活动互相合作。二是兼职人员各管一方。由200余名乡镇、单位兼职网评员、16名网站名版主、25位特约网评员组成覆盖城乡的网络宣传、信息提供队伍,分别承担了乡镇单位新闻信息上报及舆情监控、网站论坛管理和运营、重大敏感舆情引导等任务。同时,在队伍组建的同时,还先后组建了上犹新闻网网友生活群、上犹新闻网新闻工作群,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传播快、互动强的优势,延伸了媒体触角。二、有效整合资源,做强主流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全天候、全覆盖、全民化的传播方式,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在新媒体舆论场,负能量与正能量、负面舆论与政府公信力、公众意识提升与政府宣传能力较量已经短兵相接。上犹县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平台资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长共生,新媒体影响日盛。1、大网站架构,凝聚向心力。上犹新闻网建站后,按照建“大网站”的思路,不断整合网站力量,提高优质新闻信息产品的供给力和覆盖面。一是网站内部产品整合。按照“一网知天下事”的建站目标,网站设置了多个产品整合栏目,如视频新闻栏目,集中中央及省市县视频新闻,让上犹网民在一站内通览重要视频新闻;在广泛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将上犹网民关注的各大网站链接集中在网站显要位置,方便网民查询。二是县内网站力量整合。开展了县内部门、单位网站清理行动,关停了多个更新慢、力量弱、影响小的官方网站,网民流向向上犹新闻网集中;与县内民间网站建立合作关系,在重大舆情引导、重要信息发布、重大活动合作等方面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上犹新闻网在网络舆论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网站日访问量从建站初期的日均几十上升到现在的日均8000多。2、大宣传模式,增强战斗力。为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开路先锋的作用,形成县内媒体强大合力,上犹县县内官方媒体建立“大宣传”模式,促进媒体进一步整合新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达到相互辅助,互为平台。一是信息共享。上犹电视台、上犹县委机关报、上犹新闻网、上犹手机报四家媒体资料传送、信息交流统一了联系方式,基层通讯员的新闻稿件、新闻素材、新闻报料传至公共邮箱,媒体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统一在公共邮箱发布、交流、分享。二是力量整合。通过每周新闻例会、每月新闻策划会等交流制度,加强新闻选题的策划和落实,集中平台资源做好重点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县内媒体记者实行统一调度,最大限度发挥新闻人力资源作用;传统媒体与微媒体联动发力,上犹新闻网公众号、官方微博@上犹发布两大微媒体与上犹新闻网、上犹手机报,四大新兴媒体“活动同步进行、资讯同期发布、线下共同发力”,扩大了覆盖面,增强了传播力。3、新媒体互动,提升影响力。在做好上犹新闻网这一网络媒体的同时,上犹县于2013年正式开通上犹新闻网公众号、官方微博@上犹发布,是赣州市最早开设官方公众号、官方网站微博的县,微媒体(微博、微信)建设加快发展。一是打造“微矩阵”。上犹县委宣传部要求各乡镇、单位、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官方微博,与@上犹发布共同建立政务微博群,目前,旅游、公安等20个部门、单位、企业已加入政府微矩阵,打破了传统政务微博单一服务模式的格局。2015年,开始布局乡镇公众号集群。二是完善“微规则”。在资讯发布、活动组织等方面,要求两大微媒体凸显自身特点,相互借力互动。在微媒体推广方面,充分发挥“微矩阵”团队作战优势,县内交警、重点学校等微信公众号联合宣传推广上犹新闻网公众号,提高了该公众号的民间关注度。经过一年来的运营,两大新媒体关注度高涨,目前@上犹发布粉丝已达1.8万余人,公众号关注用户8400余人;影响力迅速提升,@上犹发布在2013江西十佳政务微博评选中,在赣州市县级政府微博中排名第一,公众号在今年赣南日报推出的政务微信排行版中始终名列前茅。三、多方借力发展,提升媒体价值媒体的关注度就是影响力,如何让更多人关注媒体,仅仅依靠媒体人力量还不够,必须借助读者、部门单位、社会等多面的合力。上犹县利用互联网思维,采取“媒体+()”方式,使媒体成为各种力量的集合平台,媒体价值得到有效提升。1、借力网民活动,媒体更有粘度。上犹县充分发挥网站和微博、微信粉丝对媒体的信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受众与媒体的粘合度。一是打响媒体品牌活动。2014年,上犹新闻网、上犹手机报及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微友上犹行”活动。相继组织了省内外知名微博主、公众号运营主和上犹微媒体粉丝,开展了“与春天有约·浪漫陡水游”微友上犹行等活动。由微友创作的“大不了,去趟上犹”网络浏览量超过20万人次,微信转发量近1300人次,并引发了“不劈腿,就做我的陡水湖千年鱼”、“不出轨,就带我去坐森林小火车”等网络热话题。活动不仅为上犹新闻网公众号、@上犹发布带来大量粉丝,更为宣传上犹旅游资源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二是部门联手推出系列活动。与乡镇、部门、单位多方联手,推出了“最美茶园行”“最美乡镇行”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网民、读者关注参与。三是利用媒体平台网民自发组织活动。在上犹新闻网,网民在论坛版主的组织下开展募捐等活动;在媒体建设的QQ群、微信群,由管理员和活跃群员组织了“上犹最美景点景区推荐”等活动。丰富的网民活动让媒体更有“温度”,更具粘性。2、借力网络协会,网信更有力量。开放的互联网,仅仅依靠党委政府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必须借助和利用好社会上的网络力量。2013年8月,上犹新闻网牵头,与上犹网、上犹资讯网等20多家民间网站联谊,组建上犹县网络文化协会,依靠协会让上犹网络世界有了更多正能量。一是用好制度让协会更有战斗力。协会制定了《网络公约》等相关制度,倡导各大网站抵制庸俗、低俗信息,防止各类恶意攻击、煽动敌对情绪的言论蔓延,共同营造文明有序、理性平和的网络环境。网络协会成立后,先后迅速、有效处置了20多起网民造谣传谣事件,打造了“上犹10大陋习要远离”等20余个网络热点话题。二是开展好活动让协会更有号召力。成立后,传统媒体和官方新媒体与各大协会网站,联合开展了“救救这位小女孩”等10多次网络协会活动,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官方媒体的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三是依靠协会凝聚了更多力量。会员网站各有特色,各有受众,在协会的协调指导下,协会团结了一批网络积极分子,感化了一批网络激进分子,培养了一批民间网络组织员、宣传员和消防员。全方位的网络文化管理格局,营造了文明有序、理性平和的网络环境,唱响了网络文化宣传的主旋律。3、借力部门力量,媒体声音更响。上犹新闻网和新闻网公众号、@上犹发布,不仅仅发布官方政务政情、新闻报道,还因其具互动性、参与性,亦成为网民、微友对公共事务、政府行为“拍砖”的集合地,各大媒体充分借力部门力量,努力让“拍砖”成为“点赞”。一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上犹新闻网对“民声热线”“观点1+1”等论坛版块出现的网民意见建议、投诉举报,对网民私信、评论中的提问和留言,媒体运作团队专人负责收集,并由县网信办以舆情专报的形式,转发至相关部门单位,督促答复或落实,让部门、单位在第一时间发声,先入为主,先声夺人。二是媒体发声政有所应。对网民和媒体QQ群、微信群里意见集中、反映强烈的问题,媒体提前介入、跟进报道,对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及时向公众通报,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始终有媒体和部门的权威声音。三是媒体平台传递政声。建立新闻发言人发布信息常态化,对重大政策、重大决定、重点工作,及时组织或通过媒体开展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上犹县迅速适应新兴媒体即时和海量传播、平等和互动交流的特点,最大限度发挥传统媒体权威性高、公信力、信誉度好的优势,注重用户体验,注重资源整合,满足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强化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提高了新媒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占领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掌握了舆论的主导权。
本文标题:“深耕”中成长“整合”中壮大“借力”中升级上犹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修改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4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