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环境保护”与必修课程知识的衔接---训炼---整合宋晓玮
决战高考:“环境保护”与必修课程知识的衔接---训炼---整合宋晓玮银川一中政史地教研组环境保护是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和资源观的重要依托内容,也是课标课程性质中地理学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单列环境保护选修模块是基础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以及养成保护环境行为习惯的需要,并且也是地理学发展新趋势的体现。环境保护模块重点介绍了环境、资源、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方面,具体有酸雨污染、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危机、水土流失、城市垃圾成灾、大气污染等。必修教材与“课标”对“环境保护”有四条“标准”1.地理1有条标准: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全球气候变化狭义地理解成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针对近些年气温增高而提出的,并且强调人类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则是就地理环境的演变而言的。标准要求学习全球气候变化,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看待气球变暖的原因,即目前全球变暖现象,本身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正常体现,当然,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变暖的趋势起了加剧的作用。2.地理2有条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要会理解城市化对地理有什么影响,使教学最终归结在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上。城市化对地理有什么影响有两层含义,一是城市数量的增加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耕地的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二是城市居住地环境的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如果管理不当的话,城市居住区内的环境状况会变得恶劣,如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等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3.地理2还有条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三方面认识本条标准:一是农业生产或工业生产对资源、能源的利用产生的需求与有限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是资源、能源不合理利用方式产生的后果直接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三是农业生产或工业生产活动本身对地理环境景观的影响。工业生产无疑是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它把大量深埋于地下的矿产资源开采出来,进行加工生产,在其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三废都是自然界难以降解和净化的。4.“地理3”有条“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在中图版、人教版的教材第二章中,以我国黄土高原、西北地区为例介绍了水土流失、荒漠化的治理防治;以美国田纳西河治理、亚马孙河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河流、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为问题研究。本模块的学习都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必修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知识内容的训练—整合必修1(1)常见天气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训练1.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景,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升高了2.7℃,年均降水量增加了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结合下列材料,回答有关材料一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北疆年平均降水量(毫米)187.8192229南疆年平均降水量(毫米)66.47395材料二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20世纪60~80年代20世纪90年代阿克苏河的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71.7~73.384.42材料三塔里木盆地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变化情况1986~2000年的水位变化1986~2000年的面积变化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的变化上升了4米多(超过195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由880平方千米扩大到1000多平方千米(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导致这种变(2)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3)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防治?答案(1)说明我国西北地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气候变2)将使湖泊面积和蓄水量增加,也使部分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3)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后,山区降水增加,冰川消融加剧,这可能导致洪涝(或雪灾、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建议在山区多建水库,加强气象、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报。训练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有和。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①;②。(2)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对下列地区农业生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②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③亚寒带某些地区。(3)目前,非洲严重缺粮的原因是,“温室效应”是否会进一步加剧那里的缺粮问题?,理由是答案(1)CO2水汽(甲烷)①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变化之中,19世纪CO2强烈吸收红外线辐射,使大气增温③森林减少(2)①气候更加干旱②退化成草场③将会适宜某些温带作物的生长(3)气候干旱会气候变干会影响农业(2)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地下水是我国北方地区及许多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下水的数量受储存条件和补给条件的限制,是随时间变化而又相对稳定的资源;地下水水质一般优于地表水。(图甲)材料二中国各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图乙)(1)有利于地下水储存和分布的地质构造是(填正确项字母)。A.①B.②C.③D.④(2)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3)与周边省区相比,A地区地下水资源(4)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今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1)B(2)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较多,中部、中西部(3)地表崎岖,坡度大;石灰岩广布,地下含(4)问题:①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或枯竭;②沿海地带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水、生活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措施:①加强立法和管理,制定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②控制开采量,做(3)地表形态变化与环境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图表示的是在作用下形成的地貌。(2)B图是地貌,往往形成于地区;近年由于人类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判断理由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判断理由是;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4)简要分析说明A地聚落发育的有利的自然条件。答案(1)流水沉积(2)沙丘干旱、半干旱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3)丘陵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米向斜中心岩层较新,四周岩层较老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4)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必修2(4)合理人口容量与环境问题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并完成(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2)引起上述规律的原因包括(多选)()A.自然条件B.C.宗教D.人口总量(3)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4)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答案(1(2)ABD(3(4)人口数量与分布或者说人口承载力、一个地区合理的人口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5)城市空间结构与环境问题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1)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等级体系共有级。简述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2)长江三角地区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下图中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据此并读下图,回答问题。在A、B、C、D、E五处中:印染厂宜选址于,理由是;水厂宜选址于,理由是;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理由是;科技园区宜选址于,理由是;生态公园宜选址于,理由是。(3)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某城市功能空间结构示意图”。图中CBD表示哪一种功能区?请说出其空间分布特点及主要职能。图中还缺少一种功能区,请写出其名称并简要说明其地理(4)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是,其原因有。答案:(1)五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多;辐射范围越广;等级越低,(2)B在居住区的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EADC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3主要功能:是城市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展销中心、购物中心、文化中心和服务中心等。地理意义:美化环境、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减弱噪音、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4)沿河沿海分布水运便利;取水方便;营造(6)农业区域发展与环境问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农业部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确定了11种优势农产品,这些农产品确定的依据是: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农产品,或在竞争中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农产品。材料二我国两农业生产区域图(1)为了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优势产区在甲、乙两区域符合条件的是,试说明原因。(2)甲区域的耕作土壤是,该区域农业低产田面积较大,请分析农田低产田形成的原因,针对原因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策略?(3)近年来,乙地区由于土地的超载使用,土壤的肥力呈下降的趋势。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保护?(4)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5)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年均递增14%,已成为世界农产品第五大出口国,简述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利条件。答案(1)乙自然条件较好,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产业化基础强,商品量大,区位优势明显。(2)水稻土原因:红壤广布,土壤贫瘠;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措施:改良土壤(红壤);合理开发梯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防止水土流失。(3)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对土壤进行培肥,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加强对土地的养护,实施轮作和倒茬。(其他措施只要合理即可)(4)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等。(5)①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产品需求;②市场区位优势,亚洲地区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是中国最具优势的市场;③发展现代农业,正在全面提高农业的竞争力,④政策优势。2.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4)d省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试简述该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答案(1)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4)季风水田农业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总体水平不高;三是科技水平低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不高,地区发展的差异大。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副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7)工业生产与环境问题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太原晚报》2008年2月20日报道:2007年山西省外运出省煤炭突破5亿吨大关,达到53628万吨,同比增长14.98%,创
本文标题:“环境保护”与必修课程知识的衔接---训炼---整合宋晓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4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