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当代中学生报》2014年高考泄露天机(历史)
《当代中学生报》2014年高考泄露天机历史1.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始选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这一信息,可知“宗正”是由同一血缘关系的族人担任的,故A项说法正确。秦朝实行郡县制,故B项与史实不符;由“掌王亲属”可知,宗正只是管理王族事务,故C项错误;D项错在“君主专制”。2.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示意图呈现的信息可判断应该是宋朝。秦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西汉是内外朝制,唐是三省六部制。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帝权力,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设三司使、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财权和兵权。故符合题意的是D项。3.B【解析】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可以不经内阁而通过军机处直接下达诏令,使军国大事直接控制在皇帝手中,并提高了效率。故B项正确。4.A【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1904年”可以看出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各学校学习文科的人远远多于学武者。说明这一时期,先进的中国人更希望通过制度变革来救国。故选A项。5.C【解析】从材料中的“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京师至……山海关”这些信息可知,引文应出自《辛丑条约》。故C项是其影响之一。6.D【解析】漫画具有讽刺意味。图中的“革命有功者”“银”“利”等信息,讽刺的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向袁世凯妥协,使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故选D项。7.D【解析】苏维埃“在湘江里淹死”指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西渡湘江,中央红军兵力损失过半。A、B两项发生在1931年前;C项发生在东北地区,且与毛泽东无关。故选D项。8.B【解析】“人民大宪章”意指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制定其他各种具体法律法规的依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所以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9.C【解析】本题考查了1954年一届人大及宪法。人大制度并非各级人大都实行海选,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使人民开始当家做主,B项错误;D说法明显错误。一届人大的主要功绩是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C项。10.B【解析】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可知,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也是在中苏关系恶化的情况下的需要,同时还可以推进台湾问题的解决,A、B、C三项的表述符合史实,而日本是因为美国和中国有友好举动后抢先好中国建交,不是一直在谋求,故B表述不符合史实。11.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故其针对的问题应该是经济领域的问题。而A、B、D三项都是政治领域的表现,排除。12.B【解析】从材料中的“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可以明显看出,材料在于强调希腊城邦的独立自治的特点,故选B项。13.C【解析】由材料可知:罗马人用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明确了所有权,这是罗马法的进步之处;但是罗马人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故C项符合题意。14.A【解析】从女王在位的时间可知,此时英国已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国家权力重心山国王转移到议会,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选A项。15.C【解析】美国独立之初实行的是邦联制。邦联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的关税,美国在与欧洲各国贸易中常处于不利地位。故选C项。16.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失去了大好的时机”“浪费了更多的时间”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巴黎公社的领导者缺乏斗争经验,这是其失败的原因,故选C项。A、B、D三项材料均没有涉及。17.B【解析】题干文字所述内容为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故B项正确。“四月提纲”提出了革命任务的转变,但列宁又提出政权的更替有和平转变的可能,A项错误;C项指的是巴黎公社;D项应是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任务。18.C【解析】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是在冷战时期。故选C项。19.C【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联系。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是两极格局,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在经济上,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采取的措施是成立经互会,控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出现了表格中差距现象。故选C项。20.B【解析】出现“北欧平衡”局面,是美苏冷战的结果。从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可知,这种相对的平衡,有助于双方避免直接的冲突,给一个地区带来相对持久的和平,有利于维护该地区的相对和平局面。21.C【解析】分析材料信息“万物皆洁齐而清明”“清明前后,点瓜种豆”可知,清明前后的气候有利于万物的生长。故选C项。22.D【解析】题干材料大意:春天到了,江南地区养蚕织布非常繁忙。不要担心全家没有粮食,可以把丝与布卖给商人。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描写北方的经济发展情况,A项排除;材料只是描写了蚕桑经济,故B、C两项与材料不吻合。故选D项。23.A【解析】从材料““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可以看出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故选A项。B项错误,典当行业实际上是一种抵押担保的方式;C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典当是否是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D项错误,典当行业的出现,地主与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而不是加强。24.B【解析】A项不对,从隋唐开始,我国的瓷器就已输出国外;C项不对,虽然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但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最大受益国是西欧国家,实现了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D项不对,材料中没有显示黑奴贸易,因此选B项。25.D【解析】材料介绍在海禁政策实施前,当地家给户足;实施后货物流通不畅,居民生活水平下降,驱使一些人成为工商业者或盗贼,由此可见海禁政策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A、B、C三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选D项。2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世界金融市场的认识。17世纪荷兰掌握了世界金融市场,建立了垄断性的贸易公司;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进而掌握了世界金融霸权,所以选择D项。材料强调世界金融市场的变化,与殖民扩张、议会改革不属于同一层面,排除A、C两项;英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为工业革命,排除B项。故选D项。27.B【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西方的殖民扩张。这种不同是由中西经济形态和思想观念等差异造成的。外交政策、经济形态、思想观念的差异,集中说明了当时中西不同的历史发展方向,即中国依然在小农经济的圈子内徘徊,而西方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起来,迈向近代,故选B项。28.C【解析】庚申之变是指1860年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这一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庚申之变后20年即1880年,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是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故①不正确;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的创办军事企业,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符合时间范围,C正确。29.A【解析】据材料反映的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故D项说法错误;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思想因素,材料反映不够全面,排除B;“中体西用”的思想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道,维护清王朝统治,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说法错误。因此选A项。30.C【解析】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要求各省趁一战期间大力发展各种实业,旨在宣扬实业救国思想。故选C项。31.C【解析】A项错在“根本性的变革”,仍是公有制为主;B项不对,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项不对,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题干反映了为克服三年经济困难,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部分调整生产关系,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故选C项。3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关键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仅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地平台,所以答案选A项。3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两项能力,重点关注新中国经济建设政策的演变等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紧扣材料中的“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即强调调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C项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C项。34.D【解析】题目中强调精确的时间观念,A、C两项与时间关系较远,所以可以排除。B、D两项虽然都与时间有关,但是办刊发行时间的精准程度显然要低于交通通讯工具,所以选D项。35.A【解析】世界各国的服装都跟自己国家的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新一代领导人非常注重用服装来传递一些中国的文化。随着世界各国服装风格的不断交融,中国风也在逐渐走进国际视野。习近平夫妇中式服装传达了中国自信与创新的精神。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A项。36.A【解析】“请你来帮帮我们的忙”是指请“市场”帮帮“计划”的忙,显然托洛茨基认为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可以利用市场来逐步实现计划。对立则不能帮忙,B项错误。相互则互帮,材料未见计划帮市场,C项错误。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D项错误。故选A项。37.A【解析】综合分析材料信息“若美国停止不平衡,势必减少他国的流动性储备”“若美国长期不消减国际收支逆差,又会使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下降”可确定A项符合题意,美国的清偿体制决定美国处于收支不平衡的状态当中,但是这种收支不平衡又冲击了其他国家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信心。B项错误,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是使得该矛盾突出的原因;C项错误,美元特权是建立在其收支不平衡的基础上的;D项错误,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终结的。38.A【解析】凯恩斯理论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是指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故A项正确。B项体现的是凯恩斯主义,C项项不符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D项说法错误。故选A项。39.C【解析】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多一些即高福利,但高福利不会消除“从属关系和剥削”,即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根本改变。故而其他选项与题干不符,正确答案为C项。40.D【解析】市场调节一直是《国富论》主张的方式,但随着发展,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步加强,对各个国家都有影响。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地缘和政治制度之间的差异,这是一直存在的。而俄罗斯虽然身处东欧,但与欧洲之间却有着很大的距离,这种矛盾的存在,必然使欧洲对俄罗斯有所顾忌,欧洲东扩战略并不是遏制中国。故选D项。41.B【解析】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并重的产物。猪是农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鼠则是人们追求智慧的象征。42.B【解析】西汉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43.B【解析】礼仪、音乐、刑罚、政令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统一民心,实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故B项正确。44.C【解析】“三纲五常”,宣传忠孝思想,严格等级秩序,规范了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们的思想,是防止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武器,从根本上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45.B【解析】本题考查东西方先哲生活的时代背景。孔子生活与公元前6世纪,苏格拉底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百家争鸣出现于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苏格拉底是在5世纪末被处死,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战国时期,当时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潮流。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46.D【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故答案为D项。4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所谓“超越”就是指启蒙运动进步的地方,此题要选择不属于超越的地方,也就是继承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地方。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为正确答案,因为两者均揭露批
本文标题:《当代中学生报》2014年高考泄露天机(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6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