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交通运输法规》复习ppt人民交通
交通运输的概念交通运输业是指由各种运输方式所组成的专门从事运输业务的各类型企业的总称。现代交通运输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五种基本运输方式交通运输业的地位与作用运输业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占有很大比重运输业担负着社会产品和商品流通的任务运输业具有军民两用性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阶段以及综合运输发展阶段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国内旅客运输主要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航空客运呈快速发展的趋势,水路客运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小交通运输基础知识回顾国内货物运输以铁路、水运、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占有很小的比重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①水上运输。又可分为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②陆上运输。又可分为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③航空运输;④邮政运输;⑤集装箱运输;⑥国际多⑧管道运输等交通运输基础知识回顾交通运输业的管理体制⑴交通部铁路局主管全国的铁路工作①对国家铁路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运输管理体制,对地方铁路、专用铁路和铁路专用线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帮助。②国家铁路运输企业行使法律、行政法规授予的行政管理职能。③铁路沿线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协助铁路运输企业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车站、列车秩序良好,铁路设施完好和铁路建设顺利进行⑵交通部公路局、水运局主管全国的公路和水运工作①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公路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工作②交通部主管全国的水运工作⑶民航总局主管全国的民航工作⑷建设部下属的城乡规划司和城市建设司分管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城市公共客运⑸管道运输归属石化行业,由国务院石化主管部门管理全国管道运输工作法律基础知识回顾一、法和法律(一)法和法律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广义的法律则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称。(二)法的本质•(三)法的特征(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权利义务的行为规范。(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四)法的渊源法的渊源,是指法的表现形式,即法是由何种国家机关,依照什么方式或程序创制出来的,并表现为何种形式的法律文件。历史上不同类型法的渊源都有所不同。(五)法律效力与法律冲突问题的处理•(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2)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3)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4)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5)部门规章与部门规章、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6)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规定与旧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规定。•(7)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8)部门规章与部门规章、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六)法律规范、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1.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构成法的最基本的组织细胞,是通过一定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内在逻辑结构的特殊行为规范。•2.法律部门•它又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法律部门主要有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3.法律体系•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分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七)法律解释•法律制定出来后要顺利实施,首先需要让人们正确理解法的内容和含义,对现行法律或者法律条文的内容、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所作的说明和理解,即是法律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1.正式解释•它又称有权解释、法定解释、有效解释或官方解释,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整体或有关条文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三类(1)立法解释。(2)司法解释。(3)行政解释.•2.非正式解释•它又称无权解释、无效解释或非官方解释,是指法定国家机关以外的非经授权的机关、团体或者个人对法律所作的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包括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二、法的外部关系问题(一)法与国家的关系1、法与国家有着共同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2、法离不开国家。3、国家也离不开法。(二)法与政策的关系联系:1、政策是法的灵魂,是法的指导思想,政策的内容成熟时可以上升为法律。2、在法无明文规定时,需要运用政策解决问题。3、政策的实现也依靠法。区别:1、法具有国家意志属性,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稳定性,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行,违反时要受到国家强制力制裁;2、政策比较原则、概括,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政策是稳定的,具体政策可修正。(三)法与道德的关系•法与道德的一致性在于:它们都是行为规则、社会规范。统治阶级道德与法在基本精神任务和作用上都是一致的。•区别是: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道德与法在产生和存在的条件、调整对象和范围、表现形式以及强制力等方面都不同。三、法律的实施(一)法律实施的概念•法律的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是法律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二)法律实施的形式•1、将法律规范适用到具体人或组织的活动,即法的适用;•2、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自觉地遵守法律规范,即法的遵守。•法的适用:•司法、仲裁、执法等形式。•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四、违法的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概念•法律责任,指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1、侵权行为;•2、违约行为;•3、法律规定;•法律制裁,是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所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有联系、有区别。(二)法律责任的种类•1.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由于民事违法、违约行为或根据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不利民事法律后果。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有:•①停止侵害;②排除妨碍;③消除危险;④返还财产;⑤恢复原状;⑥修理、重作、更换;⑦赔偿损失;⑧支付违约金;⑨消除影响、恢复名誉;⑩赔礼道歉。•2.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行政机关授权的组织依行政程序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当事人所给予不利后果的法律追究。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种类有: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3.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触犯国家刑法的犯罪人所应承受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给予的不利后果的法律追究。•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主要有5种:1、管制、2、拘役、3、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5、死刑;•附加刑主要有: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附加刑可以附加于主刑之后作为主刑的补充,同主刑一起适用,也可以单独适用。法律基础知识回顾五.我国的立法权限•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国务院•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5.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6.较大市的人民政府•7.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6.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7.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8.中央军事委员会•9.中央军事委员会各总部、军兵种、军区•10.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我国交通运输法规体系的构成基本框架:以宪法为基础,以交通运输法律为龙头,以交通运输行政法规为骨干,以交通运输行政规章为补充的纵横相结合的系统。横向构成包括与交通运输运营关系密切的各种法律规范,如《民法通则》、《合同法》等一些基本法律;纵向构成则按照我国现行的立法权限、效力层次,分为交通运输法律、交通运输行政法规、交通运输行政规章三个层次。宪法交通运输法律交通运输行政法规交通运输行政规章与交通运输关系密切的其它法律与交通运输关系密切的其它法律与交通运输关系密切的其它行政法规与交通运输关系密切的其它行政法规我国交通运输法规体系框架图与交通运输相关的国际惯例与交通运输相关的国际条约2002年原告章某在某县南某路旁开办了个小型日用金属制品修理店,主要从事日用金属制品的焊接、氧割以及加工修理。章某没有进行过汽车修理,也不懂汽车维修技术,但因其修理店位于交通便利的路边,自开业以来,少数汽车司机,拖拉机司机为图方便,要求章某对车辆的简单部件进行焊接,章某有时也接受过此焊接业务。2004年10月12日,某县交通运输管理所下属机构交通运输管理所运政稽查队向章某签发道路运输管理规费征收催款通知书,要求章某在10月20日前交纳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的管理费600元,章某当即以被告无权管理为由拒绝缴纳。10月31日,该稽查队向章某送达赣运字0027416号道路运输违章处罚决定书,认定原告擅自开业,无证进行汽车修理,不交规费,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违章处罚规定(试行)》第七条第(一)(九)款,第十二条第(一)款之规定,决定对章某罚款100元,补交规费600元,罚滞纳金14398元。章某不服,遂于2004年11月12日向某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审理章某诉称,原告从事焊接、氧割项目的个体工商业,不懂汽车维修技术,只是偶尔有个别司机为图方便要求为其焊接车厢、驾驶室和翼子板等汽车部件。这次处罚1万多元,是没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的,要求撤消被告的处罚决定。经该县人民法院审查后立案受理。在案件开庭审理之前,被告某县交通运输管理所于2004年12月9日作出了行政处罚撤消决定书。章某于12月11日以诉讼目的已经达到,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为由申请撤回起诉。该县人民法院对原告章某的撤诉申请和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后,准予其撤回起诉。分析本案涉及的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问题,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无效的行政处罚。(1)本案中对原告章某的行政处罚不符合主体的级别限制。该稽查队是该县交通运输管理所的下属机构,其对原告作出的处罚决定书是超越职权的。(2)被告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不合法,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3)被告作出的行政处罚违反了法定程序。行政处罚应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程序。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的地位。宪法的全面修改有三次: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宪法的修正有四次: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制原则。法律作为道路交通法规的渊源有两种情况:一是法律的全部内容都是规范道路交通关系的法律规范另一种情况是法律中部分内容涉及道路交通关系,法律作为道路交通法规的渊源,其效力仅次于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地方规章等不得与之抵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名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由作为最高行政机关的国务院制定或批准的规范性文件。–目前,国务院制定的道路交通方面的行政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
本文标题:《交通运输法规》复习ppt人民交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82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