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自主探究及综合检测
探究学习与实践平台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自主探究探究活动1.北京城历史久远,早在三千多年前,这块土地上就出现了土城。元、明、清三朝以来,北京更是贵为“国都”。六百年的皇城史使现代的北京城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也留下了或堂皇或精致、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其中,故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的宫殿群。想领略地道的老北京的生活吗?那你可得离开威严富丽的内城,走进那些像血管一样密密麻麻遍布外城每一个角落的胡同和胡同墙内幽静的四合院。可就这并不够,你还得去天桥瞅一眼。那里有各种京味小吃,有文活、武活,有“八大怪”表演:拉洋片、说书、口技、硬气功……,还有老北京的特色玩物:面人、漆器、风筝……。把这些都看过了,那你也就快成为一个地道的老北京了。北京的魅力在于它浓厚而独特的文化氛围。这是一种在深厚的本土传统文化背景下透露出来的多种文化交融的激情与活力。兼容并蓄、广纳博收,使得北京文化绚丽多彩,博大精深。你到什么地方旅游过?见过哪些文化景观?这些文化景观各有什么不同?讲出来与大家交流。探究活动2: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读书是学习“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穿衣有“服饰文化”、住房有“建筑文化”;出行有“旅游文化”,在中心都市有“都市文化”,在周边的乡镇有“乡镇文化”,在遥远的村落有“村落文化”……当我们还在母腹中时,就已通过胎教开始接受文化的洗礼;出生后,又在咿呀学语中接受父母传递的文化信息。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听的音乐歌曲、常看的电视节目和书刊杂志,乃至我们所创造的一切,无不是文化现象……(1)“文化”,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那么文化究竟在哪里?文化到底是什么?(2)人们为什么需要文化生活?探究活动3: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文化生活往往也各不相同。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文化生活千姿百态。如东方与西方之间人们的文化生活就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国家里,不同区域的人们文化生活也各具特色。如我国沿海的岭南文化与内地的关中文化、江汉平原的荆楚文化与高原雪域的藏族文化等等,相互之间就有明显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文化生活也是异彩纷呈,具有各自的民族特征。汉民族的各种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的各种民风民俗,都体现着他们各自的信仰、追求和习惯,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在同一个民族的不同阶层内,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会有所区别。如有人偏爱旅游,尽情领略四面八方的风土人情,享受风味各异的民族美食;有人喜欢音乐,经常沉浸在各种美妙的旋律之中;还有人爱好文学创作,笔耕不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化生活为什么各具特色?(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运用实践一、选择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回答1~3题。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太阳和月亮B.长江和黄河C.泰山和黄山D.长城和故宫2.“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C.人类全部精神生活及其产品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3.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之所以需要文化生活,是因为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④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④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回答4~6题。4.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这些活动难以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C.文化没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5.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这表现在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D.只要经济政治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6.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①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④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回答7-8题。7.上述材料说明A.文化就是经济和科技B.文化是社会精神力量C.文化就是人才和知识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8.依据上述材料:这种发展格局,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提供了利用高科技和先进知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有利机遇,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发展格局,我们必须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②以文化建设为全部工作的中心③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交流讨论有位学者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别的东西比“文化”更令人难以捉摸了。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表述它的意义,却正像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外,简直是无所不在。其实,文化用不着去寻找,它就在我们身边。几乎每一种社会现象都可以用文化来冠名。我们常说的文化现象有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商业文化、企业文化乃至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书文化、茶文化……可以说,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文化。1.请以“我身边的文化生活”为题开展一次专题讨论。可从日常的衣、食、住、行或者风俗习着眼展开讨论,注意比较各自所谈的文化生活有什么不同。2.谈谈你对文化现象和文化生活的认识。三、搜集思索:文化是什么: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据不完全统计,时至今日,人们关于文化是什么的答案有近三百种之多。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美国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和凯利认为。文化是历史创造的生存形式系统,既包合显性形式,又包含隐性形式,并具有为整个群体或在一定时期为其某个特定部分所共事的倾向。我国1989年出版的《辞海》对“文化”一词的注释为:(1)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2)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如“学文化”即指学习文字和求取一般知识。(3)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与教化的总称。南齐玉融《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1.查查你身边的相关书籍,看能找到多少种文化的定义.把你认为有代表性的定义摘抄下来,与同学交流。2.对本课程所讲的文化概念,你是怎能样理解的?四、理解说明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它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的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的一论述对我们理解“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有何启示?五、分析说明人们谈论近代资本主义革命,总是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讲起;人们谈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总是从新文化运动讲起。在中国古代,虽然曾经分裂为不同的政治共同体或者经济共同体,但是始终属于同一文化共同体。中华文化从来不曾中断,从来不曾分裂。正是统一的文化这根红线贯穿中国历史。虽然历经三国鼎立、五代十国、南北对峙,但却一次再一次地走向统一。人们对政治革命的讨论为什么要从文化讲起?这说明了文化与政治之间怎样的关系?六、社会传真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产业,是指文化部门所管理和指导的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如今文化产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现代经济结构中越来越显示出其基础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说明发展文化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自主探究探究活动1从1995年起,每年4月2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这天,全球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要举办各种读书活动。2004年“世界读书日”,北京开展了北京大学“百人经典美文朗读”、首都图书馆“精品书架”、地坛书市签售和讲座等活动。在“世界读书日”当天,首都图书馆除了向读者推荐精品书籍以外,还在多功能厅里放映经典名片,使理多的读者形象地感觉文学大家的风采。“五一”节后,首得出图书馆还将与几家区级图书馆联网,读者到时可以通过公共检索系统查询、借阅图书,借书证成了“一卡通”。以后北京市民可以更方便地借阅,图书馆真的成了“自家的阅览室”。与此同时,为期10天的北京地坛春季书市也“鸣金收兵”。据悉,在今年的地坛春季书市上,原版书、科教类和文学文艺类书籍最受欢迎,儿童读物也保持了一贯较高的销量。书市举行了将近百场图书签售和讲座活动,客流量达55万人,销售额达3800万元。◇“世界读书日”北京首都图书馆与书市的火爆说明了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探究活动2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诗人、一位哲学家和一位植物学家同去春游,感到田野景物大不相同。诗人看到的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潺潺的流水和蜿蜒的小路,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哲学家看到的是枯木逢春、万物复苏,想到的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大自然在永恒运动中保持着和谐的秩序;植物学家看到的是路旁栽着什么树、河边长着什么草、墙上开着什么花。原来,他们三个各有自己的春游目的,诗人是为了激发创作的灵感;哲人为了领悟宇宙的真谛;植物学家为了探究生命的奥秘。◇他们三个为什么对同样的对象会有不同认识?这说明了什么?探究活动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请查阅搜集有关资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向前进方向的?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运用实践一、选择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回答1-2题。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下列表述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是A.风和日丽B.鸟语花香C.枯木逢春D.乡音难改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①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③人们自身的文化素养④人们自身的价值现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回答3-4题。3.下列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能体现文化影响的是①握手是中国人常用的见面礼节,拥抱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②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欧洲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③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美国人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④中国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大到小排列;欧洲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小到大排列。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4.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友善,人们可以平等的方式交往。这种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取决于A.价值观念的不同B.风俗习惯的不同C.文化程度的不同D.行为习惯的不同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回答5-6题。5.春节、仲秋节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是欧美人的传统节日,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中,人们也逐步地过起圣诞节、情人节来。这说明欧美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具有A.强制性B.潜移默化的特点C.政活倾向性D.消极
本文标题:《文化生活》第一单元自主探究及综合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9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