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自主探究及综合检测试题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探究学习与实践平台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自主探究探究活动1:2002年12月3日,伴着《茉莉花》的神韵,蒙特卡洛的世博会申办会场一片欢腾: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耐人寻味的是,在投票前最后陈述的宝贵时间里,中国代表团选择“中国文化”作为申办世博会的理由。“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是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一位香港时事评论员事后这样说道。(1)中华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2)如何理解“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作用?探究活动2: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起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盛赞中国文化,尤其崇拜孔子,他大声疾呼,欧洲人对中国“应该赞美,应该惭愧,尤其应该效仿”。美国汉学家德克—卜德说:中国文化西传的结果,甚至“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了我们整个现代文明的基础。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的科技常常为欧洲人望尘莫及。英国思想家培根曾高度称赞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据说日本企业成功靠的是《论语》加算盘。新加坡的繁荣得益于重视儒学教育,那里的中小学普遍设有儒学课,讲授“四书、五经”。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体现在什么方面?探究活动3探究活动4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六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恺撒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1)查阅资料,探讨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华文化能够绵延至今而且从未中断。(2)中华文化的绵延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2008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奥运会徽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奥运会徽的设计浓缩着中华文化,方寸之间,融书法、篆刻、绘画、色彩等于一体,气象万千,寓意深刻。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的奥运会徽包含的中华文化的印记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寓意?运用实践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A.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C.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①文学艺术②汉字③史学典籍④科学技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A.开放性B.多样性C.包容性D.区域性4、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重要文明标识是()A.统一的汉字B.相同的服饰C.共同的信仰D.共有的道德规范5、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是()A.《史记》B.《战国策》C.《资治通鉴》D.《春秋》6、中华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是()A.科学技术B.园林艺术C.文学艺术D.天文历法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出特点是()A.多样性、复杂性B.实用性、整体性C.开放性、多样性D.多样性、实用性8、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被称为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的是()A.灵渠B.大运河C.万里长城D.都江堰9、地域辽阔的中华大地,由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及语言等诸方面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地处华东的是()A.吴越文化B.中原文化C.荆楚文化D.滇黔文化10、我国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属于藏族民族文学的是()A.《荷马史诗》B.《格萨尔王传》C.《江格尔》D.《玛纳斯》二、分析说明1、“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摘自《中华世纪坛序》通过上述材料我们不难看出,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试简要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及原因2、绵延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也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文化体系,但是只有中华文化长期延续而从未中断过。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1)什么是包容性?(2)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什么意义?三、社会传真2004年,云南利用丰富多彩的多民族人文景观,打造多元文化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文化冲击波,无论是耳熟能评的《五朵金花》,还是引起轰动的《云南映象》,在带给观众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带着云南多姿多彩的本土文化走向了世界。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看待我国的区域文化?四、观察思考1、台湾文化大都是从闽南传播过去的,与闽南文化共称为“闽台文化”。早在远古时期,大陆的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就已传播到台湾地区。随着大陆先民对台湾的开发,大陆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科学技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宗族制度等全面传播到台湾。由于明清时期移居台湾的主要是福建闽南地区、广东潮汕地区的人民,台湾的方言主要是闽南活、客家话,台湾的民间信仰、饮食习惯、节日习俗以及婚丧嫁娶、祭祀礼仪与福建、广东等地也基本相同。虽然在台湾近代史上,闽台文化一度承受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中华文化早已渗透在台湾同胞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凝聚成为两岸中国人的精神纽带。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了,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观访问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会抽时间拜访曲阜“三孔”圣地。闽剧、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莆仙戏等地方戏剧深受台湾同胞的喜爱。每年都有不少台胞到福建莆田湄州湾祭拜妈祖,到河南新郑黄帝陵祭祖。至于清明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阖家团圆等民俗习惯,无不是两岸同根同宗的证明。2005年5月9日宋楚瑜率亲民党代表团祭拜黄陵时表示:两岸同根同宗同文化割舍不断。如何理解中华文化早已渗透在台湾同胞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维系两岸中国人的精神纽带?2、材料一:在文学艺术方面,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称为中国文坛上气势磅礴的三大英雄史诗。材料二: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如胡琴、笛、箫、唢呐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材料三:在民族舞蹈,建筑壁画,科学医药方面各民族文化更是灿烂多彩。分析上述材料,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自主探究探究活动1:镜头一:邓亚萍在英国留学期间,看到一些留学生在言行举止上,时常流露中鄙视自己同胞的情绪,她说:“记住,你永远是中国人!”“在外国人眼里,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爱国,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你们的文化素质都很高,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为国争光,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是邓亚萍心中不变的理想。无论是作为运动员、学生,还是作为一名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奥组委的官员,邓亚萍对自己的要求都几近苛刻:“必须做好,我没有理由做不好!”镜头二:在一次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外国记者在采访姚明时说:“你现在是NBA状元了,那么多NBA球员都选择不打世锦赛,都选择去休假,去为自己的未来计划。你为什么偏要来打这个锦标赛?”姚明当时一点都没有犹豫,说:“BecauseIamaChineseplayer.”镜头三:“神舟”五号完成历史性的首飞返回中国大地时,杨利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飞船运行正常,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1)请大家分别对邓亚萍、姚明和杨利伟的言行进行评价。(2)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三人身上的共有品质是什么?探究活动2:2003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也使新一届党和政府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处变不惊。沉着应付,号召全国人民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迅速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去。在较短时间内,使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结合材料分析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探究活动3: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向深入,在做好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作为青年学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运用实践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初,被誉为当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里所说的“中国人的脊梁”体现了()A.爱国主义精神B.集体主义精神C.伟大的民族精神D.奉献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作用表现在()①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④指导中国前进方向的决定力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爱好和平B.爱国主义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4、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放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这里“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A.集体主义精神B.勤劳勇敢精神C.团结统一的精神D.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5、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坚持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武装头脑C.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6、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5号载入飞船成功着陆,宇航员杨利伟在经历了中国人第一次太空旅行后,重新踏上祖国的大地,证明我国航天工作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体现了的载人航天精神。A.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讲求科学“三老四严”C.万众一心,众志成诚,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D.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贡献7、今年春节旅游市场十分红火,新兴的旅游方式受到追捧,多样的旅游活动令人愉快,其中,革命圣地井冈山推出反映民族精神的系列红色旅游更是亮点频闪,吸引了四海宾朋。红色旅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①促进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机会④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8、革命老区的系列红色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利于()①旅游者感受绿色景区的魅力②旅游者增加革命历史阅历③旅游者感受革命精神与传统④旅游者体味中华民族的原生态文明和文化之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爱国主义10、2005年4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方将继续积极斡旋,推动六方会谈早日重启,中方一向从维护朝鲜半岛和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出发,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半岛核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的目标。这体现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二、分析说明
本文标题:《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自主探究及综合检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9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