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归纳概括孔子、孟子、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A、孔子:1、提出“仁”和“礼”: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者人也”,“仁”是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德原则,也就是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礼”是“仁”的一种政治主张,礼有上下、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分。•孔子的“仁”的思想•孔子的“仁”的思想仁的内涵:爱人;仁的本--孝悌;仁的标准--礼•孔子的“仁”的思想仁的内涵:爱人;仁的本--孝悌;仁的标准--礼(一)、“仁”的根本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二)、“仁”的行为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贵宾),使民(役使百姓)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仁”的行为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贵宾),使民(役使百姓)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仁的态度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守信)则人任(信任)焉,敏则有功(效率),惠则足以使人。”A、孔子:1、提出“仁”和“礼”: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者人也”,“仁”是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德原则,也就是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礼”是“仁”的一种政治主张,礼有上下、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分。2、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环绕)之。”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环绕)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法制禁令去引导(治理)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罚,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会守规矩了。A、孔子:1、提出“仁”和“礼”: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者人也”,“仁”是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德原则,也就是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礼”是“仁”的一种政治主张,礼有上下、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分。2、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3、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B、孟子:(1)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2)民本思想:民贵君轻(3)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4)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于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的道理。孟子的仁政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来就有为善的倾向,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C、老子:(1)核心思想是“道”,“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2)哲学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3)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儒道分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为人准则。儒道差别体现在为人处事的准则不同。儒道差别体现在对人的规范准则不同。研读文本从《论语》《老子》看“君子”与“圣人”研读文本研读文本《论语十则》中含有君子、《老子五章》中含有圣人的语句。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比较探究从君子与圣人看儒道异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有仁奋发有为不去妄为克己复礼有德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有仁奋发有为无辨顺应自然不去妄为克己复礼无争有德比较探究孔子、老子为什么树立“君子”“圣人”这样的楷模?时代背景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诸侯的盟会450余次。异同儒道同儒道同儒道不满社会现实同儒道不满社会现实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异同儒道不满社会现实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加法异同儒道不满社会现实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加法减法异同儒道不满社会现实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加法减法自身修养积极进取使命责任异同儒道不满社会现实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加法减法自身修养自然天性积极进取使命责任宁静和谐超越世俗异同儒道不满社会现实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加法减法自身修养自然天性积极进取使命责任宁静和谐超越世俗粮店药店异同儒道不满社会现实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加法减法自身修养自然天性积极进取使命责任宁静和谐超越世俗粮店药店精神失意之良方立身处世之根本鉴赏感悟鉴赏感悟从古代文人看儒道互补1.儒道互补对中国文人有哪些影响2.你知道“儒道互补”在哪些文人身上得到体现?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未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以儒修身,以道养生,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走入安宁,走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异同儒道不满社会现实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加法减法自身修养自然天性积极进取使命责任宁静和谐超越世俗异同儒道不满社会现实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加法减法自身修养自然天性积极进取使命责任宁静和谐超越世俗粮店异同儒道不满社会现实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加法减法自身修养自然天性积极进取使命责任宁静和谐超越世俗粮店药店让我们记住《论语》《老子》让我们用儒家思想进取用道家智慧炼心。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我们的血液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本文标题:《儒道互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9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