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课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学科班会课课时一课时学校上海市建平中学班级高一(7)班执教者沈红设计思想校园血案,让宁静的校园成为社会治安的重点防范对象。由此引出加强校园安全及其它各方面安全防范,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立论依据:1、高一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薄弱。2、大部分学生家长包办过多过细,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较差。教学目标指导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教学方式教法:结合案例,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材料分析法,探究自我保护的方法,使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等。教学过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法制教育知识(渗透)点设计说明导入师:最近大家有没有关注到校门口有些什2程思考与讨论一么变化?生:增加了1-2名防暴警察,学校行政领导值勤生:校门口有家长或外来人员,必定要相关人员亲自去迎接。[多媒体展示]校园血案恶性事件回放:3月23日,上午7时20分,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42岁的郑民生手持砍刀,连续砍死砍伤13名等待入校的小学生,被当场抓获。4月28日上午9点6分,持刀杀死8名小学生的郑民生被执行枪决。5月12日上午8时左右,48岁的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林场村村民吴焕明持菜刀闯入该村幼儿园,致使7名儿童和2名成年人死亡,另有11名学生受伤,其中2名儿童伤势严重。犯罪嫌疑人吴焕明行凶后返回家中自杀身亡。师: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同时法规第三条还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师:预防校园血案发生的对策公安机关:安排民警担当学校法治辅导员。定期给学生、老师普法是相当必要的,让学生尽早学法、懂法、遵法,加大对涉及学校幼儿园违法犯罪的打击查处力度,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学校:切实加强对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督促落实内部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公安机关、医疗机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找出知识点,(以事实为根据,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让学生感受到危险的存在,敲响安全的警钟,导入新课。)引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法律条文学习让学生知道自身所拥有的权利,从而更好的对自身实施保护。3思考与讨论二构要对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安保人员进行防暴救护安全常识培训,建立校园青年教师护校队。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师:当前校园及其周边安全还存在哪几个方面的隐患呢?生:周边仍然存在一些违规经营的网吧和游戏室,一些学生沉溺其中,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生:学校周边特别是校门前交通拥挤,交通安全隐患还存在。生:一些不良少年在学校附近将学生作为侵害目标,敲诈财物,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多媒体展示]有一个统计的数字显示:全世界平均每年有一百万的未成年人死于意外伤害,而我国每年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每天平均40多名中小学生因为交通意外、溺水或者是食物中毒这些意外的伤害而死亡,相当于消师: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危险状况,我们该怎么办?案例一:路遇“敲诈”怎么办?《青涩的青春日记》。3′30〞(播放音像资料:今日说法)师:提出问题(1)同学向小雨“索要”钱,设想如果你是小雨可能会怎么做?(2)你曾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应该怎么做?同学分组讨论后发言,教师小结。(经过调查,每个班至少有5、6个学生曾经遭遇过“敲诈”。这不仅让学生遭受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学生的身心受到摧残,部分学生因此变得心神不宁。因此,我认为有必要重点讨论、分析遭遇“敲诈”该怎么办的问题,以及让学生明白其性质及后果。于是,在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告知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音像资料播放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4思考与讨论三对付“敲诈”的招数,学会自我保护;并指出“敲诈”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敲诈”的社会危害性和抢劫是一样的。为此,我国法律把“敲诈”的行为规定为抢劫行为。)四招对付“敲诈”1、遇事要多动脑筋。“敲诈”者往往是找一些借口把人引到僻静处,再进行威胁抢钱。2、要懂得报警。3、要学会如何脱离险境。五中曾有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放学时碰到两个陌生人,硬带着他往偏僻的小巷走,孩子很机智,看见远远走来一个中年人,就高声叫:二叔,我在这。中年人还没反应过来,那两个陌生人马上跑了。4、保证自己的安全。在遇到抢劫等不法侵害的时候,激烈反抗和搏斗并非良策。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一定要注意力所能及,要见义巧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未成年人法》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案例二:安全无小事你我要注意[多媒体展示]我国一年交通事故死亡达10多万,每天死亡人数相当于掉下一架大型波音747飞机。师:同学中有哪些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呢?[多媒体展示]法律条文学习让学生知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道理,从而更好的对自身实施保护。再次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思考与讨论四上海市中小学生常见的交通安全错误总结: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平安出行。讨论:自我保护,大家谈请四个组的学生代表上台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别讲解:日常生活篇、校园生活安全篇、网络生活安全篇,社会生活安全篇,展示学生课前自主探究的学习成果。总结:[多媒体展示]1日常生活安全独自在家靠智慧——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防范无形杀手危害大——煤气中毒怎么办家庭烫伤不可马虎——烫伤时的处置方法学会与宠物安全相处——家有宠物的自我保护“电老虎”屁股摸不得一怎样才能预防触电谨防“病从口入”——小心防范食物中毒你的智慧就是“芭蕉扇”——火灾逃生靠智慧2校园生活安全危险游戏玩不得——谨防恶作剧害人害己小心运动损伤——体育锻炼中的安全事项友善待人天地宽——宽容地对待同学大方对待微妙的感情——与异性交往讲究方法3网络生活安全警惕“电子海洛因”——谨防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往多留神——网上交友自护法则“中大奖”不要喜晕头——小心手机短信诈骗网上消费要理智——网络购物谨防陷阱绿色上网保健康——拒绝网络不良信息4社会生活安全做一个聪明的“上帝”——做个自护的消费者不给坏人可乘之机——小心被坏人跟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用法律保护隐私权运用机智巧回家——被绑架时以智取胜维护身体的权利——面对性骚扰要勇于自护自主探究是学生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理解,这也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合作交流是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6教师归纳总结实践操作面对抢劫勇敢机智——镇静应对抢劫者自我保护很重要——以防为主是前提——掌握方法是关键——健康成长成栋梁让学生携带“常用的自我保护的常识”回家,请家长和学生一起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并设法解决。将法规的学习运用到生活的实践中
本文标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9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