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李奶奶身上的伤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李奶奶身上的伤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小学品社3.教材: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4.学生课前准备:①布置学生百度搜索了解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②布置学生百度搜索了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③百度搜索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有关图片、音像资料。二、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特别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制造的震惊中外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让惨痛的历史事件震撼孩子的心灵,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3.知识与技能:通过课文学习,学会了解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材分析《李奶奶身上的伤痕》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出深重的灾难(下)”里内容,安排在第一课。教材试图以李奶奶身上的37处伤痕为引线,通过学生搜集资料等形式,向学生充分展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以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懂得应该正确对待日本侵华时期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学会了解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合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谈话法等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激情铺垫,走进历史1.清明前夕,我有幸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一首音乐始终在我的耳边回荡(播放音乐)。【百度搜索】哀伤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谈感受:刚才的音乐带给你什么感受?23.让我们在南京大屠杀真实的历史画面中,再听一遍这段音乐。【百度搜索】反复播放哀伤背景音乐【百度图片】杀人取乐://image1.daqi.com/pic_search/original/82434/7098ef67817b896c33dc013791fb171e.jpg://img396.ph.126.net/BAaLHTHiR-X-vm5Uw9Cwew==/1084241610290578237.jpg=843497514,3323423392&fm=52&gp=0.jpg教师解说:把一个个手脚被捆、眼睛被蒙的中国人当作“活靶”练习刺杀;日军集体枪杀的市民尸体被推入塘内;碾压着堆积如山的尸体的车辆从挹江门城门洞不断进出;将一个个中国人的头颅割下争相拍照留念、取乐。(二)真情回顾,初步感知1.教师质疑师:同学们,是谁犯下的滔天罪行,如此惨无人道地对待我们中国人?师:对,是日本侵略者。2.他们是如何残害我们中国人的呢?老师收集了有关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请看屏幕。【百度搜索】大屠杀视频片段=2077980654,1934868682&fm=20=2688470763,1246162268&fm=20=3664997946,3724074345&fm=20教师解说:刽子手们把中国人当做活靶练习刺杀;把中国人当做牲口活活埋掉;为了掩盖他们残暴罪行,法西斯们把中国人押至长江边上集中屠杀,然后毁尸灭迹……恶魔们将我同胞的头颅割下,摆放在木桩上,点上一支烟,用来调侃、取乐;用尖利的刺刀将婴儿挑起;不放过怀有身孕的妈妈;用卑鄙、恶毒的手段——毒气毒杀我抵抗到底的中国军民;他们将我们同胞的身体作为科学试验品……他们的罪行岂止是在当初,就是现在中国人民也饱受他们的伤害。(ppt列举有关遗留毒气弹、炸弹害人的事例)【百度搜索】有关新闻资料://pdf.sznews.com/gb/content/2001-08/31/content_145896.htm://看了这段视频和图片,南京大屠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或带给你怎样的感触?把你最想说的说出来。4.同学们,刽子手们在南京大屠杀中屠杀了我30多万同胞,30万……难道3的后面仅仅是5个0吗?不,那是成千上万个冤魂难以闭合的双眼,那是我们千千万万个惨死在侵略者屠刀下同胞的头颅。(ppt引领学生感知30万的深刻含义)5.教师小结过渡:从这一连串的数据、一幅幅图片我们足以看出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残忍、残暴。南京大屠杀虽已过去70多年了,它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当年,侵略者是怎样残害3每一个中国人的呢?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她就是李秀英奶奶。请看屏幕,让我们与李奶奶面对面,一起去了解她的恶梦般的经历和痛苦人生。【百度图片】与李奶奶面对面=3049138397,3657861894&fm=51&gp=0.jpg(三)精心预设,深入感悟1.听李奶奶的故事【百度搜索】李奶奶经历介绍=3533056055,3131150491&fm=20质疑:听了李奶奶的经历,我们小组议一议,从哪里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的非人行为?(1)在一个人身上留下37处伤痕,说明侵略者是以怎样的手段对待我们同胞的?(残忍)(2)在一个妇女身上留下37处伤痕,说明什么?(没有人道、令人发指)(3)在一个怀有身孕的妇女身上留下37处伤痕,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人?(毫无人性、禽兽不如)。(4)此时此刻,你想对侵略者们说些什么?(教师强调:多少处?\孩子可是一个家庭的延续啊!孩子没了。\无法容忍与原谅。\无视国际公约,简直不是人做的。\无法愈合的创伤。)2.难道仅仅是李奶奶身上那累累伤痕吗?(点题)不,那是所有中国人的累累伤痕,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创伤永远无法愈合。(板书:无法愈合的创伤)3.作为这场血腥战争的直接参与者东史郎(出示ppt),他双手沾满中国人民的鲜血。晚年,由于良知未泯,开始对战争进行反省,多次来中国向我国人民谢罪。并出版了他战争年代的日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他经历了什么?请同学看日记,请拿起笔圈出侵略者血迹斑斑的罪证。(板书:血迹斑斑的罪证)——介绍东史郎日记二则。【百度搜索】东史郎其人【百度搜索】东史郎日记同学们,从这两篇日记中,你找到了哪些血迹斑斑的罪证?(交流罪证)5.除了这些,你还找到侵略者的其他罪证吗?(小小举证会:师生交流展示罪证)【百度图片】=151867569,1494732382&fm=51&gp=0.jpg=578753844,7566895&fm=51&gp=0.jpg=1748588328,1675994190&fm=51&gp=0.jpg=3062397979,466561873&fm=0&gp=0.jpg=2885637088,741743056&fm=51&gp=0.jpg=739979925,2124798947&fm=51&gp=0.jpg=302891987,2154023978&fm=51&gp=0.jpg=1389632935,1309709806&fm=51&gp=0.jpg【百度搜索】音乐背景【百度搜索】八年抗战历史数据是啊,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何止一个李奶奶、一个南京大屠杀(ppt列举8年抗战期间军民死亡情况)。他们的罪行真是数也数不完。(板书:数不完的罪行)(四)亲身实践,祈祷和平4【百度搜索】音乐背景师小结:听着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可以想象到70多年前的中国,在日本侵略军的暴行下:美丽的山河支离破碎、满目疮痍,人民流离失所;中华大地尸横遍野,……这滔天罪行天地难容!然而,日本右翼势力却矢口否认:1998年,日本人松村俊夫在其所著《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大疑问》一书中捏造说,“南京大屠杀是不存在的。”【百度搜索】资料面对这滔天谎言,作为那场大屠杀幸存下来的李奶奶会答应吗?作为惨受凌辱的中国人民会答应吗?作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我们能答应吗?对,为了戳穿这些日本人的谎言,为告慰千千万万惨死于侵略者屠刀下的冤魂,年逾七旬的李奶奶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漫漫维权之路……历史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作为子孙后代的我们该如何面对那段屈辱、惨痛的历史,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讨论学习。(五)板书设计:第11课李奶奶身上的伤痕无法愈合的创伤血迹斑斑的罪证数不完的罪行八、教学反思:新课标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突出学生在交往和互动过程中的自主发展,注重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不断扩展和提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针对这些要求,本课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1.激情导入,让品德课堂迸发活力。课堂起始,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精彩的录像,没有表面的热闹,只有一段忧伤的音乐和几张典型的照片,就顺利地把学生领进了历史的大门。这一步既能让学生收敛心神,集中精力,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调,为接下来的走进历史铺设了台阶。从学生的反应和回答来看,学生的情感已经走进了这段屈辱的历史。2.精心预设,让品德课堂因生成而更高效。教学的动态生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充分预约的精彩生成。发现和捕捉到了学生学习动态发展的需求,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合理、巧妙的调整和充实,让学生所传递出的信息转化成了一种积极的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教学目标,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聆听李奶奶痛苦遭遇故事时,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发现故事的主线——“37处伤痕”,自己担当“引导员”,精心设计如下问题情境:(1)在一个人身上留下37处伤痕,说明侵略者是以怎样的手段对待我们同胞的?(2)在一个妇女身上留下37处伤痕,说明什么?(3)
本文标题:《李奶奶身上的伤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0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