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创造力》豆瓣读后感摘要
《创造力》豆瓣读后感摘要一.读后感一创造性的涌流什么是愉悦?1.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当我们处于涌流状态时,我们总是知道需要干什么。2.对行动有迅速的反馈。在涌流的状态中,我们知道自己干的有多好。3.在挑战和技巧之间有一种平衡。在涌流的状态中,我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和行动的机会(挑战和难度)搭配的天衣无缝。4.行动和意识相融合。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行动上。5.摒除杂念。我们只意识到与眼下有关的事情。6.根本不担心失败。7.自我意识消失。8.时间感被歪曲。9.行动具有自身的目的。在创造中达到涌流1.目标明确2.知道自己干得有多好3.平衡挑战和技巧4.行动和意识相结合5.避免打扰6.忘记自我、时间和周围环境7.把创造性体验为自身目的。真正让科学家们振奋的是发现的愉悦、解决问题的愉悦、能用一种简单的、漂亮的方式表达一种观察到的关系的愉悦。因此,使他们觉得有所值的并不是一种神秘的、不可言喻的外在目标,而是科学活动本身。关键在于追求,而不是所得。提高个人的创造性获得创造的能量就如何有创造性地使用智力能量而言,人和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大概就在于他们能留出多少未作其他用途的注意力去处理创新问题。对于自由使用脑力的另一种限制是把注意力过多地用于自私的目标。如果一个人看的、想的或做的都必须为自己的利益服务,那就不会留出任何注意力来学习别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很富有,很有名,却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获得更多的金钱和名声上,他也很难创造性的生活。为了解放创造的能量,我们需要让一些注意力避开由基因和文化基因置于我们心中的目标,相反要运用他们不带任何目的地去探索身边的世界。好奇和兴趣通向更有创造性生活的第一步是挖掘好奇心和兴趣,也就是说把注意力集中到事情上。好奇心的对象无须有用、吸引人、或很珍贵;只要它令人不解就值得去注意。试着每天都感到惊奇。试着做到每天都让至少一个人吃惊。写下每天有什么事情让你吃惊以及你如何使别人吃惊。大多数有创造性的人都记日记、笔记或实验记录以使他们的经历更具体、能持续。一种最能丰富你生活的方法就是不要让自己的经历逃走,这样最值得纪念,最有趣的、最重要的事件就不会几个小时后就忘得无影无踪。如果有东西激起了兴趣的火花,盯着他。(一个观点、一首歌、一束花)探索世界的奥秘对我们人类至关重要,只有尽可能地努力了解它才知道这世界的哪一部分对我们或我们的潜力最适合。在日差生活中培养涌流的状态如果我们学会了运用处于休眠状态的创造性能量,从而使它产生自己的内在能量来保持我们注意力的集中,我们就不仅避免了压抑,从而增强了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复杂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如何才能重新学会欣赏好奇心从而从内心发出对新经验和新知识追求的愿望?早餐醒来的时候带着一个要追求的特殊目标。每天都有一些有意义的事值得起床去干。如果你把事情干好,它就会变得令人开心。对自己所做的事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期望、注意自己行动的后果、调整我们的技巧去适应一定环境里行动的机会、集中心思于手头的工作不开小差—这些简单的规则就能把不愉快的体验与令人开心的体验相区别。为了能保持欣赏事物的态度,你需要增加它的复杂性。习惯的力量负责自己的工作日程。我们越是在最合适的时间做事情,我们就越能释放出更多创造能量。(何时最适合自己吃饭、睡觉、工作等等)挤出进行反思和放松的时间。不停的忙碌并不是好事,对每天、每周、每年的时间进行安排,估量一下自己的生活,审视一下自己完成了什么,还有什么尚待完成,这些都很重要。最好的放松并不是任何事情都不做,通常那是做一些和你平常的工作非常不同的事情。安排你的空间。查看自己对生活环境的选择,社区,居家环境。找生活中喜欢的和憎恨的东西。了解你自己,明白自己如何度过自己的生活(如何使用时间)以及自己如何感觉。开始做更多你喜欢的事,少做自己讨厌的事。保持创造性的唯一方法是,用安排时间、空间的技巧和提高自己的优势活动来反抗生存的折磨。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日程来保护自己的时间避免分散心思、安排好自己的环境来帮助自己集中心思、取出消耗你心理能量的无意义的杂事、把因此而省下来的精力放到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上去。如果你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日常生活中最令人满意的体验,你就很容易具有创造性。内在品质改变个性意味着学会新的注意模式。要看不一样的东西、要按照不同的方式去看他们;要学会思考新的思想,对我们的体验要有新的感觉。培养你缺少的品质。先认出自己最显著的特性,然后开始试试它的对立面。从一种完全不同的角度体验世界,你就会大大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常从开放转到封闭。创造性的人最重要的两重性也许在就在于,一方面很开放、善于接受新的东西,另一方面又注意力集中,进取心十足。力图达到综合性。它有很多不同的部分,而且同时还是一个整合得很好的系统,不同的部分一起运作的很顺畅。运用创造性的能量有创造性的人并不认定自己理解身边发生的事,也不认为别人理解那些事。他们对不言而喻的事情进行质询-不是因为矛盾,而是因为他们先于别人看出已被接受的解释具有缺点。寻找问题在日常生活领域中很重要,因为它帮我们关注那些会影响我们的体验而且否则就不被注意的问题。建议:找到一种方法把感动你的东西表达出来。生活中是你感到不安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你的工作、你的伴侣、社区的情况或地球的情况。较轻的担忧可能出自一些暂时的威胁:老板的怒容、孩子生病、你买的证券跌价。上述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影响你的生活质量。但除非你找到一个词把它说出来,否则你就不知道是什么在使你烦恼。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找出问题,把模糊不安变成可以解决的具体问题。从尽可能多的角度看问题。找出问题的影响。有创造性的人会试验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一直到他们已经确信找到最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包括不断进行试验和修正。你越能长久地保持多种选择,解决方案就越可能具有独创性和恰当性。Eg.有创造性地画家会在绘画时改变他们的技巧。如果你很注意解决办法的过程,如果你对反馈很敏感,因此当新的信息出现时可以改变进程,那么这种灵活性就回起作用。发散性思维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得出尽可能不同的想法。(观点的对立面)试着想出不可能的主意。练习:从报纸上随意找出一段话,看看自己能否找到独特的、令人难忘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想法。选择一个特定的专业如果说创造性就在于改变一个特定的专业,那么个人的创造性就在于改变个人生活的领域。尽可能多试几个领域很重要。先从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始做起,然后移情到相关事情上去。最终你应该能够找到一个或更多个适合你兴趣的领域,一件货更多你喜欢干并且能扩展你生活的事情。二.读后感二我们的基因构成98%与黑猩猩相同,但语言、价值观、艺术表达、对科学的理解以及对技术的研究让我们与众不同,它们都是个体创造力的结果。这种创造力受到认可和奖励,并通过学习得以传递。如果没有创造力,还真的很难区分人类和黑猩猩。”——题记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个愿景,那就是总想为那些改变世界、推动人类进步的牛人们总结出一些共同点,以供自己和后来人借鉴、模仿。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伟人大凡性格各异、背景不同,他们的成功轨迹无法遵循,也不好复制。如果说他们真有些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他们都具有很强的创造力。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就是一位潜心于研究创造力的心理学家。他关注创造力大师们“灵感一现”的心理机制和社会环境,也关注这些大师们富有创造力的人生背后有着怎样的生活品质。事实上后者在米哈里看来可能更为重要。米哈里的这本《创造力》,主要内容取材于作者和学生在芝加哥大学对91名富有创造力的卓越人士进行的录像访谈,然后提炼、整理、加工而成。这本书虽然是讲创造力,但主体内容不是关于器物层面的小创意小发明,也不同于市面上流行的脑力激发类书籍——试图提出一套激发创意的万能公式。作者所关注的,是能够在人类文化的某个领域引起巨大变革的那种创造力。米哈里出生于意大利,父母是匈牙利人。他年轻时曾亲历二战,战后满目疮痍的社会和心灵上的创伤,使他下决心从事心理学研究,目的就是要提升人类福祉。然而战争只是一方面原因,他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可能是更为重要的驱力。米哈里是一位原创性很高的学者。他是“心流”理论的提出者、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研究创造力的大师,曾被马丁·塞利格曼评价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者”。在《创造力》这本书中,米哈里开篇就从进化生物学的高度点出了创造力的本质。我们知道,生物的演化是由于基因的突变、遗传,配合自然选择机制,将有利的突变保留下来,从而导致的。文化领域中的模因也是同样的道理。语言、观念、法律、科学,各种文化因子相互碰撞,如果此时某些富有创造力的人优化了现有的观念系统或提出了新颖的文化观念因子,这些观点改变了人类之间、人与自然的互动规则,起到了促进作用,那么它们就会代代传递下去。生物的进化可以用基因解释,文化的进化则可以用模因来解释。有创造力的人改变的正是模因。提到创造力,普通人会想到什么?你或许会想到阿基米德在浴缸里大喊“尤里卡”,想到牛顿被苹果砸中而提出万有引力,想到爱因斯坦以及众多诺贝尔奖得主被聚光灯包围时的样子。实际上,关于创造力,这些都不是常态。“创造力源自多个创意源头的协同效应”,大多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结果,不存在英雄主义式的单打独斗的神话。伟大的创造力成果通常也不是灵机一动得来的,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缓慢的、甚至是持续一生的进程。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来没有不请自来的灵感,尽管现在一些成功学强调运气和机遇的重要性,但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准备,就算机会出现了你也识别不出来。还有就是那些富有创意的人,他们其实与人们头脑中预想的样子并不一致,米哈里做过访谈后发现,他们大多是拥有复杂的、包含着大量矛盾对立个性的人。他们可以恣意随性,也可以严苛自律;他们既有着丰沛的想象力,同时又能扎根于现实;他们聪明又天真,谦逊而又骄傲。如果说他们真有什么一致性的东西,那便是好奇心,与生俱来的巨大的探究欲望。最好的例子是史蒂夫·乔布斯,在《史蒂夫·乔布斯传》里,艾萨克森写道,乔布斯上到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展现出”性格中的多面性“,”敏感又偶尔迟钝,易怒而又超然“。乔布斯小学三年级时就已经被校方两次遣送回家,他回忆起自己这段经历时说:“我遭遇的是自己从未遇到过的另一种权威,而且我不喜欢它。它们几乎都要制服我了。差一点儿它们就把我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赶走了。”也正因为乔布斯丰沛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将创意严丝合缝执行起来的行动力,所以他才能用自己的产品颠覆七大产业,改变这世界。在外人看来,最令人惊奇的或许不是他们有着极端对立的性格,而是这些性格能够在他们身上很好地被调和到一起却不引起冲突。米哈里在书里力图还原关于创造力的真实情况。创造力事实上来源于领域、学界和个人三个因素之间的互动。“领域”即创造力能够发挥作用的对象域,通常是包含特定符号规则的文化领域,比如数学、物理、艺术等等;“学界”由该领域中被认可的、能证实创新的专家组成;“个人”不用多说,就是做出创造性成果的某个人。由这三个因素可推出富有创造力的人最起码得具备这么几种能力:1能够接触到领域(真的没有巴布亚人能对核物理做出贡献?);2拥有深厚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并且能够出新(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前提是你要对该领域的知识烂熟于心);3能够得到学界的支持,并且自己有很强的判断力,能直觉出什么会得到学界的赏识和认可。有太多半吊子民科提出过很新奇的想法,但碍于专业知识不够,这些想法只能停留在臆想层次,进一步对其进行严格检验的话,只能被淘汰掉,这就说明他们在上述的第二点上是不足的。也有很多人,严重高估或低估了自己的创造力成果,从而没能及时获得学界及时而公正的评判,他们在上述第三点上栽了跟头。总之创造力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任何单一条件都不足以导致创意的生成。读完这本书,你可能不会立马变成一位能够改变世界的创造力大师,但是深入了解书中那些牛人们真实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肯定会对你思维习惯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有所助益。事实上这也正是希斯赞特米哈伊从事这项研究的本意之一,作者提出的“心流”理论在关于创造力的研究中同样能够得到印证。那些牛人们在从事创造力活动时,常常能够沉浸在“心流”之中
本文标题:《创造力》豆瓣读后感摘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0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