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概论》第12-15章
1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本章共四节内容,其中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的内容以观看资料片为主,第三节以讲授为主)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采取了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的策略。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过程。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并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具体内容包括十个方面:(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两制并存。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对大陆和台湾的繁荣发展、对双方的感情、对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都有好处),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因为:第一,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现在,香港和澳门已顺利回归祖国。在台湾问题上,能否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和平统一,这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第二,我们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还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第三,我们在坚持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的前提下,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第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的。如果不以武力为后盾,和平统一祖国就可能成为泡影。)(5)……(9)参见教材(10)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归根到底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搞好。2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祖国统一进程,具有重要意义。(1-3是理论意义,4-5是现实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把和平共处的原则运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把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运用到一国内部的两种制度、两个地区之间的和平共处。因此这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允许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存在;社会主义国家既可以为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祖国统一,须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原则问题,是丝毫不能动摇和改变的。同时,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与现状,允许两种制度并存,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又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充分考虑了历史状况、现实状况和各方面的实际要求后,从实际出发提出的伟大构想。它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又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利益,是有关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当今世界,存在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悬而未决的问题,经常引起国家间、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正因为如此,当“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赞誉,并被许多国家加以借鉴和引用,已成为一个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的优秀方案。作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之延伸的“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新思路,是邓小平对世界和平的又一个重大贡献。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以观看资料片为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首先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1、“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的成功实践2、“一国两制”构想在澳门的成功实践第四节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为了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及两岸关系的变化,提出了许多政策策略,丰富了“一国两制”的思想。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问题提出了八项主张: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②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③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④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⑤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⑥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⑦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⑧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3江泽民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进一步阐述了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化,是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活动决不妥协。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一事实,有力地遏制和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1)两个中间地带: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分化和改组,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2)三个世界划分:毛泽东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作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判断。1985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其基本点是:(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在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两极格局,结束了资本主义大国主宰世界以及国际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出现了向多极化曲折演进的趋势,但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是世界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4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第二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一条线”战略。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主张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国际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和依据,包括:(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
本文标题:《概论》第12-15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0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