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初中教学中网络环境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00
襄阳市教育管理学会研究课题申报表一、基本情况课题名称《初中教学中网络环境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负责人姓名郑世勇年龄42学历本科联系电话15072278728行政职务信息技术主任专业职务中高研究专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朱建勋男1974、10中高微课的设计本科襄阳第31中学张炎男1979、08中一微课的设计本科襄阳第31中学李靖男1978、06中一微课的设计本科襄阳第31中学魏林女1978、09中一微课的设计本科襄阳第31中学佘斌男1979、07中一微课的设计本科襄阳第31中学朱爱华女1979、01中一微课的设计本科襄阳第31中学王黎女1978、06中一微课的设计本科襄阳第31中学年份2016编号二、课题论证1、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课题的提出在这个以“微”为美的时代,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教育在网络平台的实现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初中“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根据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面对新人类,我们不难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的掉队,而在当今小班化还无法完全实现的条件下,这部分待优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通过初中“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来解决。为学生提供又一学习资源。同时在互联网到来的今天,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所拘泥于教室这样一个固定的教学环境,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网络平台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通过教育多媒体在网络平台的发布是一种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本课题将在初中教学中网络环境下,通过自主学习、自我实验、自我反思等方法,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为学生提供又一学习平台,为一线初中教师的实践操作提供帮助。(二)研究基本目标、基本内容主要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对初中教学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最根本的目标是通过这项研究,能够设计出一系列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在线视频,为学生的微型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上提供实用的平台。一、研究基本目标(1)初中学教学中网络环境下“微课”的设计策略;(2)初中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3)“微课”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改变;(4)建立学科微课库。二、研究基本内容(1)各学科微课的设计策略。从微内容(知识点和概念讲解、技能训练、过程演示、微探究、微练习、微游戏等)的选择、课件资源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思维过程展示、表现方式选择等层面进行探讨,形成一些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微课设计的方式方法和规范要求。(2)微课资源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微课资源作为一种手段,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如何创设更多机会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基础,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3)微课资源对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方式的影响和改变。如何发挥微课资源在学生课外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在微型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上的实效性和有效性。(4)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建立各学科的“微课”资源库。(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四)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微课是教育新潮流,来袭强势,引起了各级各类学校的高度关注,虽时间不长,但有很多研究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投入研究,但还是处于初始阶段。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柯清超教授认为,微课资源的应用创新性地解决网络教学问题,提高课程质量。微课程资源不是使用视频取代教师,不是让学习者无序学习、孤立学习;微课程资源是一种手段,微课程资源不是使用视频取代教师。微,是为了创设更多机会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微课资源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基础,但不是教学的全部,微课不是要替代传统教学,它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专家给出的微课定义:微型教学、微型课件,即讲授某个知识点、技能、案例等微内容的教学课件,学习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主要用于帮助学习者完成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微课的类型按教学内容来分主要包括五种,知识点和概念讲解、技能训练、过程演示、微探究、微练习、微游戏等,按教学用途来分主要有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即支持结构化的课程教学,非正式学习主要体现在微型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五)研究基本方法1.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与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为初中教学中网络环境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寻找理论依据,为课题实施顺利开展奠定基础。2.调查研究法:依托问卷调查、学生个别访谈,了解当前初中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薄弱点,分析将微课融入初中教学的可行性及优势。3.实验研究法:主要通过研究课、实验课,探索初中教学中网络环境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着重研究此策略实施所需的条件以及具体操作方法。(六)关键概念的界定“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七)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趋势应呈多元化、多样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个性化选择,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微课”在初中教学中的实践,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中,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初中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设置问题情境,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辅导资源,让“微课”逐渐成为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有效资源和最佳工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极其重要作用。微课的制作主体是教师,本课题一方面重在实践层面探究各学科微课的设计策略。从微内容(知识点和概念讲解、技能训练、过程演示、微探究、微练习、微游戏等)的选择、课件资源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思维过程展示,表现方式选择等层面进行探讨,形成一些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微课设计的方式方法和规范要求。另一方面,探究微课资源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微课资源作为一种手段,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如何创设更多机会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为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的改变提供基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是探究微课资源对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方式的影响和改变。如何发挥微课资源在学生课外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在微型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上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本课题的研究,在工作新常态下,把握了最新的教育新潮流,且是在初中一线的实践层面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一)课题负责人的研究水平本课题组负责人郑世勇老师为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课题《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及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核心成员,是湖北省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湖北省数学学科优秀教师,襄阳市学科带头人,多次在襄阳市研讨课中进行专题讲座,多篇论文在刊物发表,是襄阳市教育管理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以“班级文化”建设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已结题)和《初中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自主学习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本课题组成员以高级与中级职称为主,具备研究本课题的能力。(二)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三)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四)资料设备,科研手段;市电教馆馆长散国伟称,建设“教育云”,有助于搭建全方位的沟通管理网络,建立家校互联教学模式、打造可随时随地学习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有助于打造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公共平台,建立师生信息管理档案和资料库,实现在线课堂和视频资源库,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当前粗放式的经验教育变革为大数据支撑下的精准教育,以此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邱太强说。我校为全省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的试点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施可以为本课研究提供保障,微课研究是学校作为创建全省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学校的一项教研重要工程,并定为市级教学公开周的主题,学校的强力推动,使课题研究从资金、人员、时间得到充分保证。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聘请襄阳教育学院的教授和襄阳市电教馆的专家及区教育局教科室靖增峰主任担任课题指导,为课题理论导航。(五)课题组人员分工课题由学校教研室进行总体指导与监控,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实施全程指导,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的实施与协调以及责任制的落实,课题组成员严格按实施方案分工协作,各尽其职:1.立项申请、开题报告(责任人:郑世勇)2.微课设计与应用(责任人:语文学科:张炎;数学学科:李靖;英语学科:魏林;物理学科:佘斌;化学学科:朱爱华;生物学科:王辉;政治学科:刘襄文;历史学科:黄永进;地理学科:陈会琳;)3.微课库建设(责任人:王黎)4.相关研究论文(责任人:课题组成员);整理、汇编(责任人:郑世勇)5.中期报告、结题报告(责任人:郑世勇)六、研究计划与过程(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4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申请立项、筹备开题。(1)确定课题,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和研究对象,撰写课题研究方案。(2)做好研究成员理论的储备工作,聘请有关专家到校开设专题讲座,加强理论学习,积极进行课题实施前的培训。(3)制定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细则,明确各阶段、各成员的研究内容和要求,掌握相关研究方法。(4)针对课题提出可操作的对策研究,并组建网上QQ群31中创新教学微课群109511438,进行网络交流.(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5月—2017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全面启动、深入研究。(1)结合理论学习,各成员根据各自的学科制作微课(至少五节),在实践中各成员加强交流,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微课设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抽象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学科微课设计的方法和策略。(2)实施微课在初中常规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通过实践提高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通过深入课堂,开展听课、评课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实证研究活动。(3)指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使用微课资源,提高学生在微型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上的实效性。(4)针对前期的实践研究过程,结合前期的对策研究方案,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并搜集典型微课例、教学案例和学生学习案例。(5)定期组织和开展课题的总结汇报工作,在2016年5月和12月举办以“微课、微教研”为主题的校级教学公开月微课评选活动,通过交流完善研究过程,不断反思,提升研究的层次和水平。(6)认真收集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通过有效的分析数据,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研究方式和策略,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1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整理成果、准备结题。(1)收集整理本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分类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总结、建立微课库、编辑出版有关课题成果。(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会,做好结题工作。三、预期研究成果主要阶段性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1准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4月)申请立项、筹备开题立项、开题、专题讲座郑世勇2实施阶
本文标题:《初中教学中网络环境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0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05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