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南京大屠杀》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嘴脸,培养爱国情感;2、学习本文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法;3、初步了解史实性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文体常识】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一)鲜明的新闻性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可以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第二,接着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试谈报告文学》)我们可以用两个字说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一是“快”,二是“真”。(二)强烈的文学性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它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除了虚构与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他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可以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调动得越好,就越逼真;越真实,就越富于艺术的感染力。”(理由:《和青年谈谈报告文学》)这就告诉我们,报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剪裁、描摹、比兴、工笔刻画、重笔渲染、精选角度、截取断面、澎湃的抒情、恰当的议论,以及艺术语言的调动等等。总之,除虚构和夸张外,艺术构思、艺术想像、描写、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可以采取的文学手段。(三)深刻的政论性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它总是要针对着现实生活,大声“发言”的。同时,报告文学的作者在满腔热情地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时,常常要在作品中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为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事件的意义更突出,有时作者要直接站出来报告。因此,报告文学比起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来,能更直接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带有强烈的政论色彩。【写作背景】“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于1937年12月攻陷南京,进行了六个星期的疯狂屠杀。三十多万中国人被残害,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恐怖暴行。对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民都不会忘记。本文写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在这之前,日本右翼势力曾于1982年、1986年两次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中国人民决不容许任何形式的否认、抹杀或歪曲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思潮和势力抬头。本篇报告文学就是以大量史料证据及目前尚存的人证,揭露了日寇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阅读导航】这篇报告文学真实记录了1937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战南京后进行的三次集体大屠杀和两次最典型的零散屠杀,以铁证如山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惨绝人寰的疯狂暴行,提醒中国人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预习导学】1、生字正音。橱窗()蹒跚()悚然()蹂躏()庵观()自焚()侥幸()虐待()徘徊()尸骸()褴褛()恶煞()笼罩()簇拥()逾()熏天()蛊惑()撰写()人寰()寻觅()2、形近字┏悚:悚然┏躏:蹂躏┏庵:庵观┗敕:称敕┗蔺:姓蔺┗奄:奄奄一息┏骸:尸骸┏侥:侥幸┏蛊:蛊惑┗骇:惊骇┗绕:环绕┗盅:酒盅3、词语解释【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语出《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壤,现在写作“攘”。【举世闻名】全世界闻名。形容非常出名。【生气勃勃】形容生命力十分旺盛,充满活力。【毛骨悚然】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的恐惧感觉。毛,毛发。骨,脊梁骨。悚(sǒng),害怕的样子。【蹂躏(lìn)】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蹂(róu),踩;践踏。【令人发指】叫人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令,使。发指,头发直竖起来,形容人愤怒到极点的样子。【逝者如斯】指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褴褛(lánlǚ)】(衣服)破烂。【凶神恶煞】泛指凶恶害人的鬼神。也用来形容恶人。【簇涌】课文中指许多人聚集一起涌向(某地)的样子。【逾】超过。【震耳欲聋】耳朵都快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鼓噪】喧嚷。【蛊(gǔ)惑】毒害,迷惑。【杀戮】屠杀,杀害(多指大量地)。【寻觅(mì)】寻找。【惨绝人寰】人世上再没有那样凄惨的了。人寰(huán),人世。4、根据课文填空《南京大屠杀》是一篇____________(体裁)。本文所举经历了南京大屠杀的重要人证是_______________。南京大屠杀中,南京军民共_________________人遇难。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学习】一、整体感知: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默读课文,理清思路,梳理结构。将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三部分()二、精读课文(一)读1——11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1、这部分采用什么顺序来写的?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要写美国护士的日记?3、这一部分最后一节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其作用如何?(二)读12——37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1、课文12-24段写了日军在中国集体大屠杀的三件惨案,具体说说是哪三件惨案?2、三次大屠杀惨案的特点各是什么?请用简要的文字加以说明。3、课文25-32段写的是日军零散屠杀的两件惨案,是哪两件惨案?找出来,谈谈想法。4、读33—37自然段,概括本层次写了哪些内容?5、“经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这句话起什么作用?6、综上分析,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述日寇令人发指的兽行的?用简练的语言概述。7、讨论交流:这第二部分的写作特色?(三)读38——42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第三部分是较为集中的议论、抒情部分,也是文章的总结、点题及升华主题的部分。请作具体分析,体会其作用。三、深入探究1、学完课文,我们对南京大屠杀有了更真实,更具体的了解。应当说,这是我们民族的耻辱。对“耻辱”二字,你是怎么理解的?如果你面临同样的情况,难免一死,你准备怎么做?2、请你站在第三国的立场上,公正地评价南京大屠杀。3、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作者写本文有什么用意?4、日本为什么不承认“南京大屠杀”?5、怎样看待中国放弃战争赔偿一事?6、请归纳文章中心。5、试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标题:《南京大屠杀》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1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