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三个特点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四个方面?(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预习目标:1、理解:真理的含义。2、理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3、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同学们对月球的了解、认识有多少?观点一:月亮是相当久远以前的史前人类造出来的观点二: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观点三:月球是一颗寂静荒凉的星球,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观点四:月球原本是地球的一部分,由于地球运动和受外星体撞击,地球飞出去一大块物质,形成现在的月球……探究一:你认为哪些认识是正确的?为什么?(2)谬误的含义:1、真理和谬误的含义:(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真理谬误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公认的道理就是真理“地心说”与基督教的说法吻合,对教廷统治是“有用的”。“地心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被人们所公认。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打破了“地心说”的谬论。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什么?2、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2)如何理解:①所谓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说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会受到权利、地位、金钱的影响。如黑板是黑的,它不会说胡锦涛来了,黑板就会变成红色的了。赵高指鹿为马。②这里所讲客观性,主要是从真理的内容,也就是其所反映的对象角度来讲的。因此,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③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④正是因为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例如:“万有引力”是规律,是客观的。对“万有引力”的正确认识即“万有引力定律”是真理。(3)为什么说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①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1)真理是客观的,是没有阶级性的,因而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具体表现在:第一,在对真理的认识上人人平等。究竟谁能掌握真理,不在于他的权位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科学的态度。第二,在真理标准上人人平等。对任何人来说,社会实践都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三,在真理的作用上人人平等。任何人都要服从真理,否则迟早会受到惩罚。知识拓展:如何理解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B、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C、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D、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二、真理的属性1、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3、具体性2、条件性思考: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说明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真理是有条件的。“老婆婆,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晴天,你小女儿的鞋店前门庭若市;雨天上街的行人又都往你大女儿的伞铺里跑。这样不是就不苦了吗?”老婆婆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他的劝告。从此,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泣婆变成了笑婆。古时候,有个老婆婆总是不停地在一座庙跟前哭泣,睛天哭,雨天也哭。人们都叫她哭婆。一天,有个老和尚问她:“老人家,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布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天的时候,又没有人去买小女儿的布鞋。她们挣不到钱,可怎么生活呀!一想到这些我就难过。人呀,怎么这么难?”说完,又悲悲怯怯地哭了起来。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BacCAb三角形内角和180º条件:平面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相同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列宁二、真理的属性任何情况下三角形内角之和都等于180度吗?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创设情景二+4说明:真理有自己的适应条件和范围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空间范围)(时间范围)二、真理的属性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先在城市夺取政权”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要使主观符合当地的客观——主客观具体的统一二、真理的属性“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要使主观符合当时的客观—主客观历史的统一20世纪上半期,在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是真理。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的反,造社会的反,是谬误。二、真理的属性“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别国的模式,从来没有得到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A、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D、意识依赖于物质C、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1)区别: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2)联系: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结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是绝对的;而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所以是相对的。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要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二、真理的属性真理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完善和发展。那么,真理的获得和发展是不是轻而易举的呢?追求真理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二、真理的属性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掌握认识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认识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践中出现挫折是难免的。由于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应在挫拆中找原因继续探索。(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条件的限制)((1)为什么?)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会受到客观(?)与主观(?)的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2)是什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对宇宙星球的探索,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至今己有半个世纪,成功和挫折是互存的。请看成功的事例:例如:火星,是太阳系第四颗大行星,从地球上望去,火星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球。人类对这个红色星球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和无限的遐思……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5年美国的宇宙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荒地。1969年美国同时派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拍下了100多张照片,并对火星上的大气及其表面进行了分析。1976年发射的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了奇特的化学元素。1996年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全球调查者号”发射,科学家们意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水。目前,美国的两个火星探测器仍在火星轨道工作;另外,欧洲发射了“火星快车”探测器。美国宇航局助理局长说,2003年是有史以来人类对另外一颗行星发起的最密集探测行动的一年。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认识主体(人类)认识基础(实践)——世代延续——不断发展人类认识无限发展认识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原因: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客观的(1)什么是真理?(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2)真理都是具体的(3)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中国共产党90年的成长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党的理论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都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党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哪些认识论的道理?(6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础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3分)(若答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我们要坚持主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也可酌情得分,但总分不超六分)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7、从1999年到2011年,神舟系列的8艘飞船在人类太空中,留下8个扎实的脚印。神舟一号发射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神舟二号发射目的是成型:在飞船上进行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各项实验;神舟三号是载人:搭载模拟人;神舟七号是出舱:进行出舱活动实验,掌握出舱技术;神舟八号是天吻:进行交会对接试验。结合材料,从唯物论和认识论角度对我国宇宙探索历程简要分析。(10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在探索宇宙的不同阶段,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的发射实践活动都按既定的目的和计划进行的。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宇宙探索实践,我们的空间科学技术不断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我们的空间科学技术水平在探索宇宙
本文标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23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