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1《父母的心》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颇具特色的一篇文章,它是日本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说。文章充分体现了小小说的写作特点: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结构严谨,而且也展示了作者的个人写作风格: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2学生分析:中学生处于叛逆时期,对父母的爱无法理解,甚至视若无睹,不知感恩,因此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尤为重要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①掌握本文生字词;②.学习本文采用在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结构特点,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③学习本文作者以神态描写简介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学会珍惜至真至爱的亲情;三.教学重点: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四.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描写人物的神态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了解父母对子女一颗崇高的爱心,体会作品流落出的淡淡哀愁。五.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2六.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搜寻作者川端康成的有关资料2.查阅字典,解决本文生字词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韩红的《天亮了》,讲述关于这首歌的故事。让同学谈谈听后的感受。1999年的10月3日,本该是个愉快的假日,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缆车上放飞他们的欢笑,欣赏着被枫叶染红的美景,这时,缆车突然离开了缆绳,一瞬间,十几条生命就消失了。就在缆车落地的瞬间,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孩子。父母双双遇难了,血染红了一大片,而他们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这个孩子叫潘子洁,现在健康活泼地成长着。韩红为潘子洁写了这首歌,并一直在帮助着他……2.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今天让我们走进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小说《父母的心》,让我们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二).检查预习情况1.作者简介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与姐姐又相继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羽鹤》、《古都》。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工作室中自杀。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艺术特色: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2.解决课文生字词⑴根据拼音写汉字lài()户衣衫lánlǚ()()如数fèng()还女yōng()chóu()谢失魂落pò()无精打cǎi()3⑵解释下列成语失魂落魄:如数奉还:(三).知识回顾1.回顾和补充有关小说的知识,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及情节结构。小说,是一种以相对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细致、逼真地反映社会人生的散文体文学样式小说具有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人物: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尾声两部分。1.开端是作品所反应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2.发展是作品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3.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是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4.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性格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体思想得到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有:(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3)有些环境描写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四)品读课文1.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⑴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本文主要讲了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交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送给贵夫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⑵划分结构破题(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开端(3-6)想领养孩子。发展(7-12)三次送换子女。高潮(13-16)要回女儿。结局(17)一家六口团聚。⑶小说情节的一步步发展就是为了展示人物形象,找出本文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是谁?介绍时采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贵夫人穷人夫妇采用了对比手法。文中对贵夫人的描写是“风度极佳、引人注目、年纪四十左右,女佣和打杂的片刻不离左右”;对穷人的描写是“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他带着三个孩子,孩子的长相都很聪明可爱,但是身上的衣服却相当破旧”。4作用: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下文矛盾冲突的展开奠定了基础。2,再读课文,感受父母心。(1)思考•每次送换要时表情怎样?•心理是怎么想的?•送换要的理由又是什么?•情节表情贵夫人要小孩犹豫不决送走长子难割难舍父母的心送走次子无精打采送走女儿失魂落魄要回女儿失声痛哭穷父母的心理活动:(1)那位父亲犹豫不决,要和孩子的妈妈商量后才决定。(2)贫穷父母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以让他过上好日子,自己的负担可以减轻一些。(3)实在舍不得长子,要把他要回来,怎么要?要老二去换老大吧,就说长子是接班人,不论怎么穷,也不能将长子送人。(4)次子也舍不得,也要去把他要回来,怎么要?要女儿去换他吧,就说老二长得和去世的婆婆一样,扔了他就如扔了婆婆,这不孝啊。(5)女儿太小,也舍不得。现在拿了人家的钱怎么办?如数奉还,我们宁愿全家六口饿死在一起。(2).概括、梳理次数情节表情理由体会心理(师生分析)一送走大儿子眼含热泪、难分难舍过好日子、继承家业一百元一切为了孩子二二儿换回大儿无精打采接班人三女儿换回二儿失魂落魄和婆婆太像四要回女儿不好意思、失声痛哭太小。冷酷(3)、你认为本文围绕穷父母送不送孩子的情节有何特点?作用怎样?(学生独立思考)5送走(大儿子)(二儿子)换(大儿子)(女儿)换(二儿子)要回(女儿)情节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作用特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引人入胜;更突出了穷父母内心的矛盾和对子女的爱。(3)、本文为什么起名“父母的心”,那么“心”在文中有何含义,起到什么作用?小组讨论明确:文章中的父母亲从事件开始,心理就不断地变化着;对人物的描写都是围绕他们的心理变化展开的;父母最后的决定可以真切地反映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心。“心”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眷爱之心,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是导线,串起了整个故事的情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心还指责任心和孝心具体分析:第9小节,“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不论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况且,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如果可能„„”,体现了父亲对于整个家族的责任感。第11小节,“今天早晨给你送来的二儿子,从眉眼长相到说话的嗓子,都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这个理由表面上似乎很可笑,实质上却是孝顺父母的问题。而孝顺父母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日本有这样的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我就实话跟您说吧,我这心里呀,就像把婆婆扔了一样不好受,再说也对不起我们当家的。”写出了母亲对于当家的一种忠诚,对当家的高度负责一种的责任心,维护当家的利益。第15小节,从理性角度上看,把孩子送出去也是对孩子的爱,希望他以后能生活地比父母好。而从感情的角度,父母觉得自己太残忍。“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父母的爱心使得他们做出了要回小女儿的决定。(五)、体会“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高潮部分,从贫穷父母的“痛哭失声”、“父亲的哭诉”、财主夫人的“悲伤”、“眼含热泪”中感悟隐含着的淡淡的哀怨。。2、故事本身具有伤感性与哀怨性-----文章结尾写一家六口团聚,看似喜剧,但人们仍会为这一家六口担心:他们能否度过这艰难的岁月呢?他们会不会“一家六口饿死在一呢?”6(六).拓展1.文章一开始就写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的爱子之心,这样有什么好处?不能。因为父母总是替自己的孩子着想,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的爱子之心。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有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过度: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让我们永远感恩父母!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2.结合你的亲身体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父爱、母爱的感受?•例如:父爱是一盏明灯,为远行的儿女带来光明。•母爱是一把大伞,为外出的儿女撑起晴空。•父母的爱是一根万能的针,能缝合儿女所有的伤口。•创作:父爱是……•母爱是……•父母的爱是……7(七)、全文总结内容总结:夫妻拒绝优越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方法归纳: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应切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具体的语言环境。一波三折的笔法(八)、作业: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父母对子女的名言、诗句、谚语•2..续写:文中说“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设想一下,这家人在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板书:父母的心川端康成送大儿换二儿换大儿要女儿情节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一切为了孩子)作品风格: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本文标题:《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2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