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习题集(4)
1第一章导论1、学科体系:土地科学——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2、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对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数量、质量、权属的内容。()3、土地资源评价即对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鉴定,通过土地资源评价揭示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4、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5、“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注重土地的价值性,认为土地本身没有价值,但与劳动结合便产生了价值,是经济学界对土地概念的界定。()6、土地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随人们的认识深入而变化。()7、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8、名词:土地9、移山填海、围湖造田可增加土地面积。()10、现今政策导向: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11、土地的()特性,使其可评价的前提。A、位置的固定性B、质量的差异性C、永续利用的相对性D、增值性12、土地的价格是不断提高的。()1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不是能或不能而是指不经济。()14、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应将土地利用集约度限定在合理范围内。()15、名词:土地资源16、土地资产是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有其物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2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查概述1、业内,通常将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称为()。2、土地资源调查类型包括()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B、土地资源质量调查C、土地类型调查D、土地权属调查3、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土地资源特性越详细具体。()4、名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5、名词:土地资源质量6、质量具有相对性。质量的界定总是与用途相关联,是其相对于特定用途的满足程度。()7、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量的()。8、数据收集的一般思路是,先收集(),当其不足或时效性不强时,再进行()。9、土地资源质量调查时并不是每次都必须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每个内容进行全面的调查。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下同一方面的调查内容所需调查的具体项目指标,有时也会不一样。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选取调查内容。()10、简述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相关内容。第三章土地类型调查1、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主要是()。2、土地资源类型是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3、土地资源类型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土地生产潜力分类、基准地价分级、土地利用分类等。()34、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为土地自然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则在考虑自然属性的同时,更强调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即具有自然经济的双重属性。()5、土地类型结构包括()和()。第四章-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概述1、名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一般程序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由()编写调查方案或调查任务申请书,《调查方案》或《申请书》经过(),报()审批。4、获取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是()。5、同名地物点是指能代表图形某相同位置的点,其实际值和理论值都已知或可求得的点。()6、一般结合村土地权属界调查,外圈走“花瓣”形路线,村内其他各地类界线的调绘取“S”形路线。()7、外业调绘的内容包括()。A、境界与权属界线调绘B、地类调绘C、线状地物D、零星地物E、飞地8、以线状地物为界的,线状地物双线时,界线与线状地物的中心线相重合;线状地物单线时,则在线状地物两侧隔段跳绘。()9、当界线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在线状地物相应的一侧移位()标绘。10、“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的,按图斑调查”,当比例尺为1:5000时,实地的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时,应按图斑调查。A、10mB、1mC、100mD、20m11、调绘河流、铁路、公路通过城镇、居民点时,图上标示不能间断。()12、调绘农村道路时,图上标示不进村。()13、道路与双线河流、沟渠相交时,图上标示道路要断开,有桥梁的以桥梁符号表示。()414、名词:图斑15、图斑的标示方法为ab/cd,但项目中一般将其简化为“图斑预编号/地类编码”的形式。()16、已知耕地的最小上图面积为6mm2,在1:10000的比例尺下,其实地面积为()。A、600m2B、60m2C、360m2D、3600m217、名词:零星地类18、名词:田坎系数19、当地物、地貌变化范围不大时,采用一般补测;当其变化范围超过()以上时,则需进行重测或重摄。20、计算题:平差第四章-2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及地类认定1、名词:土地利用类型2、名词:土地利用结构3、简答: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历史沿革。4、2002年1月,对于尚未全面完成城镇和村庄地籍调查的,建设用地无法细化,可执行()分类系统。5、现阶段,若无特殊要求,项目中一般选用()分类系统。A、详查分类B、全国土地分类C、规划分类D、现状分类6、蔬菜地在地类划分上属于()。A、耕地B、园地C、林地D、草地7、苗圃在地类划分上属于()。A、耕地B、园地C、林地D、草地第四章-3土地利用变更调查1、现状调查是整个土地资源调查的开端,变更调查是进一步的延续。开展5变更调查是更新上一次调查成果,实现土地资源数据的现势性、同步性的一项工作。()2、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主要内容()A、地类的变化B、图斑的变化C、权属的变迁D、行政境界调整E、飞地、争议地的变化3、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调查时点为()。第五章土地资源质量调查1、名词:土地资源质量2、质量具有相对性。质量的界定总是与用途相关联,是其相对于特定用途的满足程度。()3、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量的()。4、数据收集的一般思路是,先收集(),当其不足或时效性不强时,再进行()。5、土地资源质量调查时并不是每次都必须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每个内容进行全面的调查。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下同一方面的调查内容所需调查的具体项目指标,有时也会不一样。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选取调查内容。()6、简述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相关内容。7、简述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操作步骤。8、气候从(),影响或决定了我国东西南北的土地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及全国的土地利用分区。9、热量的衡量指标主要有()。10、()是指太阳每天在垂直于其光线的平面上的辐射强度超过或等于120W/m2的时间长度,是()的单位。11、(),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没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12、()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部分的比例。613、某地区的温度生长期的确切天数是难以准确计算的,一般以()做参考。14、分析:气候要素数据源的获取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15、地学因素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重新的组合分配,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分析()土地资源特征的主导因素。16、海拔高度对土地的影响表现在()的再分布方面。17、地面坡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等,超过()度只能用于林业。A、20B、25C、30D、3518、分析:地学要素数据源的获取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19、地表水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也称陆地水。()19、名词:水的矿化度20、分析:水文要素数据源的获取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21、对()因素的评价往往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A、气候B、地学C、土壤D、社会经济22、简述土壤要素的具体构成指标。23、()是指土壤剖面中作物能够利用的、母质层以上的土体总厚度。24、农作物最佳耕层厚度是()。A、20-25cmB、25-30cmC、30-35cmD、40-45cm25、()是农业生产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类型。26、()的高低既反映了土壤的物理状况,又反映了土壤的养分状况,故常被认为是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之一。27、分析:土壤要素数据源的获取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28、简述人地关系理论。29、下列哪些指标属于社会因素()。A、人口B、土地制度C、生产力水平D、投入水平30、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7所有。()31、土地区位——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及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益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包括()。A、自然区位B、商业区位C、经济区位D、交通区位32、土地集约经营的“集约度”的问题,对确定土地资源的集约经营规模和投入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概述1、根据评价目的不同,分为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土地经济评价等。()2、定性评价:用定性语言描述土地的质量特征,确定土地适宜性或潜力的高低(如最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等)。其多用于小比例尺大范围的土地评价,属于概略性土地评价。()3、当前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不经大型的改良而处于目前状况下的土地适宜性,及现在的土地适宜性。()第七章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1、名词:土地自然适宜性2、简述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统3、名词:比配4、名词:最小因子法第八章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1、土地潜力评价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进一步发展。()2、名词:土地资源生产潜力3、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世界上评价农业用地历史悠久、应用最广的系统,也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一种方法。()4、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评价以美国开展最早,评价系统以美国为代表,是系统揭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评价方法。()85、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分类由()组成。6、土地评价单元划分的一般方法有地块法、网络法、叠置法和多边形法。()7、只要是相同区域的不同图件都可以用叠置法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第九章土地集约利用评价1、名词:土地集约利用2、从2016年起,开发区评价将调整为1年1更新,()年一次全面评价。3、名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4、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范围包括()。5、()为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依法审批的开发区界线范围。6、()为主区以外属开发区管理机构通过代管等方式实际管辖且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未来发展用地空间。7、未划定发展方向区或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未通过审核的开发区,评价范围为主区。()8、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象为评价范围内的全部土地。()9、评价类型分为()型开发区和()型开发区。10、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一划定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11、指标体系根据不同评价范围(主区和发展方向区)和评价类型(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设定。()12、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等三个方面,分为目标、子目标和指标三个层次。()13、未划定发展方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未通过审核、发展方向区内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开发区不开展发展方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14、下列哪个指标属于负指标()。A、土地供应率B、土地建成率C、土地开发率D土地闲置率15、同一开发区的主区和发展方向区的相同目标、子目标、指标的权重值应保持一致。()16、发展方向区内尚无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的,不推算发展方向区的尚可供9地年数;开发区设立不足三年的,按照实际供地年份的年均供应土地和工矿仓储用地面积计算;开发区设立不足五年的,按照实际供地年份的年供应土地和工矿仓储用地面积最大值计算。(第十章其他土地评价类型1、名词:城镇土地分等定级2、A城镇的一等地与B城镇的一等地质量是否相当?3、A城镇的一级地与B城镇的一级地质量是否相当?4、城镇土地定级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以市场资料分析法等进行验证。()5、名词:土地人口承载力6、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起源于人地关系的()阶段。7、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影响要素()。A、土地数量B、土地质量C、投入水平D、生活水平E、时间尺度8、计算:某省2007年末耕地面积为300万公顷,作物一年一熟,其中水稻250万公顷,平均单产为387kg/亩;玉米50万公顷,平均单产为500kg/亩,预测2020年的人口承载力
本文标题:《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习题集(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25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