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青海省为例-博士论文答辩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答辩题目: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青海省为例作者:贾敬敦导师:史培军教授李晓西教授系别、年级:资源学院资源科学研究所,2001级学科、专业: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完成日期:2004年5月论文结构第一章: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双健康”模式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及评价第四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优先区域布局第五章:青海省中藏药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第六章:结论与讨论1.区域生态背景与生态环境要素研究要素研究:气候、植被、土壤等的地理分布以及地域分异,气候变迁和景观演化、农牧交错和生态环境脆弱性等。背景分析:全球变化,人类行为影响第一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研究进展与展望一.相关研究进展2.脆弱生态环境的特征研究脆弱生态环境一般分布于不同地域的过渡、交错区(带)。这一地区(带)的环境因子波动和变化频率和幅度明显。脆弱环境因子在同一地段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具有一定地段概念的脆弱环境类型。对脆弱生态环境形成演变动能因素和基质因素的结构分析表明,环境在两个生态系统接触、过渡地带最为敏感。第一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研究进展与展望3.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的第三极,对中国、亚洲甚至世界的气候变化影响很大。研究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及对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我国许多专家、学者从地质学、孢粉学、地貌学与沉积学、生态学等学科角度对青藏高原环境演变及特征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第一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研究进展与展望4.生态环境管理政策与生态环境规划研究5.生物资源开发与管理二.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科学认识问题(1)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待深化,科学理论研究落后于生产实践;(2)规划与规划实施存在错位现象,存在不按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特点进行生态建设现象(3)伴随全球变暖,西北地区出现了暖干趋势,对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系统循环带来了新的影响。第一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研究进展与展望2.社会经济问题西部地区生态保育与经济增长间的矛盾依然尖锐。人口压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致富问题突出。第一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研究进展与展望3.环境问题干旱缺水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第一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数据:青海部门统计、监测数据有关部门提供的遥感和地图数据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协调理论,探索西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行模式2、探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并举的生态-生产范式3、提出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对策,生态建设产业化,生物产业生态化4、提出青海生物产业发展战略对策一.地球与人类健康风险加大1.世界生态系统退化加剧,地球健康状况不佳;2.中国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生态健康日趋严峻;3.中国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环境健康风险加剧。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的“双健康”模式二.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的“双健康模式”地球与人类双健康模型1.建立“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相协调模式的科学基础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的“双健康”模式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的“双健康”模式2.地球系统生态服务与人类生态服务需求地球系统生态服务再生能力有限性人类日益高涨的生态服务需求3.生态环境建设-生物资源开发基本建设增加植被覆盖:增加自然资本,强化地球健康能力保护与开发生物资源:增强食物供应与药物生产能力三.建立实现“双健康”模式的世界政治经济体制建立良好协调发展中和发达国家利益的国际公约建立履约约束和监督机制推进国际合作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的“双健康”模式位于中国西部,青藏高原东北,昆仑山东西向横穿中部,南有唐古拉山,西北有阿尔金山,东北为祁连山。平均海拔3000m以上,地势西高东低,最高为6860m,最低为1600m。地貌大致可分为三个区:祁连山-阿尔金山区;柴达木-共和盆地区;青南高原区。青海深居内陆,地势高耸,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土壤水平分布规律则为经度地带性明显,纬度地带性不显著。植被分布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三个基本类型。青海省概况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针叶林2.温带落叶阔叶林3.温带草甸草原4.温带典型草原5.温带荒漠草原6.温带荒漠草原+沙地灌丛7.温带高寒草原8.温带高寒草甸9.温带草甸+草本沼泽10.温带荒漠11.沙漠和戈壁12.温带高寒荒漠13.温带高寒荒漠+高山碎石14.温带落叶灌丛15.温带草本沼泽16.一年一熟作物+温带典型草原17.一年一熟作物18.一年两熟作物或两年三熟作物19.一年水旱两熟作物20.多种作物的混合类型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一.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现状1.生态农业建设2.林业生态建设3.草地生态建设4.水土流失治理5.水资源保护6.矿产资源保护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二、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主要问题1.水土流失面积扩大,侵蚀日趋严重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严重省份面积对比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水土流失面积(hm2)新疆内蒙甘肃青海四川云南陕西西藏46.26%53.74%4.0014.3015.10单位:万km2全省水力、风力、冻融侵蚀面积占土地总侵蚀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2%、43%、45%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长江上游及源头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比重省域内黄河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占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比重不同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比重22.5%32.0%45.5%17.5%82.5%14.3%85.7%水土流失结构图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050010001500200025003000水土流失面积(km2)湟源大通湟中西宁互助平安乐都民和尖扎贵德同仁循化化隆共和门源青海省主要县(市)水土流失面积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2.土地沙化趋势严峻,沙化面积不断增加23.63%76.37%17.4%82.6%45.5%30.9%23.6%32.0%36.7%31.3%全省沙漠化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比重全省沙漠化面积占全国沙漠化面积的比重沙丘、戈壁占全省沙漠化面积的比重流动、半固定、固定沙丘占全省沙丘面积的比重青海省土地沙化结构图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3.土壤盐渍化蔓延全省盐渍化土地292.4万ha,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东部农业区。全省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2.46万ha。主要原因:一是大水漫灌;二是渠道渗漏;三是灌排系统不健全,有灌无排;四是柴达木盆地耕地多处于细土带地下水和地表水交换地带。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4.草地退化沙化严重,侵害程度日益加深全省草地3645万ha。退化草地近1000多万ha,以干旱半干旱冬春季节草场最为严重。草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特别是冬春草地过牧,以及盲目开垦。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5.农业环境污染加剧,农产品质量面临挑战6.生物生存条件恶化,生物保护受到威胁7.水源涵养功能下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三.青海省生物资源及开发现状1.青海省植物资源及开发现状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1)森林资源(2)森林资源利用现状年代1976年1986年199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3.01%2.5%2.65%活立木总蓄积量2978万立方米3063.57万立方米3687.3万立方米有林地面积19.1万公顷19.15万公顷25万公顷疏林地面积9.4万公顷9.428万公顷11.6万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61.3万公顷143.29万公顷160万公顷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3)果树资源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4)草地资源青海牧草地面积广阔,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青海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0.96%0.01%3.40%56.23%0.32%0.06%4.40%34.62%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5)特色药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丰富。据初步统计,全省约有370种,其中常用中药259种。具有鲜明特点的藏药学是我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引起科学界、医学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目前仅开发利用了为数不多的名贵种类。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2.青海省动物资源开发现状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动物资源独特、珍贵、丰富。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21种,二类保护动物46种。省级保护动物36种。受保护的动物总计103种。全省年产旱獭皮310多万张,雕翎6万多套,麝香1200公斤;野禽(包括雉鸡,马鸡,高原山鹑,血雉等)33万余对;野味(包括石羊,黄羊,盘羊,野牦牛,野驴等)62万吨。已建立了孟达森林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保护区、隆宝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四.生物资源产业化状况010000200003000040000单位:万元2001年2002年2001年33178.2611051.7532625.71459.812002年37102.8912674.5736323.221730.36五类工业销售产值五类工业增加值五类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五类企业利润总额2001~02年青海五类企业在六个行业中的发展状况图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2001年五类企业经营状况图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单位:万元国有控股企业集体工业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国有及销售500万以上非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2002年五类企业经营状况图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单位:万元国有控股企业集体工业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国有及销售500万以上非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产业化发展中的各行业单位个数图0100020003000单位:个2001年2002年2001年01244922441623012002年01382138246352579木材采运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业企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单位:个2001年2002年2001年4311038144383307320120652002年383104134615328728713248木材采运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业企五.生物资源产业化存在的问题1.土地利用难度大,生物资源利用率低2.生物资源开发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3.生物资源开发和产业化管理能力较低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六.青海省生物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生物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3个凸现:一是生物资源开发的生态含量;二是生物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三是生物开发产业的优势资源含量。2.生物产业发展对策建议2.1强化科技创新2.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2.3重视生物安全2.4制订生物资源开发相关措施第三章: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评价第四章:青海省生态环
本文标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青海省为例-博士论文答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