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管理学基础》教案陆河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专科)辅导老师刘汉庭E-mail:lhlht2005@126.com本书编排第一篇:概论部分——管理学的基础原理、原则、产生、发展第二至第五篇: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人事、领导、激励、控制、协调有人就有管理,古已有之,大到社会、国家,下到家庭、个人,可以说管理无处不在。西方学者测算:就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而言,如果按10分来计算:物质投入1分、技术占3分、管理则占6分。我国不但技术落后,管理水平更加落后。管理兴企,管理救国,管理强邦。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1.市场对管理者的估计——优秀的管理者能变草为金、扭转乾坤,低劣管理者恰好相反。2.重要意义:改进组织的管理方式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竞争的需要。不管是大企业的管理者,或是小企业的管理者,随着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晋升,或者组织规模的扩大,他们将更多地计划工作,更少地从事直接监督工作。所有的管理者,包处于哪个层次上,都要制定决策,履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只是他们花在每项职能上的时间不同。例如高层管理者要更多地考虑组织的设计,而基层管理者集正作小组和个人的工作设计。二、管理的含义P3——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动态的协调过程,始终围绕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始终致力于提高实现组织目标的成效。(效率是关键,始终是管理的核心)三、管理的性质P4——二重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向统一本章要点:1、管理的性质2、管理的基本职能四、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管理的首要职能,确定组织目标任务,实现目标的方法措施。无计划便是盲目,是组织控制的依据。•决策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在管理活动中无处不在,贯穿管理的全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举例:巨人集团、秦池集团。)•组织组织是管理活动的存在基础。即围绕目标进行分工协作,关键要素是目标、部门、关系。•人事将合适的人配置到合适的岗位。招聘、选拔、培训、考评、报酬等。•领导管理者运用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来影响员工行为的过程,是所有管理职能的集中体现。重点是领导的艺术性。•激励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就是激励下属,发挥潜能、提高效率。•控制监控、比较、纠正,使企业活动符合计划。•协调组织总是处于各种关系包围之中,内部的、外部的,正确处理,为实现组织目标营造良好环境。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历史背景在经济学的课程中经常提到亚当•斯密(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济学家)的名字,他作出了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巨大经济利益的光辉论断(1832年《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而20世纪前对管理最重要的影响还是产业革命,它始于18世纪的英国,在美国内战结束后又传到了美国。机械力的出现,大规模生产,随着迅速扩展的铁路系统。而带来的运输成本的降低,以及几乎没有任何政府法令的限制,这一切促进了大公司的发展。像标准石油公司这样的大企业建立起来了。这些大企业需要规范化的管理。因此,规范化的管理理论在20世纪初也逐渐建立起来了。二、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原理》,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四条原则和三大实验指导思想: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共同繁荣。本章要点:1、行为科学理论2、现代管理理论四条原则:一是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二是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改变过去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可能进行自我培训的情况(计件工资制);三是与工人们亲密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忆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四是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改变过去几乎把所有工作和职责都推到工人身上的情况。三大实验:搬运生铁试验,通过搬运生铁试验,摸索出工人的日合理工作量,从而为实行定额管理奠定了基础。通过铲具试验,探索出铁锹多大铲物效率最高,从而为实行工具标准化奠定了基础。金属切削试验前后共花了26年的时间,15万美元的费用,写出了3万多份试验报告,仅形成的切屑就有80万磅,最后取得了丰富资料,为制定各种机床进行高速切削和精密加工的操作规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法约尔(1841~1925):法国人、“办公桌前的总经理”曾长期担任大企业的总经理。主要著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2)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职能,管理只是其中之一项。这六项职能是技术职能(指生产、制造、加工);商业职能(指购买、销售、交换);财务职能(指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安全职能(指维护设备与保护职工安全);会计职能(包括存货盘点,资产负债表的制作、核算、统计等;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处于核心地位。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1)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2)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指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他所讲的“理想的”并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4.古典理论的系统化:厄威克和古利克三、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桑实验,而真正发展却在20世纪50年代。1.梅奥及霍桑实验:八年霍桑试验得出人非“经济人”而是“社会人”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1924年~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实验结论构成了早期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也是后期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2.人际关系学说: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中。同时,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从20世纪30年代梅奥的霍桑试验开始,到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止。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仁义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是为行为科学研究时期。行为科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等。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进入60年代,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中行为科学。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小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四、现代管理理论1.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亨利•法约尔。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孔茨)2.经验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和戴尔。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以有助于学生或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理论,使他们更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3.系统管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卡斯特和落森茨。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织。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4.决策理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曾获若贝尔经济学奖)。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西蒙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放在非程序性化决策方面,提倡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解决决策问题。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目标;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6.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见得绝对的有效,也不见得绝对的无效,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五、管理理论新发展1.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是有关企业长远和企业全局发展的谋划和策略。70年代是企业战略盛行时期。80年代,企业战略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企业管理进入了战略管理时期。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科学理论丛林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企业文化理论发源于美国,而企业文化的实践却首先在日本得到较快的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反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3.学习型组织1990年,美国麻省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他的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轰动管理界。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1)系统思考。一要系统的观点;二要动态的观点。(2)超越自我。(3)改变心智模式。(4)建立共同愿景。(5)团队学习。4.企业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简称BPR。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的又一新理论。1993年,迈克尔•海默与杰姆斯•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阐述了生产流程、组织流程在企业决胜于市场竞争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应对市场变化的新方法——企业流程再造成。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实施方法: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第三章计划一、计划的概念、特征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组织自身的能力,通过科学地预测,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特征:目的性、主导型、普遍性、效率性可以通俗、扼要地将计划工作的内容概括为六个方面(5W1H):p50What——“做什么?”即明确一个时期的具体任务和要求。例如,生产计划要确定生产那些产品,生产多少,生产进度,等等。Why——“为什么做?”即明确计划的原因和目的,或者说是宗旨、目标、战略。When——“何时做?”即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起始时间和完成时间。Where——“何地做?”即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条件。Who——“谁去做?”即明确实施计划的部门或人员。例如,新产品开发,既要确定主要部门,又要确定协助部门,等等。How——“如何做?”即明确实现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则,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的预算、分配和使用,等等。本章要点:1、计划工作的概念、特征
本文标题:《管理学基础》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5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