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形势与政策》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1、《形势与政策》是怎样的一门课程?《形势与政策》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培养学生理性爱国精神的课程,也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的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正确认识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一门课程。2、为什么要学习《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同学们应当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形势与政策教育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应运了社会发展对学生的新要求。作为肩负着重大使命的当代大学生,除了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外,更要关心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关心当前社会的形势与政策。同时不论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招聘考试、公务员考试,哪一项都少不了形势与政策的内容。主要内容:1、中国梦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及政策;3、大国关系;4、中国外交战略。考核方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期末考试成绩占70%,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第一讲“中国梦”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中国梦梦1.中国梦的由来2.什么是中国梦3.为什么要坚持中国梦4.中国梦与当代青年1.中国梦的由来“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习近平在他将近25分钟的讲话中,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九提“中国梦”2020/1/1092.什么是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三个必须2020/1/1011必须走中国道路:实践科学发展观,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梦1.什么是“小康社会”2.全面小康建成时的美好蓝图3.为什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怎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什么是“小康社会”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里最引人注目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2020/1/101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从“建设”到“建成”是两个目标的最大亮点2020/1/10152020/1/1016人均收入翻番:将造就64万亿购买力2001年至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万亿元到6万亿元,每两年迈上一个万亿台阶;2005年至2007年,每年迈上一个万亿台阶;2008年至2011年,每年迈上2至3个万亿台阶。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会迈上3至5个万亿台阶。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翻一番,达到32万亿元。专家据此测算,到2020年,再翻一番的可能性比较大。届时,我国消费总规模将达到64万亿元。•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2020/1/1017•这五大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这五大建设既然是“五位一体”,就必须要协调推进,强调的是发展与协调的关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总体布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的深度挖掘,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和发展。2020/1/10182.全面小康建成时的美好蓝图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民主不断扩大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④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3.为什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这是由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②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④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4.怎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经济方面——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②政治方面——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权益、社会公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方略③文化方面——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德治国方略;弘扬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④社会方面——发展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建立完善低保、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民生⑤生态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依法保护环境三、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2.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年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3.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2.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年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①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②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3.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①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②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③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④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本文标题:《形势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5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