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讲授教案
目录第一讲大学生活人生新的起点一、适应大学生活,肩负历史使命(一)适应人生新阶段(二)肩负历史新使命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第二讲理想信念点燃希望火光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三)大学生应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二、构筑理想与现实的桥梁(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第三讲爱国情操培育民族栋梁一、秉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二、弘扬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三、争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二)促进民族团结(三)维护祖国统一(四)增强国防观念(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第四讲人生价值绽放生命光芒一、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和评价(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三、构建和谐的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健康(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三)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五讲道德修养提升人生境界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当代价值(四)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二)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三)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第六讲公共意识成就社会和谐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二)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三)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四)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五)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二、恪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二)《治安管理处罚法》(三)《集会游行示威法》(四)《环境保护法》(五)《道路交通安全法》(六)《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七讲立业成家创造美好生活一、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三)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要求(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法律素质的培养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创业观(一)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三)在艰苦环境中历练成才三、确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一)爱情与人生(二)婚姻与家庭(三)家庭美德(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第八讲尊重法律培育法律意识一、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一)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二、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第九讲学习法律步入法律殿堂一、领会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一)宪法的含义与特征(二)宪法的基本原则(三)国家基本制度(四)国家机构(五)公民基本权利(六)公民的基本义务二、把握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一)民事关系(二)民事权利(三)合同法(四)知识产权法(五)商事法律三、把握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一)行政法律制度(二)经济法律制度(三)刑事法律制度四、遵循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一)调解(二)仲裁(三)民事诉讼(四)行政诉讼(五)刑事诉讼第一讲大学生活人生新的起点【教学目的要求】帮助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以及大学生活,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塑造当代大学生崭新形象,成为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担当者;正确认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的、意义及方法,把课程学习与自身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起来。知识目标:使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新要求形成初步的认识,掌握开创人生新阶段所亟需的新的理念,明确大学生成才目标;情感目标:激发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热爱,以及开创美好大学生活的坚强信心和坚定意志,致力于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升,努力开拓人生新篇章;能力目标:帮助大学生及时调适自我,增强其适应大学新生活的能力;提高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教学主要内容】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在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要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起自主、全面、创新、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当代大学生身处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肩负继往开来、迎接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正确认识和处理德、智、体、美的关系,塑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当代大学生形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一根主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其基本内容;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大学生活新特点2.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学习理念和应当树立的优良学风3.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及成才目标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5.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1.个人成才与承担历史使命的关系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逻辑及其在本课程中的地位【教学基本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多媒体视频【教学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适应大学生活,肩负历史使命课程导入【案例】大一新生为何想退学?思思学习成绩很好。17岁那年考入某大学。开学了,母亲带思思到学校报到,为女儿办妥一切以后,准备回家。这时,思思一脸哀求的表情,缠着母亲不让走,后来干脆蹲在地上,哭着抱着母亲的腿让母亲留下来陪读,并且说如果母亲不留下,她连书也不读了。母亲没有办法,又在学校陪思思住了一晚,第二天偷偷地走了。没想到刚到家,女儿就打来电话,说学校的饭菜吃不惯,同宿舍的同学嘲笑她,她不想上学了,要回家。①小蕾写得一手好文章,还弹得一手好钢琴。进入大学不久,她就被校内文学团体吸收为会员。不久她竟然提出要退学,这令大家都十分吃惊。小蕾要退学的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自己是自费生,要花十余万元的学费,父母负担太重;第二,同学们瞧不起她,总在背后议论她,以至于她感觉“大家都挺虚伪的,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但是据小蕾的父亲讲,家里并不缺钱,供孩子读自费根本不成问题。老师们也描述说,“当小蕾讲到第二点时,就变得烦躁不安,最后竟然泪流满面”。由此,老师们认为,在大学人际交往中感到不适,甚至产生深深的受挫感,才是小蕾想退学的根本原因。②【问题】大学本是同学们一直憧憬、向往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地方,她们为什么如此轻易地就想要放弃?【点评】问题的关键在于,她们对于大学生活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准备,缺乏适应大学生活的基本能力。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活,及时地适应大学生活,是大学新生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讲授(一)适应人生新阶段其实,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有许多新的特点,也对大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了解这些,就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创造美好未来。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1)学习要求的变化“我已经很认真、很努力地学习了,可为什么总是无法像在中学时候那样得心应手呢?”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同学可能内心会产生这样的困惑。这其实就是对大学的学习不适应的表现。大学学习无论是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都存在着与中学学习明显的不同。从学习目的上看,大学学习不以升学为目的,也不以应试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从学习内容上看,大学学习不再局限于最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大为增强,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应当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尽可能地涉猎更多领域的知识;不仅应当利用上课时间学习相关知识,而且应当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从学习方式上看,大学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地安排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自主地通过①根据《大一女生打电话哭闹要求退学因妈妈不愿意陪读》删改,南海网2009年9月25日。②根据《人际交往受挫大一新生欲退学》删改,转载于大连翻译职业学院网站2010-5-6。各种途径获取所需知识,自主地根据自身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地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要求上的这些变化,要求大学生及时地做出调适。(2)生活环境的变化进入大学校园,同学们开始面对新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化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地理位置的迁移、气候的变化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这当然会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适,但是,更为主要的可能还在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生活意味着独立生活、集体生活的开始,而这对于大学生的生活自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同学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亲人,独自来到异乡开始新的求学之路,生活中没有了父母的提醒和照顾,所以同学们需要逐步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合理地安排生活起居,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管理好自己的财物。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生活习惯身体不同宗教信仰的同学会聚一堂,朝夕相处,共同渡过大学四年美好时光,其间难免会有矛盾和冲突,这要求同学们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交流、善于沟通,并且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善于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3)社会活动的变化大学生活不再是单调的“两点一线”或“三点一线”,生活也不再被无尽的上课、做作业填得满满当当。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大学生的业余时间显著增加,社会活动日益频繁,并且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大学校园中社团组织林林总总,如党组织、团组织、各级学生会以及各种学生社团组织,等等,这为同学们提供了锻炼自身多方面能力的良好机会和场所。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课余生活,通过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获取课堂学习中无法触及的知识。大学生活的这些变化,是每个新同学都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只有正视客观环境的变化,充分认识大学生活的基本特点,增强自身的自主性和自立性,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才能在人生历程的新起点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进而掌握大学阶段成才的主动权。大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确立新的成才目标。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就是要求大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活首先就要摆脱对父母、老师的依赖心理,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进入大学,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同学们开始步入“成人”的行列,因此同学们应当逐步以“成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独立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学会生活还要求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为自己的生活创造和谐的人际氛围。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一些同学长期以来在家庭里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和习惯,凡事都以自己意志为转移,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对他人缺乏包容心,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可见,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也是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内容。【案例】陪读,让大学生失去什么①杭州(下沙)大学城是全国最大的高教园区之一。大学城里,有这样一群人:大都年届不惑,来自偏远的内陆地区,在大学城里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就读的孩子。周阿姨是内蒙古人,去年9月送儿子到杭州读书。本想住几天等儿子安顿下就走,没想到一住就是3个多月。“住了几天,儿子说‘妈,我不想你走’,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怎么①根据汪林义,夏海微:《陪读
本文标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讲授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5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