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适合5/6年制临床医学、预防等专业)一、前言病原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病原学的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在病原生物学基本理论中重点阐述病原生物引起的感染和抗感染的机制,遗传变异的原理和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对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从对比的角度,阐述各自的特性与区别。由于其与后续课程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应重视其系统性,同时又应注意与临床相关知识的联系。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病原生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医学实践工作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应积极开发学生的智力,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纲中有些内容适当安排学生自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优良的科学作风,并增加临床标本的系列性实验内容。根据教学计划本大纲安排理论授课64学时,实验课40学时,合104学时。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病原微生物,条件病原微生物的概念。2.熟悉: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各类微生物的特性。病原微生物,条件病原微生物的概念。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寄生虫与寄生虫学第二章细菌的基本性状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的基本结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生物学意义;中介体,特殊结构及意义;革兰染色法。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速度;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的特点;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病毒大小与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2.熟悉:细胞壁的结构,意义。细菌基本结构中的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核。细菌理化性状与代谢,细菌生长与培养;病毒的增殖;真菌的形态结构,真菌繁殖、培养和抵抗力。3.了解:细菌基本结构,细菌的人工培养及意义。细菌分类与命名。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教学内容: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基本结构中的细胞壁的基本结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生物学意义;中介体,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核。细菌特殊结构及意义;细菌形态学检查法,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速度;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的特点;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细菌的人工培养及意义细菌的分类。第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机理,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噬菌体的概念,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2.熟悉:遗传物质基础。细菌染色体的特点;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3.了解:细菌变异的现象。噬菌体的应用。学时分配:理论:3学时教学内容:遗传物质基础。细菌染色体的特点,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机理,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细菌变异的现象。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噬菌体的概念,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噬菌体的应用。第四章消毒与灭菌目的要求:1.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的概念。2.熟悉: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热力灭菌的原理,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3.了解:消毒、灭菌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学时分配:理论:1学时教学内容: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的概念。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热力灭菌的原理,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消毒、灭菌常用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第五章细菌感染目的要求:1.掌握: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细菌感染类型;内外毒素的区别。2.熟悉:病原生物的致病作用。病原生物感染的途径。3.了解:感染的来源。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细菌的致病因素;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病原生物的致病作用,病原生物的感染类型。感染的途径;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内外毒素的区别。感染的来源。第六章抗细菌感染免疫目的要求:1.掌握:抗菌免疫的特点。2.熟悉:抗菌免疫的机理。3.了解:非特异免疫的机制。学时分配:理论:1学时教学内容:抗菌免疫的特点。抗菌免疫的机理。非特异免疫的机制。第七章细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治目的要求:1.掌握:病原生物的特异性预防。2.熟悉:病原生物的诊断。3.了解:病原生物感染的治疗。学时分配:理论:1学时教学内容:病原生物的特异性预防。病原生物的诊断。病原生物感染的治疗。第八章化脓性细菌目的要求:1.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致病性。2.熟悉:致病性球菌的抗原构造,分类。各菌的生物学性状。各菌微生物学检查法。3.了解:微生物防治原则。学时分配:理论:3学时教学内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致病性。致病性球菌的抗原构造,分类,各菌的生物学性状。各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第九章消化道感染细菌目的要求:1.掌握:埃希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的致病性。霍乱弧菌的生物型,致病性。幽门螺杆菌、弯曲菌属、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2.熟悉: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分类;肥达氏反应。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大肠杆菌在卫生学上的意义。霍乱弧菌的抗原构造,分类,嗜盐弧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防治原则。幽门螺杆菌、弯曲菌属、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性状。3.了解:微生物学检查法。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教学内容:埃希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的致病性。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分类;肥达氏反应。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大肠杆菌在卫生学上的意义。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霍乱弧菌的生物型,致病性,防治。霍乱弧菌的抗原构造,分类,嗜盐弧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幽门螺杆菌、弯曲菌属、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第十章呼吸道感染细菌目的要求:1.掌握:结核杆菌的形态特点,抵抗力,致病性,防治原则。白喉杆菌的特点,致病性,防治。2.熟悉:免疫性,OT实验。微生物学检查法。麻风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白喉杆菌的感染特点,锡克实验。3.了解:各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嗜肺军团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结核杆菌的形态特点,抵抗力,致病性,防治原则。免疫性,OT实验。麻风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白喉杆菌的特点,致病性,防治原则。白喉杆菌的特点,致病性,防治原则,感染特点,锡克实验,微生物学检查法。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嗜肺军团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第十一章厌氧性细菌目的要求:1.掌握:厌氧性细菌的特点,分类,致病性。2.熟悉:厌氧性细菌的感染特点。无芽胞厌氧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防治原则。3.了解: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厌氧性细菌的特点,分类,致病性。厌氧性细菌的感染特点。无芽胞厌氧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法。第十二章动物源性细菌目的要求:1.掌握:布鲁氏菌、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的致病性。2.熟悉:布鲁氏菌、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学性状,防治原则。3.了解:布鲁氏菌、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学时分配:0.25学时教学内容:布鲁氏菌、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的致病性。生物学性状,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法。第十三章放线菌目的要求:放线菌与诺卡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防治。1.自学要求:掌握放线菌与诺卡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防治原则。2.自学思考:(1)放线菌与诺卡菌属的生物学性状。(2)放线菌与诺卡菌属的致病性,防治原则。学时分配:0.25学时第十四章螺旋体目的要求:1.掌握:螺旋体分类,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疏螺旋体的致病性。2.熟悉:螺旋体的感染特点,钩端螺旋体分型,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法。3.了解:微生物学防治原则。学时分配:0.5学时教学内容:螺旋体分类,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疏螺旋体的致病性。螺旋体的感染特点,钩端螺旋体分型,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法。第十五章支原体目的要求:1.掌握:支原体的概念,肺炎支原体、脲原体的致病性。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2.熟悉:支原体的生物学特点。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的概述。3.了解: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学时分配:理论:1学时教学内容:支原体的概念,肺炎支原体致病性。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支原体的生物学特点。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的概述;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第十六章立克次体目的要求:1.掌握:立克次体的概念,普氏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的致病性。2.熟悉:立克次体的感染特点,立克次体生物学性状。外斐反应。3.了解: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学时分配:0.5学时教学内容:立克次体的概念,普氏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的致病性;立克次体的感染特点,立克次体生物学性状。外斐反应;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第十七章衣原体目的要求:1.掌握:衣原体的性状,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的致病性2.熟悉:衣原体的生活周期,抗原构造,衣原体的生物学特点。3.了解: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学时分配:理论:0.5学时教学内容:衣原体的生物学性状,沙眼衣原体致病性;衣原体的生活周期,抗原构造,其他衣原体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第十八章病毒的基本性状目的要求:1、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病毒的增殖特点、干扰现象。2、熟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的遗传变异。3、了解病毒的分类。学时分配:2.5学时教学内容:病毒的基本特征、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病毒的增殖特点、干扰现象。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的遗传变异。病毒的分类。第十九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目的要求:1、掌握病毒的感染途径、类型。2、熟悉抗病毒免疫。3、了解病毒的发病机理。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内容:病毒的感染途径、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显性感染、隐性感染、持续感染。抗病毒免疫:干扰素的类型、特性、意义;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抗病毒作用。病毒的发病机理。第二十章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目的要求:1、掌握病毒感染诊断标本的采集与运送、病毒分离培养方法。2、熟悉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3、了解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学时分配:1学时教学内容:病毒感染诊断标本的采集与运送、病毒分离培养方法、防治原则;血清学诊断方法。第二十一章呼吸道感染病毒目的要求:1.掌握: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结构特点,分型,致病性。2.熟悉:流感病毒的变异。致病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3.了解:副粘病毒、其他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防治原则。学时分配:理论:2.5学时教学内容: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结构特点,分型,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变异。致病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副粘病毒、其他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第二十二章消化道感染病毒目的要求:1.掌握:肠道病毒共性,种类,致病性。2.熟悉:脊髓灰质炎病毒致病特点。病毒致病的机理;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轮状病毒的致病特点。3.了解: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学时分配:理论:0.5学时教学内容:肠道病毒共性,种类,致病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致病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轮状病毒的致病性。第二十三章肝炎病毒目的要求:1.掌握:肝炎病毒的类型,甲、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2.熟悉:病毒感染特点。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致病的机理。3.了解: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肝炎病毒的类型,甲、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特点,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致病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防治。第二十四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目的要求:1.掌握:虫媒病毒、出血热病毒的共性,生物学性状,致病性。2.熟悉:病毒感染特点。致病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法。3.了解:微生物防治原则。学时分配:理论:1学时教学内容:虫媒病毒,出血热病毒的共性,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病毒感染特点。致病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法。
本文标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