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RLC电路谐振特性研究
·1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二)实验名称:5.RLC电路谐振特性研究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课程编号:2218008148组号:指导教师:报告人:许绍丰学号:2011130131实验地点科技楼905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实验报告提交时间:得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2一、实验目的a.研究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认识RLC电路的谐振特性;b.学习测绘RLC电路串联谐振曲线和并联谐振曲线的方法二、实验仪器DH4503型RLC电路试验仪、MVT-172D毫伏表三、实验原理1.RLC串联电路的谐振RLC串联电路如图,其交流电压U与交流电流I(均为有效值)的关系为:I=UZ=U√R2+(ωL−1ωC)2,Z为交流电路的阻抗。电压与电流的位相差Φ为:Φ=arctanωL−1ωCR由以上二式可知Z和Φ都是圆频率ω的函数,当ωL=1ωC时,Φ=0,即电压和电流间的位相差为零,此时的圆频率称为谐振圆频率:ω0=1√LC本实验研究当电压U保持不变时,电流I随ω的变化情况,当ω=ω0时,Z有一极小值,I有一极大值,做I-f图,就可得到有一尖锐峰的谐振曲线。常用Q值标志谐振电路的性能,Q称为对电路的品质因素,定义为谐振时电感的电压UL和总电压U的数值之比:Q=ULU=UcU=1ω0CR=ω0LR=1R√LC当谐振时,电容和电感上的电压Uc、UL数值相等(相位差为π),且是电源电压的Q倍。因此Q往往大于等于1,所以Uc和UL和可以比U大得多,故串联谐振常称为电压谐振。Q值还标志着电路的频率选择性,即谐振峰大的尖锐程度。通常规定I值为最大值Imax的1√2⁄(≈70%)的两点f1和f2频率之差为“通频带宽度”。根据这个定义,可推出∆f=f2−f1=f0Q可见Q越大,带宽就越小,谐振曲线就更尖锐。2.R、L、C并联谐振对如图所示电路,其总阻抗和位相差为:CRLUICRLUILIcI·3Z并=R2+(ωL)2√R2+[ωCR2+ωL(ω2LC−1)]2,Φ=arctan[ωL−ωCR2−ω3L2CR]谐振时,Φ=0,可由上式求出并联电路的谐振圆频率ω,为ωP=√1LC−RL=ω0√1−1Q2为RLC串联时的谐振圆频率。当Q1时,ωP=ω0,由前式可知并联谐振时近似为极大,若电压U保持不变,则I为极小,这和串联谐振电路的情况正好相反。和串联谐振电路一样,Q越大,电路的选择性越好。在谐振时,两分支电路中的电流几乎相等,且近似为总电流I的Q倍,因此并联谐振也称为“电流谐振”。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测定串联电路的谐振曲线如前图接线,交流电源由音频振荡器供给,其频率有音频振荡器显示出。(圆频率是F的2π倍)(1)选择R=1000Ω、L=0.1H、C=4.4×10−8,音频振荡器输出电压取1V,用毫伏表测出R上的电压值,即可算出I值。本实验选用的毫伏表应有较大大的内阻值,以减少接入误差,而且要求它的频率响应范围较宽。(2)先计算出谐振频率f0,再从f0-1000(Hz)到f0+1000(Hz),相隔100Hz测一次电压值,在谐振频率f0附近应多测几个点。注意每次改变频率时都要重新调整和测量音频振荡器的输出电压,使它保持为1V。(3)当谐振时,测量L和C的电压值。注意毫伏表的量程要选的足够大。2.测定并联电路的谐振曲线如图接线,为了使电路中I保持恒定,在电路中加入电阻R’,使R’上的电压V’不随频率改变,则I=V’/R’=常数,而并联电路的阻抗是与频率有关的,其大小为ZP=V/I,故只要测出V的大小即可算出ZP。因I为常数,所以ZP和V成正比,当谐振时ZP为极大,V也为极大。(1)L、C仍用串联电路中所用数值,RL是电感本身的电阻R’,取3×104Ω,调节音频振荡器的输出电压使V’维持为0.4V,测出此时V的数值。(2)频率从f0-1000(Hz)到f0+1000(Hz),每隔100Hz测一次电压值。在谐振峰附近应多测几个点。注意每次改变频率时都要重新调整和测量音频振荡器的输出电压,使V’维持为0.5V。CR'LVRLV'I·4五、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1.作串联谐振的两条I-f曲线(即VR−F曲线)和并联谐振的V-f曲线。三条曲线作在同一坐标纸上进行比较。2.将计算出的谐振频率和由室验曲线定出的谐振频率进行比较。3.对串联谐振电路用Q=ω0LR计算出的Q值和用Q=ULU=UCU测出的Q值及从谐振曲线上用f0f2−f1=q计算出的三个Q值进行比较。六、思考题1.为什么串联谐振称为电压谐振?为什么并联谐振称为电流谐振?2.求Q值时选取的两个频率f1、f2是否对称于f0?在什么条件下接近于对称?应用公式∆f=f2−f1=f0Q时是否要求对称?3.串联谐振时电容上的电压大于电源电压Q倍,是否可以把它当做升压变压器来使用?指导教师批阅意见:成绩评定:预习(20分)操作及记录(40分)数据处理(25分)结果与讨论(5分)思考题(10分)报告整体印象总分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本文标题:RLC电路谐振特性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8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