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spss教程论文之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形成及其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演变规律
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形成及其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演变规律摘要:高技术产业功能区是各国及地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空间载体。促进高技术产业功能区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融合,形成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实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典型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发展历程,深入总结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形成条件,准确把握高技术产业功能区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规律,为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城市功能;产城融合自20世纪50年代起,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相继形成了美国波士顿128公路高新技术带、美国硅谷高科技园区、英国M4高科技走廊等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和强力引擎;我国的深圳高技术产业带、沪宁线高技术产业带等,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纵观国内外知名高技术产业功能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又与城市空间布局变化呈现一定的关联性,在不同城市空间格局下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形成不同的布局模式,并不断拓展园区的城市功能,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正确认识高技术产业功能区的形成机理,全面把握高技术产业功能区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的演变规律,对进一步完善提升区域城市功能、优化产业布局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1高技术产业功能区的形成条件1.1大学、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高度聚集和人才获取便利,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高技术产业的产生和形成是技术不断创新演化的过程,自发形成的早期科技园区往往是通过在大学密集区布局发展起来的。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园区,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机构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以创新为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功能区离不开与大学等机构源源不断的创新合作。如新竹科学园附近有台湾的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华工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和众多智力人才的地理集中,对推动新竹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竹科技园发展过程中,大学、科研机构与园区企业进行了密切合作,大学、研究机构不仅为企业提供高科技人才、技术成果、技术设计、指导和咨询,而且帮助其培训人才,以应付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1]。此外,许多大学、科研人员、风险投资家还直接参与投资办企业。各类人才的地理集中降低了企业招聘人才的搜寻成本并促进产业和技术不断创新,为提升新竹科学园科技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提供了智力支撑。1.2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推动了企业集聚,为高技术产业注入了持续的发展动力营造利于企业聚集的生态环境是高技术企业集聚和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形成的重要因素。大中小企业之间在激烈竞争中寻求合作,加强彼此业务联系和交流,共同联合创新或承接创新成果外溢,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为企业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断推动高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如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区,拥有开放的网络体系。园区内中小企业通过成立创新联盟,共同进行新产品研发,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而且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与此同时,小企业与大公司保持着紧密的业务联系,著名的软件企业Infosys与园区内许多小企业建立了合作项目。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和业务联系促使整个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以创新为标志的世界性高技术产业功能区。1.3区域交通发达,为高技术生产要素资源聚集提供了便利高科技产业化需要与市场联系的便捷通道。与一般产品不同,大部分高技术产品具有附加值较高、批量小而运输频繁、运输条件严格等特点,一般采用公路和航空运输方式,因此高技术产业园区往往选择在机场、高速公路、出海港布局,同时考虑到人对交通的需求,有些园区则沿着城市近郊区、环境较好、出行方便的地点布局。美国硅谷、128公路、日本名神高速公路以及我国的沪宁高技术产业带等,都是沿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如京津塘高速公路将北京、天津、廊坊等多个地区连接起来,促进高技术产品运输及生产要素快速流动,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特殊的吸引力。自京津塘高速公路建成后,公路两侧先后兴建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清高新技术开发区等8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吸引了众多中外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形成一条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带。1.4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外部支撑从国外成熟的高技术产业功能区来看,大都已经实现由单一产业功能向复合型功能、产城融合转变。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能够对高技术企业、人才等创新要素形成强劲的吸引力,即使有些地区初期可能不具备科技创新的资源优势,通过后期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打造良好的综合配套环境,也聚集了大量的科技创新资源,形成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完备的硬环境能够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如韩国大德科技园内交通便利,通讯网络发达,文化、教育、娱乐设施齐备,吸引了大量高技术人才聚集,为园区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基础。高科技产业发展更需要软环境的支撑,英国剑桥科技园聚集了科技中介机构、物流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风险投资机构等各类服务企业,为高科技企业提供风险管理、项目融资及国际化经营等各方面服务,有效满足了高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尤其是风险投资需求[2]。1.5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高技术产业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科学引导和战略支持,尤其是政府主导型高技术产业园区,政府的推动及政策支持往往伴随着整个园区的发展过程。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形成和发展完全靠政府指令,从规划、审批、选址到科研等整个过程和运行完全是政府决策。为加快推动科学城发展,日本政府在资金与政策方面均采取了相应措施,制定了“高技术工业积集地区开发促进法”、“技术城促进税则”等法规[3],实施了增加试验研究费税额扣除制度,以及减免税、发补助金、低息长期贷款等优惠政策,吸引了高技术企业、高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要素聚集,促使筑波科学城逐步为成长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技术产业园区典范。此外,自发形成的园区在后期发展中也需要政府规划的引导,如印度生物技术园在后期发展中由于政府采取管制放松、行政审批手续简化及税费减免等措施,生物医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2国际大都市高技术产业功能区与城市空间格局演变规律2.1国际大都市城市空间格局一般性规律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表明,城市空间的扩张往往伴随的是空间格局的优化与调整。芝加哥大学著名地理学家C.D.哈里斯和E.L.厄尔曼提出的多核心理论认为,大城市不是围绕单一核心发展起来,而是逐步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拓展。东京、伦敦、巴黎等国际大城市都经历了从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网络化结构布局的演变历程。
本文标题:spss教程论文之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形成及其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演变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50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