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USB接口的基础理论知识
USB接口的基础理论知识1)说明是HUB:就是大家常说的集线器,USB-HUB:在通俗一点的说就是:一头是个usb头,把它插到电脑的usb插孔上,另一头是个小盒子上面有好多的usb插孔。用这个设备可以解决电脑usb插孔不够用的问题。呵呵够清楚吧。一种可以将一个USB接口转换为多个(通常为4个),并可以使这些接口同时使用的装置。2)不同的USB类适用于不同的传输类型,如:HID=HumanInterfaceDevice,适用于鼠标、键盘、游戏棒等人机接口设备。MassStorage是大容量存储设备,常见的U盘、USB硬盘、USB光盘等。Printer是打印设备。CDC=CommunicationsDeviceClass是通信设备,如Modem、以太网等。这样分类是为了有效地区分不同的数据类型,达到高效传输的目的。打个不十分恰当的比喻,USB通道好比铁轨,四种USB传输方式相当于不同速度的火车,分快车、慢车、客车、货车等;最基本的是空的车皮,可以装载任何货物,但为了有效地装卸,一般人们都不采取散货的运输方式,设计了各种不同的箱子包装不同类型的货物。USB的类相当于对于货箱的定义,最基本的USB传输相当于空的车皮;所谓USB万能驱动就相当于散货的运输方式,传输效率可想而知了。当然如果发货方和收获方对货物的装载方式有明确的约定,又不需要达到通用的目的,使用散货的方式倒是一种简便的途径。3)最近在看usb的相关东西,标准中有提到设备描述符、配置描述符、接口描述符和端点描述符。它们之间的关系,网上的资料大多数都简单的说成前面的包含有多个后面的,如设备描述符包含多个配置描述符。但是,我的问题是:有一个设备,如支持视频和音频的一个播放器。那么,对于上面提到的4个描述符,对它们设置的时候,它们分别对于哪一个描述符呢?从我现在的理解来看,这样一个设备对应一个设备描述符,支持视频的功能对应一个接口描述符,支持音频功能的对应一个接口描述符。为了支持视频,在下层有多个端口同时工作为提供视频数据传输的支持,所以有多个端点描述符。USB的重要关键字:1、端点:位于USB设备或主机上的一个数据缓冲区,用来存放和发送USB的各种数据,每一个端点都有惟一的确定地址,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如输入端点、输出端点、配置端点、批量传输端点)。2、帧:时间概念,在USB中,一帧就是1ms,它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包含了一系列总线动作,USB将1帧分为好几份,每一份中是一个USB的传输动作。3、上行、下行:设备到主机为上行,主机到设备为下行下面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开始学习吧:问题一:USB的传输线结构是如何的呢?答案一:一条USB的传输线分别由地线、电源线、D+、D-四条线构成,D+和D-是差分输入线,它使用的是3.3V的电压(注意哦,与CMOS的5V电平不同),而电源线和地线可向设备提供5V电压,最大电流为500mA(可以在编程中设置的,至于硬件的实现机制,就不要管它了)。问题二:数据是如何在USB传输线里面传送的答案二:数据在USB线里传送是由低位到高位发送(LSB)的。问题三:USB的编码方案?答案三:USB采用不归零取反来传输数据,当传输线上的差分数据输入0时就取反,输入1时就保持原值,为了确保信号发送的准确性,当在USB总线上发送一个包时,传输设备就要进行位插入动作(即在数据流中每连续6个1后就插入一个0),从而强迫NRZI码发生变化。这个了解就行了,这些是由专门硬件处理的。问题四:USB的数据格式是怎么样的呢?答案四:和其他的一样,USB数据是由二进制数字串构成的,首先数字串构成域(有七种),域再构成包,包再构成事务(IN、OUT、SETUP),事务最后构成传输(中断传输、并行传输、批量传输和控制传输)。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域、包、事务、传输,请注意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域:是USB数据最小的单位,由若干位组成(至于是多少位由具体的域决定),域可分为七个类型:1、同步域(SYNC),八位,值固定为00000001,用于本地时钟与输入同步2、标识域(PID),由四位标识符+四位标识符反码构成,表明包的类型和格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这里可以计算出,USB的标识码有16种,具体分类请看问题五。3、地址域(ADDR):七位地址,代表了设备在主机上的地址,地址0000000被命名为零地址,是任何一个设备第一次连接到主机时,在被主机配置、枚举前的默认地址,由此可以知道为什么一个USB主机只能接127个设备的原因。4、端点域(ENDP),四位,由此可知一个USB设备有的端点数量最大为16个。5、帧号域(FRAM),11位,每一个帧都有一个特定的帧号,帧号域最大容量0x800,对于同步传输有重要意义(同步传输为四种传输类型之一,请看下面)。6、数据域(DATA):长度为0~1023字节,在不同的传输类型中,数据域的长度各不相同,但必须为整数个字节的长度7、校验域(CRC):对令牌包和数据包(对于包的分类请看下面)中非PID域进行校验的一种方法,CRC校验在通讯中应用很泛,是一种很好的校验方法,至于具体的校验方法这里就不多说,请查阅相关资料,只须注意CRC码的除法是模2运算,不同于10进制中的除法。(二)包:由域构成的包有四种类型,分别是令牌包、数据包、握手包和特殊包,前面三种是重要的包,不同的包的域结构不同,介绍如下1、令牌包:可分为输入包、输出包、设置包和帧起始包(注意这里的输入包是用于设置输入命令的,输出包是用来设置输出命令的,而不是放数据的)其中输入包、输出包和设置包的格式都是一样的:SYNC+PID+ADDR+ENDP+CRC5(五位的校验码)(上面的缩写解释请看上面域的介绍,PID码的具体定义请看问题五)帧起始包的格式:SYNC+PID+11位FRAM+CRC5(五位的校验码)2、数据包:分为DATA0包和DATA1包,当USB发送数据的时候,当一次发送的数据长度大于相应端点的容量时,就需要把数据包分为好几个包,分批发送,DATA0包和DATA1包交替发送,即如果第一个数据包是DATA0,那第二个数据包就是DATA1。但也有例外情况,在同步传输中(四类传输类型中之一),所有的数据包都是为DATA0,格式如下:SYNC+PID+0~1023字节+CRC163、握手包:结构最为简单的包,格式如下SYNC+PID(注上面每种包都有不同类型的,USB1.1共定义了十种包,具体请见问题五)(三)事务:分别有IN事务、OUT事务和SETUP事务三大事务,每一种事务都由令牌包、数据包、握手包三个阶段构成,这里用阶段的意思是因为这些包的发送是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的,事务的三个阶段如下:1、令牌包阶段:启动一个输入、输出或设置的事务2、数据包阶段:按输入、输出发送相应的数据3、握手包阶段:返回数据接收情况,在同步传输的IN和OUT事务中没有这个阶段,这是比较特殊的。事务的三种类型如下(以下按三个阶段来说明一个事务):1、IN事务:令牌包阶段——主机发送一个PID为IN的输入包给设备,通知设备要往主机发送数据;数据包阶段——设备根据情况会作出三种反应(要注意:数据包阶段也不总是传送数据的,根据传输情况还会提前进入握手包阶段)1)设备端点正常,设备往入主机里面发出数据包(DATA0与DATA1交替);2)设备正在忙,无法往主机发出数据包就发送NAK无效包,IN事务提前结束,到了下一个IN事务才继续;3)相应设备端点被禁止,发送错误包STALL包,事务也就提前结束了,总线进入空闲状态。握手包阶段——主机正确接收到数据之后就会向设备发送ACK包。2、OUT事务:令牌包阶段——主机发送一个PID为OUT的输出包给设备,通知设备要接收数据;数据包阶段——比较简单,就是主机往设备送数据,DATA0与DATA1交替握手包阶段——设备根据情况会作出三种反应1)设备端点接收正确,设备往主机返回ACK,通知主机可以发送新的数据,如果数据包发生了CRC校验错误,将不返回任何握手信息;2)设备正在忙,无法向主机发出数据包就发送NAK无效包,通知主机再次发送数据;3)相应设备端点被禁止,发送错误包STALL包,事务提前结束,总线直接进入空闲状态。3、SETUT事务:令牌包阶段——主机发送一个PID为SETUP的输出包给设备,通知设备要接收数据;数据包阶段——比较简单,就是主机向设备送数据,注意,这里只有一个固定为8个字节的DATA0包,这8个字节的内容就是标准的USB设备请求命令(共有11条,具体请看问题七)握手包阶段——设备接收到主机的命令信息后,返回ACK,此后总线进入空闲状态,并准备下一个传输(在SETUP事务后通常是一个IN或OUT事务构成的传输)(四)传输:传输由OUT、IN、SETUP事务其中的事务构成,传输有四种类型,中断传输、批量传输、同步传输、控制传输,其中中断传输和批量转输的结构一样,同步传输有最简单的结构,而控制传输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传输。1、中断传输:由OUT事务和IN事务构成,用于键盘、鼠标等HID设备的数据传输中。2、批量传输:由OUT事务和IN事务构成,用于大容量数据传输,没有固定的传输速率,也不占用带宽,当总线忙时,USB会优先进行其他类型的数据传输,而暂时停止批量转输。3、同步传输:由OUT事务和IN事务构成,有两个特殊地方,第一,在同步传输的IN和OUT事务中是没有返回包阶段的;第二,在数据包阶段所有的数据包都为DATA04、控制传输: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传输,控制传输由三个阶段构成(初始设置阶段、可选数据阶段、状态信息步骤),每一个阶段可以看成一个的传输,也就是说控制传输其实是由三个传输构成的,用于USB设备初次连接到主机之后,主机通过控制传输来交换信息,设备地址和读取设备的描述符,使得主机识别设备,并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这是每一个USB开发者都要关心的问题。1、初始设置步骤:就是一个由SETUP事务构成的传输2、可选数据步骤:就是一个由IN或OUT事务构成的传输,这个步骤是可选的,要看初始设置步骤有没有要求读/写数据(由SETUP事务的数据包阶段发送的标准请求命令决定)3、状态信息步骤:顾名思义,这个步骤就是要获取状态信息,由IN或OUT事务构成的传输,但是要注意这里的IN和OUT事务和之前的IN和OUT事务有两点不同:1)传输方向相反,通常IN表示设备往主机送数据,OUT表示主机往设备送数据;在这里,IN表示主机往设备送数据,而OUT表示设备往主机送数据,这是为了和可选数据步骤相结合;2)在这个步骤里,数据包阶段的数据包都是0长度的,即SYNC+PID+CRC16除了以上两点有区别外,其他的一样,这里就不多说(思考:这些传输模式在实际动作中应如何通过什么方式去设置?)问题五:标识码有哪些?答案五:如同前面所说的标识码由四位数据组成,因此可以表示十六种标识码,在USB1.1规范里面,只用了十种标识码,USB2.0使用了十六种标识码,标识码的作用是用来说明包的属性的,标识码是和包联系在一起的,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数据包的类型,数据包分为令牌包、数据、握手包和特殊包四种(具体分类请看问题七),标识码分别有以下十六种:令牌包:0x01输出(OUT)启动一个方向为主机到设备的传输,并包含了设备地址和标号0x09输入(IN)启动一个方向为设备到主机的传输,并包含了设备地址和标号0x05帧起始(SOF)表示一个帧的开始,并且包含了相应的帧号0x0d设置(SETUP)启动一个控制传输,用于主机对设备的初始化数据包:0x03偶数据包(DATA0),0x0b奇数据包(DATA1)握手包:0x02确认接收到无误的数据包(ACK)0x0a无效,接收(发送)端正在忙而无法接收(发送)信息0x0e错误,端点被禁止或不支持控制管道请求特殊包0x0C前导,用于启动下行端口的低速设备的数据传输问题六:USB主机是如何识别USB设备的?答案六:当USB设备插上主机时,主机就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对设备进行枚举配置(配置是属于枚举的一个态,态表示暂时的状态),这这些态如下:1、接入态(Attached):设
本文标题:USB接口的基础理论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53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