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制度 > [医学精品]教案首页
1教案首页第1次课授课时间2007.12教案完成时间2007.8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年级2004级专业、层次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针推专业教员董秋梅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大、小班)小班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第一节郁证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周仲瑛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要参考书:《中医内科学习题集》与教材配套参考书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郁证的概念及临床特征。2.掌握郁证的病因主要是情志抑郁;熟悉其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3.掌握郁证的治疗原则为疏肝理气解郁。4.掌握郁证常见证型的辨证论治。5.了解郁证的精神治疗方法。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概说(定义、历史、西医)10分钟证候特征、范围及研究进展10分钟病因病机10分钟诊断、鉴别诊断20分钟治疗原则10分钟辨证论治30分钟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结语共10分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2(教案续页)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教研室审阅意见:_______________(教学组长签名)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2007年8月25日3教学内容提要及重点1.概说:讲解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满闷胀痛,或善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提示郁证的证候特征,与相应西医疾病的关系及研究进展。2.病因病机讲解郁证的病因是情志内伤,而“脏气弱”是郁证发病的内在因素。强调郁证的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病初以肝气郁结或痰气交阻为主,病久伤及心、脾、肾,则由实转虚,呈虚实兼夹之证。3.诊断及鉴别诊断讲解郁证的诊断要点,与虚火喉痹、噎膈及癫病的鉴别。4.治疗原则强调疏肝理气解郁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尚应配伍降火、化痰、祛湿、活血食等法。对于虚证则宜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5.辨证论治强调郁证常见证型的辨证、治法及方药。①肝气郁结证,用疏肝解郁理气法,柴胡疏肝散加减。②气郁化火证,用清泄肝火法,丹栀逍遥散加减。③痰气郁结证,用行气开郁、化痰散结法,半夏厚朴汤加减。④心神失养证,用养心安神法,甘麦大枣汤加减。⑤心脾两虚证,用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法,归脾汤加减。⑥心肾阴虚证,用滋养心肾法,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6.提示郁证临床预后较好,理气之品多偏辛燥,对郁证久病、阴血不足之体,当谨慎用之。提示精神疗法对郁证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教学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郁证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从病因病程,舌脉症角度加深理解。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课件辅助时间安排总体2学时。概说(定义、历史、西医)10分钟,证候特征、范围及研究进展10分钟,病因病机10分钟诊断10分钟,鉴别诊断10分钟,治疗原则10分钟。辨证论治30分钟,转归预后、预防、调摄10分钟(教案末页)4小结郁证的病因是情志内伤,其病理变化与心、肝、脾有密切关系。初病多实,以六郁见证为主,其中以气郁为病变的基础,病久则由实转虚,引起心、脾、肝、肾气血阴精的亏损,而成为虚证类型。临床上虚实互见的类型亦较为多见。辨证可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简述郁证的辨证要点。2.郁证如何与噎嗝进行鉴别诊断。下次课预习要点预习血证的概念、常见的临床表现。实施情况及分析5教案首页第2、3次课授课时间2007.12教案完成时间2007.8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年级2004级专业、层次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针推专业教员董秋梅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大、小班)小班学时4授课题目(章、节)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第二节血证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周仲英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要参考书:《中医内科学习题集》与教材配套参考书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血证的概念及临床特征。2.熟悉血证可由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3.掌握血证的病机主要为气火逆乱,血不循经,络伤血溢。4.掌握血证的治疗原则为治血、治火、治气,熟悉血证的应急处理。5.掌握各种血证常见证型的辨证论治。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总体3学时。概说(定义、历史、西医)10分钟证候特征、范围及研究进展10分钟病因病机20分钟诊断15分钟鉴别诊断10分钟治疗原则10分钟辨证论治分钟70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结语5分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6(教案续页)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教研室审阅意见:_______________(教学组长签名)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2007年8月25日7教学内容提要及重点1.概说1.1定义1.2历史沿革2.证候特征3.病因病机3.1感受外邪3.2情志过极3.3嗜食醇酒厚味3.4劳倦过后3.5久病或热病之后4.诊断4.1鼻衄4.2齿衄4.3咳血4.4吐血4.5便血4.6尿血4.7紫斑5.鉴别诊断5.1鼻衄5.1.1外伤鼻衄5.1.2经行衄血5.2齿衄5.2.1吐血5.2.2肺痈5.2.3口腔出血5.3吐血5.3.1咳血5.3.2口腔出血5.4吐血5.4.1咳血5.4.2鼻腔、口腔及咽喉出血5.5便血5.5.1痢疾5.5.2痔疮5.6尿血5.6.1血淋5.6.2石淋5.7紫斑5.7.1出疹5.7.2温病发斑5.7.3丹毒6.辨证论治6.1辨证要点6.1.1辨病证的不同6.1.2辨脏腑病变之异6.1.3辩证候之寒热虚实6.2治疗原则6.2.1治火6.2.2治气6.2.3治血6.3分证论治6.3.1鼻衄6.3.1.1热邪犯肺6.3.1.2胃热炽盛6.3.1.3肝火上炎6.3.1.4气血亏虚6.3.2齿衄6.3.2.1胃火炽盛6.3.2.2阴虚火旺6.3.3咳血6.3.3.1燥热伤肺6.3.3.2肝火犯肺6.3.3.3阴虚肺热6.3.4.吐血6.3.4.1胃热壅盛6.3.4.2肝火犯胃6.3.4.3气虚血溢6.3.5便血6.3.5.1肠道湿热6.3.5.2气虚不摄6.3.5.3脾胃虚寒6.3.6尿血6.3.6.1下焦热盛6.3.6.2肾虚火旺6.3.6.3脾气虚弱教学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咳血与吐血,便血与痢疾,痔疮与尿血等相鉴别。重点解决:各症的病因,舌脉及流行性等方面找出特点。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课件辅助时间安排总体4学时。概说(定义、历史、西医)10分钟证候特征、范围及研究进展10分钟病因病机20分钟诊断50分钟,鉴别诊断15分钟治疗原则20分钟辨证论治100分钟,转归预后、预防、调摄10分钟(教案末页)8小结血证病理属性表现为虚实两个方面,实证为气火亢盛,血热妄行;虚证为阴虚火旺,灼伤血络,或阳气虚弱,血失统摄。虚实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强调治血、治火、治气是血证的治疗原则,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为治疗大法。重点掌握咳血、便血、尿血、紫癜的治疗方药。复习思考题、作业题血证的病因病机特点是什么?止血四法的含义?咳血的辨证论治?紫癜的辨证分型?尿血的临床常用治疗方剂?其适应症。下次课预习要点预习痰饮证的概念、常见的临床表现。实施情况及分析9教案首页第3次课授课时间2007.12教案完成时间2007.8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年级2004级专业、层次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针推专业教员董秋梅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大、小班)小班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第三节痰饮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周仲英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要参考书:《中医内科学习题集》与教材配套参考书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痰饮的概念,提示痰饮有广义、狭义之分。2.熟悉痰饮的发病与外感寒湿、饮食不当、劳欲或久病有关。3.掌握痰饮的病机主要为三焦气化失宣,肺、脾、肾通调、转输、蒸化水液功能失职;4.熟悉痰饮的诊断,与相关病证的鉴别。5.掌握痰饮应以温化为治疗原则。6.掌握痰饮、悬饮、支饮、溢饮的常见证候及治疗方药。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概说(定义、历史、西医)10分钟证候特征、范围及研究进展10分钟病因病机10分钟诊断、鉴别诊断20分钟治疗原则10分钟辨证论治30分钟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结语共10分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10(教案续页)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教研室审阅意见:_______________(教学组长签名)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2007年8月25日11教学内容提要及重点1.讲解痰饮是指体内水液不得输化,停聚于某些部位而形成的一类病证。广义痰饮包括痰饮、悬饮、支饮、溢饮四种。提示与相应西医疾病的关系。2.强调痰饮主要由中阳素虚,复加外感寒湿、饮食不当、劳欲所伤等原因,使三焦气化失常,肺、脾、肾通调、转输、蒸化无权,阳虚阴盛,津液停聚而成。3.强调痰饮的辨证应先从部位分别四饮,然后抓住体虚邪实的特点,分清标本虚实主次。4.悬饮与胸痹,溢饮与风水,支饮、伏饮与肺胀、喘证、哮病的鉴别。5.强调温阳化饮为痰饮的治疗原则。属实者,可根据饮停部位分别采用发汗、分利、攻逐等治标之法;阳虚者则以健脾温肾治本为主。6.强调痰饮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1)痰饮:①脾阳虚弱证,用温脾化饮法,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②饮留胃肠证,用攻下逐饮法,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2)悬饮:①饮犯胸肺证,用和解宣利法,柴枳半夏汤加减。②饮停胸胁证,用泻肺祛饮法,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控涎丹加减。③络气不和证,用理气和络法,香附旋覆花汤加减。④阴虚内热证,用养阴清热法,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3)溢饮:表寒里饮证,用发表化饮法,小青龙汤加减。(4)支饮:①寒饮伏肺证,用宣肺化饮法,小青龙汤加减。②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以化水饮法,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7.提示痰饮的预防调护重在调寒温、避雨湿,饮食上忌生冷、油腻,以免助湿生痰。教学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痰饮的诊断、鉴别诊断解决办法:掌握各证型的特点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课件辅助时间安排总体2学时。概说(定义、历史、西医)10分钟,证候特征、范围及研究进展10分钟,病因病机10分钟诊断10分钟,鉴别诊断10分钟,治疗原则10分钟。辨证论治30分钟,转归预后、预防、调摄10分钟(教案末页)12小结痰饮是由于机体肺脾肾功能失调,饮邪停留于机体局部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痰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狭义痰饮只是四饮之一。临床辨证首先要分清四饮,标本虚实。治疗大法以温化为原则。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简述痰饮的治疗原则?2.痰饮各证型间如何进行鉴别诊断?下次课预习要点预习消渴的概念、常见的临床表现。实施情况及分析13教案首页第4次课授课时间2007.12教案完成时间2007.8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年级2004级专业、层次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针推专业教员董秋梅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大、小班)小班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第四节消渴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周仲瑛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要参考书:《中医内科学习题集》与教材配套参考书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消渴的概念,2.熟悉消渴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3.熟悉消渴的诊断要点及其与口渴症、瘿病的鉴别,了解辨病诊查知识。4.熟悉消渴的辨证主要是辨病位及标本主次。5.掌握消渴的治疗原则为养阴生津、清热润燥。6.掌握上消、中消、下消各证候的辨证论治。7.了解消渴的并发症和预防调护。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概说(定义、历史、西医)10分钟证候特征、范围及研究进展10分钟病因病机10分钟诊断、鉴别诊断20分钟治疗原则10分钟辨证论治30分钟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结语共10分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14(教案续页)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教研室审阅意见:_______________(教学组长签名)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2007年8月25日15教学内容提要及重点1.讲解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
本文标题:[医学精品]教案首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59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