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二年级公民教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加强公民教育,增强公民意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公民教育,增强人们的公民意识,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公民教育,把公民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性内容加以贯彻落实。我国学者李慎之曾痛切地感到我国民众公民意识之缺乏,他认为:“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他提出:中国现在要赶上先进国家,要实行现代化,最重要是要培养人的公民意识,使在中国大地上因循守旧生活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成为有现代意识的公民。近几年来,我们党和国家也十分重视公民教育。2、加强公民教育,增强公民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通过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也就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社会,促使学生能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能够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能够具有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二、设计目标和内容学生发展目标: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关注社会,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关注社区的公共问题,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以自己小公民的角色立足社会,体验生活。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张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责任。二是通过社会实践、问题研究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能力。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与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组织学生开展走向社会、调查分析、研究问题等活动。研究的必须是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也就是本地本社区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实际问题,以及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有关政策法规。也就是说,学生思考、研究的必须是社会公共问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必须是依靠和参与公共决策的。三、活动创意1、公民教育中不是强调“学生”角色,而是使学生立足于“小公民”的角色参与活动,研究问题指向社区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张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责任。2、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德育工作,但并不仅仅是道德教育,而是注重通过学生对社区的观察、实践来体验,使德育真正回归生活化,并构建家、校、社2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升华学校的德育课题,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道德。3、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为综合实践活动增加亮点和活力,但同时又要求更高。该活动不仅仅要求学生完成调查报告等来展示成果,更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研究制作成展板接受相关部门领导的听证,进行相应的答辩,所以可以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影响深远。4、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与地方资源相整合,提升学校办学文化品位,促进我校“挖掘地方经济文化资源,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特色形成。四、实施步骤和原则(一)准备阶段1、成立专项小组,并对负责教师培训。为了开展好这一活动,学校特地成立了以钱朝平校长为领导组长,以李桂娣副校长为主要分管组长,以政教处、思品教师、所选班级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公民教育小组”。一方面派1-2名负责教师参与市、区级的培训和研讨,另一方面再由外出培训的教师回来培训其他参与教师,使每个负责教师能够熟悉掌握操作程序。2、选定参与活动的年级和班级。(二)具体实施步骤“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参与班级的学生自主选题,自愿参与。每个活动的操作都按照六个步骤进行:1、问题观察(调查地方村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是开展研究活动的前提。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了发动倡议,帮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公共政策及公共问题的范围,区分“私人问题”和“公共问题”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生花两周时间观察思考,并到自己所在社区进行实地调查,从而提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个公共问题。而后将这些问题收上来进行汇总。2、确定问题(选择研究的公共问题)学生的问题汇总后是比较零乱的,所以要进行筛选。第一轮筛选:将学生提出的公共问题汇总后以表格汇总形式分发给每个同学,然后进行4-6人的分组,指定组长,而后要求每组针对列出的十几或者二十多个问题进行初步选择,每组成员商量后去除没有意义的或者难于操作的问题,确定该组认为最重要的3公共问题,并要求小组成员针对选的问题利用休息日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等方式来说明所选问题的重要性,最后由组长在组内成员材料汇总的基础上完成问题确认表。经过第一轮小组筛选确认后,所选的问题就相对集中,于是我们将各组确认的问题再进行汇总,这时学生的问题基本集中在4-5个之间了。第二轮筛选:将各组确认的问题公布,而后进行全班投票,选出其中1-2个更有价值、易于操作、得票较高的课题作为全班的研究课题。3、分工协作,收集所要研究问题的有关资料。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负责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弄清楚研究该问题需要收集哪些资料,分别要通过什么途径收集,该去调查哪些对象等。而后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分工。每组成员自由组合,但老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进行协调,能力强的同学有的可以同时参与几个组的行动。其次,他们按组交流讨论,商量各自行动所需要做的事情,而后开展行动,收集一系列需要的资料。4、整理总结材料,编制行动方案采访、调查结束之后,大家立即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写出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学生分组提出自己的方案和建议,而后再汇总形成一个总体方案,以便下一步行动。对策主要不是学生怎么做,而是建议相关部门决策。5、制作展板,展示成果,接受听证。根据大家收集的资料,编制的班级方案和拟定的行动计划,学生分组制作展板,并准备汇报材料,以便展示成果,召开听证会。展板分四块:(1)问题解释。解释大家选择该课题的原因及重要性(2)政策分析。主要负责对现行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研究该问题的依据及现行政策的优缺点。(3)制订方案。负责制订本组同学认为的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4)行动实施。负责制订行动计划从而使本课题组的方案能被相关部门接受,并带领大家实施一些切实的行动。听证会规定时间40分钟,分4个程序(即展板的四大内容),每组学生分别10分钟,每组代表4-6人按程序介绍陈述各4分钟,听证员提问题由各组学生答辩各6分钟,听证后作总结评价。最后将报告整理好送交有关部门。46、总结(反思)活动过程。组织学生回顾反思,如在每次调查中,碰到了哪些难题,原因是什么?下次应该怎么样解决?或者活动的意义、收获、体会等。也可对活动的内容、方法、过程等提出改进建议。在整个活动中,从问题选择、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制订方案到举行听证演示,所有过程都由学生自主进行,老师担当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及帮助者的角色。(三)实施原则本项目所说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不同于我们以往开展的德育活动,其更加强调公民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因此研究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原则: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是全体学生共同开展的教育活动。主体性—活动的各个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己的实践、体验、探究为主。社会性——面向社会现实生活,在观察、探究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现象、问题的过程中实施公民教育。实践性——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在社会实践中观察、体验和思考。五、成效与反思1、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发展和成长(1)学生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实践天地,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为他们开辟了更多融入社会的途径,为他们创造了自我锻炼的良好机会,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该活动中的多次分组,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该活动注重实践,在外出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观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听证会中,每个成员都必须参加陈述,对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信心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了,胆量大了,自信心足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大大增强。同时,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多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更紧密了;班级里研究探索的氛围更浓了……(2)学生具有快乐的成长天地,他们品味学习的趣味,体验探索的艰辛,收获成功的喜悦。5我们的学生说:“在实践中,我实实在在地体会了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已经使学生关注的目光触及到立法机构和政府、居民关心的问题,学生的研究方案可能不会被政府部门采纳,却可以作为有价值的参考,拓宽公共政策制定者们的思路;学生研究的结果并不重要,过程就是宝贵的成长经历,改变着他们对自己、对生活、对社区、对社会的认识。在共同的研究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品味着学习的趣味,体验着探索的艰辛,收获着成功的喜悦。2、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丰富了课堂内涵建设,鲜明了公民教育课堂特色。6课时一这点困难怕什么教学目标:1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我。2懂得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不断进步。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我。2懂得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不断进步。教学过程:1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2你是怎样克服困难的?3看图理解课文。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说一说,困难是什么?4说故事《困难和勇士》从这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5你失败过吗?你是如何看待失败?6读“名人档案”说感受。7你知道爱迪生的故事吗?说一说。8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任何看待成功与失败。9实践活动找一件你可以做又怕做的事尝试一下。10作业练习。课时二成功一定有办法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克服困难,追求理想。2通过活动培养意志,实现目标。教学重点、难点:1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克服困难,追求理想。2通过活动培养意志,实现目标。教学过程:1自信是什么?2在你生活中,是否有成功?3看课文图,写了一件什么事?4小组讨论,心中的梦想,如何实现?5说故事《王献之的故事》从这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6实践活动,找一件你成功的事尝试一下。7作业练习。记录自己的点滴进步8建立成功档案激励我成功的一句格言。我心中最成功的人。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7我的梦想9写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计划。课时三每天都有好心情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冲突、问题和压力,尽量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学习简单的调节方法,提高适应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冲突、问题和压力,尽量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学习简单的调节方法,提高适应能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2.生活中有许多磕磕碰碰的事,如果我们每天都为此生气,每天都不会有好心情,那我们该怎样对待呢?3.看图,图上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气时怎么办?4.交流:给生气开处方。学习一些克服坏脾气的方法。5.写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交流彼此的生活感受。6.联系实际理解:“吾所不欲,无施于人”的意思。7.学习“钉子”这个故事。8.当当小医生。课时四成长的故事教学目标: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明白集体需要每个人去爱护。通过交流,感受同学一起发现快乐,感受集体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关心,帮助集体的每个成员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明白集体需要每个人去爱护。通过交流,感受同学一起发现快乐,感受集体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关心,帮助集体的每个成员的情感。教学过程:1.通过照片交流,回忆过去的开心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2.采访老师、学生:“我快乐吗?”3.交流会:“我快乐吗?我让你快乐吗?”别人带给我什么快乐?我又带给别人什么快乐?4.“我的收获”展示会。5.开展“送你一个微笑”活动。6.创设情景,再现故事场面,小组表演。7.看图想想:当同学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88.制作“送你一个微笑”活动。课时五“我”和“我们”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了解为集体可以做哪些事、该承担哪些责任。了解在意见发生分歧时,大家能共同商量,团结协作,形成集体的凝结力和向心力。通过组织讨论活动,提高学生解决矛盾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了解为集体可以做哪些事、该承担哪些责任。了解在意见发生分歧时,大家能共同商量,团结协作,形成集体的凝结力和向心力。通过组织讨论活动,提高学生解决矛盾的能力。教学过程:1.理解和寻找2.
本文标题:“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2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