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小学数学计算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的研究”阶段成果
-1-“小学数学计算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的研究”阶段成果“小学数学计算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的设计依据:计算学习的任务目标及形成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经验和教训设计过程:群体的研究活动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低年级计算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掌握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的重要阶段。通过低年级计算新授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形成基本计算技能,不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更是进行后继学习的必需。一、任务目标分析1、低段计算教学的任务年级四则运算的意义口算笔算估算一上第三单元加减法(一)1、加法的认识(有几枝铅笔)2、减法的认识(摘果子)第三单元加减法(一)1、5以内数的加法(有几辆车)2、5以内数的减法(小猫吃鱼)3、6-9的加减法(猜数游戏、跳绳)4、10的加减法(分苹果)5、1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车)第七单元加减法(二)1、20以内简单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搭积木)2、20以内进位加法(有几瓶牛奶、有几棵树)3、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买铅笔、跳伞表演)-2-一下第三单元加与减(一)1、整十数的加减运算(小兔请客)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采松果)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青蛙吃害虫)4、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拔萝卜)第五单元加与减(二)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图书馆)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发新书)3、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小小图书馆)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跳绳)第七单元加与减(三)1、100以内数的连加(套圈游戏)2、100以内数的连减(乘船)3、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乘车)100以内加减法二上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乘法的认识(数一数、儿童乐园)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除法的意义(分香蕉)第八单元除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小兔安家)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2~5乘法口诀(数松果、做家务、需要几个轮子、小熊请客)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用乘法口诀求商(小熊开店)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6~9乘法口诀(有多少“粘贴画”、一个星期有几天、买球)第八单元除法用乘法口诀求商(长颈鹿和小鸟)二下第六单元加与减(一)整十、整百数加减法(买电器)第一单元除法1、竖式除法(分苹果)2、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分橘子、分草莓)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小熊购物、买鲜花、过河)第六单元加与减(一)1、三位数加法(回收废电池)2、三位数减法(小小图三位数加减法-3-书馆)第八单元加与减(二)1、三位数连加(捐书活动)2、三位数连减(运白菜)3、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买洗衣机)2、低段计算教学的任务目标(1)课标中的目标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②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③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④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⑤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⑥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⑧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2)对目标的解读①计算的速度计算速度的快慢不仅反映了计算技能的高低,而且反映了思维水平的优劣。《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速度给出了以下标准:学习内容速度要求平均错误率%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每分8~10题5%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每分6~8题2%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每分2~3题5%②估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新课程中,计算教学一般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计算,这样有利于学生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发展学生的数感。③算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有这样的要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4-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只是一种手段,绝不是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算法,但绝不强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多种方法。对于计算的通法、通则以及运算的规范性,在计算教学中仍是重点。④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相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与运算的首要目标。新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运算的含义,运用恰当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它把学生的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使经验促进学习,使学习促进生活经验的增长。3、实现目标的途径(1)低年级学生自身年龄特征,特别是思维特点制约并决定了学生的计算学习离不开操作感知的学习策略。这一策略的基本内涵是在学具拼摆,观察实物、模型、图像或教师的演示中,把抽象化的算理物化成生动、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等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去实现对算理的理解。(2)在计算教学中,与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迁移和类推的学习策略。学生借鉴过去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去推出新知识,它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3)计算的基本功要坚持天天练,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熟练程度。在计算中,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一些运算技巧,并加以灵活运用。二、学生分析分析维度特征教学策略生理方面【运动系统】1、骨骼比较柔软,骨化尚未完成,有较大的弹性和可塑性,虽不易骨折,但易变形,尤其脊柱、胸廓最容易变形。2、肌肉较成人柔软,缺乏力量和耐力,特别是手指小肌肉尚不发达,容易疲劳。【神经系统】1、低年级学生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运动,计算课中写的时间不易过长。2、教师要掌握好教学节奏,注意学生学习疲劳的预防,新知学习15-20分钟之后,就应放松一会,或者变换一下学习方式。3、低年级学生条件反射系-5-1、脑的重量逐步接近于成人(9岁儿童脑重1350克,成人平均为1400克)。2、大脑额叶有明显的增大。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条件反射比较容易形成。统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大好时机。低年级计算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心理方面【感知】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记忆】机械识记的本领很强,意义识记还不大会运用;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记得牢,对抽象的事物记得差。无意记忆优于有意记忆。【注意】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还不完善。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意志】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情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个性发展】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较差,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和操作过程时,不仅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2、对于计算方法的理解要采用复述策略增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记忆。3、计算教学中要选择色彩鲜艳的教具或者设计趣味性强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同时,还应该避免多个教学目标同时出现,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4、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的培养必须在教师指导、监督下进行。5、由于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要注意演示的规范性。6、在学生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对他人的算法进行评价。思维方面【分析综合】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及其规律能运用一些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描述。【比较分类】1、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事物间的比较、分类和判断、推理,逐步发展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6-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对区别较明显的事物能够进行比较。【抽象概括】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复杂抽象的道理还难以理解。思维方式从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过渡,逆向思维较差。【判断推理】判断推理能力总体来说较差。2、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直观的教具、学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等活动中经历算理的形成过程。3、通过反复的模仿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从低级阶段不断向高级阶段挺进。三、本课型的经验汇总(一)他人经验1、布鲁纳“三个操作”的认知理论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必须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布鲁纳“三个操作”的认知理论为我们的计算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利用学具操作脑中操作学具算式运算(具体)(半具体、半直观)(抽象)这一过程,正是数学化的过程。在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之间,完成了实物与算式之间的过渡。2、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邱学华老师提出的尝试教学法是根据现代教学论思想,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吸取国内外教学法的成果,并经过教学实践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1)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教学程序尝试教学法简单来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具体来说,可分为五步进行: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所以尝试教学法也可以叫“五步教学法”。这五步并不是一堂数学课的全过程,而是“进行新课”这一环节中的五个步骤。(2)尝试教学法的实践效果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7-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去尝试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同时,尝试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自学课本,再动手尝试练习,然后再听教师重点讲解。这种教学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尝试教学法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先尝试一番,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有的放矢,花时少,效果好。③有利于中差生的提高。学会看书,学会思考,这正是中差生最缺乏的东西,尝试教学法能引导学生主动地自学课本,促使他们进行思考,从而提高中差生的学习成绩。④有利于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尝试法后,教师讲解时间减少,学生练习时间增多,学生作业基本上能够在课堂里完成。这样,教师就有可能在课堂内巡回辅导,并重点辅导差生。差生在课堂里做作业,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能安心练习,认真思考,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3、佛山市育贤实验学校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课型研究(1)计算教学的基本模式:新课展开(情境创设)——主题图(看图、读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明算理、会算法、懂优化(重点)——总结方法(法则)——练习设计(围绕算理设计,尊重教材)——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算法的应用,不宜过多)(2)本课型要把握的基本原则:联系生活,以“用”引“算”联系生活,以“算”激“用”联系生活,以“用”促“算”(3)计算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的有效结合。②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效结合。③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有效结合。④学生探究与适时引导的有机结合。⑤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的有效结合。4、重庆市万州区鹏程小学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课”教学模式的研究鹏程小学低年级“计算课”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计算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的研究”阶段成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3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