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稿
-1-大学语文课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所讲授的这门课——《大学语文》。一、课程定位:(一)背景1.生活背景:——生活处处有语文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配随机解说词。得出结论:生活处处有语文。2.专业背景:高等职业教育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举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近些年来,受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在实际操作中实用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人文类和非实用型科目被大量缩减,而最具优势的素质教育载体——《大学语文》课程很难得到重视,逐渐边缘化,陷入比较尴尬境地。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可见,《大学语文》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二)性质与作用:在高等教育中,对大学语文的性质长期以来存在着四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工具论,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培养训练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二是人文论,认为人文性是本质属性。语文课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三是素质论,认为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也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语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例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等。四是语感论,是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上述四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分别-2-论述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而教育部则对此进行了综合性的描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必须首先遵循课程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同时,应该使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统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做到从单纯的“职业能力”培养转变为“综合素质”培养,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有见解、有情感、有追求、有生命律动的高素质的人才。二、课程目标设计:(一)注重知识的传播(知识目标)我们高职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都曾系统的学习过语文课,在语文课中识字、语法、词汇、修辞、与相应的文学知识都接触过,因此在《大学语文》课中,协助学生学习相应的古文、现当代文,以及教育意义极强的新篇章,让学生从人文角度掌握新的语文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吸取新的养分,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首先就鉴赏教学而言,“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自动自觉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生活中。其次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写作能力是当今人才必须亟待加强的,大学写作应以立足于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3-(三)注重高职大学语文的道德教育(情感目标)高职院校是培养的人才,不是机械的只懂得课本知识,而不会实践操作的大学毕业生。我们这门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各个经典文章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课程中,这种功能从实现的途径来看有三种情况:第一是通过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以及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对它们做出的阐释、评价,或者说,是阅读什么、写什么、听什么、说什么中的“什么”来进行的。第二是通过语言本身,语言就是对“人的精神教育”,文即是道,语言本身内蕴着思想、人文、德育、态度。第三,技能中也包含着“德育”、“思想”、“人文”、“态度”。对于他人的作品,哪怕主张和自己相反,也能按照原意,公正无误地理解,养成这种包容的态度,就是语文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总之,大学语文课程所灌输的人文精神,所培养的各种能力都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学生素养与能力培养的要求。三、课程内容设计:1.教材:据资料显示,目前国家图书馆收藏有正式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有1407种。在数目如此之多的《大学语文》教材当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所选篇目与中学甚至与小学课本相重复,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任课教师来说,也存在索然无味的问题。对此,我们语文教研组在杨天松老师的带领下,针对高职学生(特别是我校学生)的实际基础,重新编订《大学语文》教材(ppt显示教材图片)解决了这一问题。特色之一:适用性我们的教材,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高职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优选具有高等教育特色的文章:如《为学与做人》便是针对青年学子提出殷切的希望,并提出了知育、情育、意育的教育观点,这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教育学观点极其吻合;又如在选文《谈谈大学》,无论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还是在私立高校迅速发展的当下,都可以带给师生更多的启迪。-4-特色之二:创新性教材在选文方面力求避免与中学教材及同类教材相重复,对于大家熟悉的作者,我们尽量选取陌生的作品;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作者,我们尽量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体例上,我们采用了“正文”、“注释”、“作品分析”、“课后练习”、“延伸阅读”的编排方式。同时,在每一个单元都配有一篇阅读和欣赏文章,目的在于提供相关作品类型的基本常识以及阅读和欣赏的方法。值得欣慰的是,在“作品分析”中,我们尽可能提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尽管我们的看法和观点不一定是最好的,但都是在认真研究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的分析。因此,我们相信这本教材是能够给学生和老师带来新材料、新建解的。2.教法:在教学中,力求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法”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新理念。我校学生大部分都属于思维比较活跃的类型,枯燥无味的课堂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老师一味的向他们灌输知识,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为此,我重点设置了以下几种方法:情景设置法—激发兴趣,逐渐深入。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较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例如:在讲到《<论语>选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激情导入,诱发兴趣。在深入主题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知识面,我先从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介绍开始,边讲边问:“能谈谈大家对儒家经典著作的理解吗?”,“你们怎样看待《论语》?”从而自由进入学生讨论,再顺势而导,让学生放开了讲,我适当的加以引导、点拨、提示。结合讨论式、谈话式、启发式、等开放式教学方式,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下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以激励为主,-5-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潜质,变“让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参与,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新知。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特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效果较好。3.进度:(ppt图示)绪论:中国文学史概述(2-4课时)诗歌单元(15课,22课时)散文单元(10课,20课时)小说单元及戏剧单元(5课,10课时)机动(含法定节假日)(4-6课时)期中及期末复习、评讲、考试(8课时)作文(3—5篇,课外写作,课内指导与讲评)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1.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培养应用型人才。现代社会就是人与人在不断交往过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承担着重要的交际作用,而一个人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与人沟通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在社会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而语文学科的最直接性质是工具性,语文课程解决的就是在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中所出现的交际性(包括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培养具有以下几种语言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有讲发音标准的普通话能力;(2)面对不同的谈话对象有得体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3)有一定的发言能力(包括在有准备和没有准备两种情境下);(4)有一定的演讲和论辩的能力;(5)有写作一般性文章和文学作品的能力;(6)有常用应用文书以及综合述评的写作能力。2.突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所谓突出人文性,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力求将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浓缩在经典作品之中,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对形象的分析,深化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因此,语文教学就是学习积淀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的具有积极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文化内涵,如体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民本思想、改革精神、奋斗精神的内容,体现人生价值、-6-人格价值、道德伦理、仁爱精神的内容等。3.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大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实践性的特点。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举办汉语口语基本功比赛、演讲辩论赛、应用文书知识竞赛、应聘模拟竞赛等,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的灵敏度,规范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形象性、情感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现力。另一方面,要突破“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仿真式场景训练(如竞聘、辩论、谈判、说服)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将课上、课下结合起来,校内、校外结合起来,在传授基本的语言知识、表达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增强学生的灵活应变力、心理承受力以及协作协调力等社会适应能力。4.强调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综合性,是指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是融听、说、读、写、想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课程。通过阅读与理解大量饱含人文意蕴的经典文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修养;通过写作实践,学生既可以掌握必要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又可以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听说训练和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五、考核方案设计:本课程的考核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来命题。1.平时考核:背诵默写、课堂提问,作文、研究小论文等。2.期中考核:以试卷形式,考核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应具备的能力。3.期末考核:满分为10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4.总成绩评定:平时考核是作业、测验、及出勤等情况的综合评定,占总成绩的10%。期中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60%。(ppt图示)六、课程规划:2010-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7-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以此为指导思想: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更多积极反映学科发展前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材料融入教学。进一步深化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全面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量,使学生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来进行语文的学习。结语:语文很小,不过“字词句点”,语文很大,包罗“气象万千”,语文教学就是把大千世界缩小了给学生看,语文教育就是把小东西放大了装进学生心田!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语文教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课程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3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