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题山东省胶州市第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创新题)1.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特种是()A.原始鱼类B.古老的两栖类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D.蕨类植物(改编题)读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完成2~3题。2.图中数码的含义不正确的是()A.①为生产规模过大B.②为滥采滥用自然资源C.③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D.④为破坏生态环境3.该图所反映的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B.具有对立性C.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D.向恶性循环发展4.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D.成土母质需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改编题)澳大利亚东北部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回答5~6题。5.这类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A.石灰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岩浆岩26.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A.整体性B.地域差异性C.独特性D.表现复杂性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7~8题。7.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8.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创新题)9.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C.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10.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指()①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沿纬线延伸有规律的更替②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沿纬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③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与纬线大体平行伸展成条带状④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沿经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改编题)下图为欧洲传统民居自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的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据图完成11~12题。11.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A.温差逐渐变小B.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12.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3C.地方性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13~16题。13.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14.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15.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降水量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16.该山可能位于()A.赤道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D.极圈附近(改编题)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7~19题。417.和①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暖流B.山脉迎风坡C.大气环流D.寒流18.⑤处自然带的名称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温带草原带19.自然带①③②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20~21题。20.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21.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创新题)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生物和土壤等组成B.各地理环境要素互不联系,独立发展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23.下列土地利用形式,属合理经营管理,用养结合的是()①南方红壤区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②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耕作业③青藏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④黄淮海平原小麦返青时,浇水施肥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524.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B沿X方向热量增加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D沿Y方向纬度增加25.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A山东丘陵B江南丘陵C刚果盆地D西欧平原下面两图中,上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下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26~28题。26.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27.在下图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A.地形B.土壤C.水源D.气候28.在下图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之间属于地中海气候。(改编题)29.右图是某汽车拉力赛路线图,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景观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6(创新题)30.某区域热带稀树草原带,北侧为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带,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西侧为垂直自然带,此区位于()A.北美洲B.非洲C.大洋洲D.南美洲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下面“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____________规律,它是以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①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4)把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温带大陆性气候松鼠⑥棕壤、褐土温带季风气候骆驼③荒漠土32.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a、b、c三条曲线,曲线表示蒸发量。(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填写字母)地带。(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层、腐殖质层、层、淀积层和母质层。(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开发该地区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7(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沿直线CD反映了陆地环境地域差异的分异,决定这一分异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这种地域分异主要是受的影响而产生的。(2)沿直线AB反映了陆地环境地域差异的分异,决定这一分异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该分异规律在纬度地带表现最为明显,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是受的影响。(改编题)34.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l)写出自然带的名称:B为,E为。(2)自然带D的典型植被是。对应的气候是。(3)F自然带在南半球缺失的原因是。(4)在南半球与H相同类型的自然带字母代号是,分析南半球该自然带的形成原因。(5)植被以森林为主的各自然带,在图中的字母代号是。8参考答案:1.C本题需明确地质史上两次生物灭绝时期灭绝的生物物种。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2.C3.A根据图可知,人口过多会导致生产规模过大,从而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人口素质过低,会违背自然规律,通过破坏环境来攻取资源,从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人口与环境具有对立性,如果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会使环境向恶性循环发展,故我们必须要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但通过停止人类的发展来恢复环境的原始面貌也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是不合理的。4.C成土母质并非土壤,而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反之则较粗。5.C6.A大堡礁是珊瑚虫死亡后沉积形成的,应属于沉积岩。全球气温升高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导致珊瑚的大量死亡,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7.D8.A从湖泊消亡过程中可以看出,从第1幅图到第3幅图,湖泊周围的植被明显减少,受其影响水土流失可能会加剧;从第1幅图到第3幅图,湖泊深度越来越浅,直到消亡。湖泊消亡引起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9.C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各自然带之间存在着差异,属于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带内部也存在着差异,属于小尺度范围。10.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而纬度变化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沿纬线平行伸展即东西伸展;沿纬度变化的方向更替,即沿南北方向更替。因此,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沿东西方向伸展、南北方向更替的带状规律性。11.D12.A由沿海向内陆温差越来越大,降水越来越少,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降水越来越少,自然带由森林带向草原带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13.A14.A15.A16.A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素。山地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更替的规律与该地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相似,可根据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推导其垂直变化。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可以判断该地为低纬度地区;①的海拔在5000米以上可以判定为积雪冰川带;②以下为山地森林与草原过渡带,可以判定③为高山草原带,②处于①和③之间,应为高寒荒漠带。其余问题可迎刃而解。17.D18.B19.B①处是热带雨林带,成因是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和东南信风影响,又处在大分水岭的迎风坡,水热丰富。⑤位于南纬30°到40°大陆的西岸,为地中海气候。①③②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20.A21.D对比地形结构图和农业用地结构图可以看出,该地种植业比重远远大于9平原的比重,说明该地存在严重的过度开垦现象。一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江南丘陵地区水热资源丰富,但水土流失严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可以扬长避短,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2.A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生物和土壤等组成。23.C南方红壤因有机质被淋失,含铁、铝万分较多,而呈酸性且土壤贫瘠。黄土高原地区因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不宜大力发展耕作业。青藏高原地区因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以河谷农业为主。黄淮海地区,春季返青,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小麦需水、肥量大。24.A25.B由图可知,沿X方向自然景观大致由森林过度到草原、荒漠,与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类似,其主要原因是水分不断减少,故沿X方向干燥程度不断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沿Y方向自然景观依次为针叶林、温带落叶林以及热带雨林,这又与自然带从赤道到两
本文标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3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