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一面》《有的人》教案习题及答案
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1.品读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人物的特点。2.学习作者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二、重点、难点:《一面》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揣摩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有的人》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三、课文知识分析:《一面》1.课文简说:在阿累的《一面》中,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我”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2.作者:阿累(1909—1987年)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当代哲学家、小说家、散文家。江苏涟水县人3.理解词语地窖赫然懊悔莽撞踌躇摩挲颓唐打眼憎恶虐待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在课文里有鲜明的意思。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莽撞: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摩挲:用手轻轻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颓唐:精神不振作。打眼:引人注目。憎恶:憎恨,厌恶。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4.课文特色:第一:抓外貌描写,了解人物特点。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课文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紧紧扣住一个字──“瘦”。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使人物形象更完整清晰。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次写“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看,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的“瘦”的描写。目的是感悟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句子的含义。如,“精神抖擞地直竖着”和“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寥寥几笔,既是鲁迅外貌的特征,又显出了刚毅坚强的性格。第二:深刻理解题目“一面”的含义。课文以《一面》为题,通过课题感悟文章主旨:这“一面”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这“一面”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品词析句,了解题目的含义──“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5.了解文章线索,理解重点句子,了解特点:(1)文路整理: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先写作者与鲁迅先生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为要等早班车回来,为了避雨,因此到内山书店去躲一躲。再写内山先生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为鲁迅先生的出场作铺垫。接着重点记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里既有对先生的外貌描写,又有对先生推荐书、送书的语言、动作的描写。(2)重点句子理解品读①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父亲”,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公交车售票员,常被人歧视。然而此刻鲁迅先生却对“我”这样温和,这样亲切,使“我”从心底感到温暖,感到慈父般的亲切,感到长者的慈爱。②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一个是崇拜鲁迅的文学青年,一个是关心、热爱文学青年的鲁迅,心有灵犀,一见如故。“我”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结结巴巴”,显示出“我”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就站在身边,激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我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和险恶,怕有密探之流在旁边。作者阿累当时是“左翼剧联”成员、中共地下党员,养成了高度警惕的习惯。“没有蹦出”鲁迅先生的名字,一是当时环境的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由衷敬爱之情。③“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使我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力量。通过这句话,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龙点睛,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有的人》1.课文简说:作者臧克家,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作者曾说:“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我只是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2.作者写作背景:臧克家:(1905—2004年)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其中《有的人》《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等作品,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有的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作品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02年10月,他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博士学位;同年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写作背景: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老虎尾巴”。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于1949年11月1日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3.词义理解:有的人活死骑摔垮“有的人”:出现在每节诗中前两句的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出现在每节诗后两句中的都指鲁迅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骑:生动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态。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4.课文特色:对比写法,自读感悟: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要注意练习对比朗读。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手法来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能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更深刻:一是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的对比;二是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第四小节和第七小节的对比;三是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5.了解文章线索,理解重点句子,了解语言特点:(1)文路整理:整首诗歌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节):开门见山,(总纲)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2-4节);(解说)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5—7节):(深入挖掘)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2)重点句子理解品读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给人民当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然生命已不复存在,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来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极为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③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④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们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的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四、课外拓展:在学习这一单元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去读一读,让鲁迅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阅读鲁迅的作品《故乡》。预习导学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请同学们做好预习。1.熟读课文,查字典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找出不理解的内容,并用标记注明。习题精练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确的打“√”1.1930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2.“虐待”在文中的意思是人对人的一种残暴的形式。()二.改正错别字:模胡()台起头()奖历()灰复()不享声()坚苦()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睡莲傍晚,亲属探视的时间刚过,我和同病房的另两位病友还沉浸在刚才与亲人团聚的喜悦中,互相夸赞着对方的亲人照顾得如何如何好……夜深了,我躺在病床上,看见那浅绿色的墙壁在月色里像一泓幽深的清水潭,水面是那么清冷寂静,没有一丝波纹。让人心里发寒!忽
本文标题:《一面》《有的人》教案习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5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