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全文)
1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的精神,根据上海城市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特制订《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课程方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确立新的课程体系。《课程方案》旨在依托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一、课程理念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1.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爱好、个性与特长等发展特点。●树立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的观念,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建构和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2.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丰富德育内涵,在重视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弘扬上海“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改进德育方式,拓宽德育渠道,突出各学习领域的德育作用,加强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活动,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德育功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重视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习惯和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各类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和班团队活动等,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积极的情感对“优教促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3.拓展基础内涵,加强课程整合●重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可发展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拓宽基础内涵,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脱离学生实际的现状,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加强普通中小学各阶段课程的衔接,整体设计十二年的中小学课程体系,构建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课程结构。●重视各学习领域的合理配置,加强各学习领域及各科目间的联系,注重科目内学科、活动、专题间的有机联系以及模块或主题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平台、认知的工具和管理的手段,应用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提高课程的信息化水平和学生的信息素养。4.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加强学校、社会和网络教育资源的同步建设,重视课内课外多种学习途径的结合,重视学校课程和更广泛的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5.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主权,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主权,鼓励学校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设计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计划。●重视校长、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鼓励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参与者。形成校长、教师和学生积极创新与实践的课程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学校的课程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民主与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策略;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身3心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阶段目标小学阶段(一至五年级)小学阶段课程要着重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能:(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2)自觉遵守学校和社会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惜时守信,诚实正直,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乐于参加公益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3)掌握语言、运算、社会和自然常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和运算能力;具有基本的观察、比较、辨别和概括能力;具有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的习惯;富于想象和好奇心,敢于质疑;学会倾听,乐于分享;能感受美、欣赏美。(4)喜爱体育活动,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身习惯,开朗自信,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初中阶段(六至九年级)初中阶段课程要着重帮助学生掌握有利于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和健康的个性。学生能:(1)了解基本的国情国策。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2)了解公民基本的权利与义务,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乐观自信,关心他人,诚信负责。自觉参加公益活动,具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3)掌握语言、数学、人文社会和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基本的阅读、表达和运算能力;具有基本的分类、推理、归纳、演绎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具有实验动手能力和基本的和科学探究能力;具有反思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团队观念和基本的合作交流能力;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4)珍惜生命,了解自我,具有健康的身心、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高中阶段课程要着重为学生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能:(1)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初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善于汲取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2)具有民主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3)掌握适应时代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树立科学发展4观,具有基本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有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选择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具有环境意识;具有基本的审美鉴赏能力。(4)关爱生命,认识自我,具有健康的身心与个性。(5)具有基本的独立生存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三、课程结构1.课程结构上海市十二年一贯普通中小学课程体系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基础型课程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限定拓展课程主要由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的学校文化活动与班团队活动、自我服务与公益劳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国家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自主拓展课程主要由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习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研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三类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学习领域语言文学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体育与健身艺术综合实践科目学科活动专题模块或主题5生的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其内容可以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出发,也可以从学科出发,实施时可以采用主题探究活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方式。研究型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称为探究型课程。说明:上海市普通中小学基础型课程由国家统一开发和组织实施,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主要由国家及学校负责开发和实施,也可以由通过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社会教育机构、团体负责设计和实施。(2)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或主题●学习领域:以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和学习过程的共同特征为依据设置学习领域,以便于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两方面,为实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多样性创造条件。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设置语言文学、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体育与健身、艺术、综合实践八个学习领域。●科目:包括涉及各学习领域的18个学科以及兴趣活动、社团活动、课题(项目)研究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各类专题教育。18个学科具体为:语文、外语(英语等)、数学、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社会、历史、地理、科学(包括小学自然、初中科学和高中科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劳动技术、信息科技、体育与健身、音乐(唱游)、美术、艺术。●模块或主题:各科目由内容相对独立而具内在逻辑联系的模块或主题组成。一个模块可以包含若干主题。模块或主题应具备以下特征:具有核心概念,反映学习过程,体现教育价值。学科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模块或主题,应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习建议。2.课程结构的基本特点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结构强调基础性和整体性。高中阶段提倡以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1)基础性●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础。各类课程以及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或主题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能力和方法,注重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的养成。●精简共同基础要求,增加可选择的不同基础要求,设置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基础型课程和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注重共同基础的形成;高中阶段,注重形成和发展不同基础。(2)整体性●整体设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重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课程的衔接,保证十二年中小学课程的连贯性。●整体设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三个学习领域的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合分一体,充分发挥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各自的优势。6●整体协调学科课程中学科性与活动性、学术性与实用性的关系,加强各学习领域、学科课程、模块或主题之间的协调和衔接。(3)多样性●以课程类型、课程水平和课程修习期限等的多样化,适应学校办学类型和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重视以学习模块或主题的形式设计课程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加强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学校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学校课程可以是学校自行开发的课程,也可以是学校根据发展需要整合国家和地方课程后所形成的课程。3.课程设置及其说明上海市普通中小学由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组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制分别为五年(一至五年级)和四年(六至九年级)。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十至十二年级)。(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课程设置及其说明九年
本文标题:《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5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