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V1_3-1-25钻孔灌注桩与预应力管桩工程施工管理控制要点
1钻孔灌注桩与预应力管桩工程施工管理控制要点一、事前控制1、认真研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组织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充分了解拟建工程的施工特点,设计意图和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标准,并对桩基设计图纸中不明确或不合理设计要求,提交给设计单位予以调整和完善。2、审查桩基工程监理实话细则,并检查桩基旁站监理人员的配备情况。3、审查桩基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施工项目部到岗主要管理人员配备及其上岗资质、桩基作业人员的操作上岗证,以及进场施工机械的技术性能、压力表计量鉴定和压力系统核定等有效保证资料。4、审查桩基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平面图上要求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等)。对于钻孔灌注桩桩机,应检查钻头直径,允许偏差为10mm,组织监理和施工单位量测钻具(钻杆、钻头)长度,以此确定和控制后续开钻后的孔深。5、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设计文件要求,若地质条件太差,地下水位较高,为减少打桩过程中的超孔隙水压力和挤土效应,应考虑采取排水措施,例如采取砂袋桩等。6、熟悉并掌握相关规范和标准明确的桩基工程施工工艺要求,并检查施工单位所编制的施工方案中有无相应控制措施。7、试打桩:现场采集不同土体岩层的样本,由设计、勘察单位确认持力层岩样和其它控制标准;由设计单位根据试桩情况现场确定桩顶达到设计标高时的贯入度(或最终压力值)和进入持力层深度(端承桩)或有效桩长2(摩擦桩),{停机(锤)标准}。8、材料检查(1)钻孔灌注桩①根据进料清单检查进场钢筋的等级、规格并按规定频率取样送检,钢筋品牌必须与合同指定品牌相符,钢筋不得有弯折、裂纹和因调直拉伸过大而造成“缩径”等严重质量缺陷。②每批次钢筋进场,都应检查其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质保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并及时督促监理见证施工单位做好进场材料的取样送检复试工作,对于达不到要求的钢筋应及时责令施工单位清除出场,并填写相应的质量记录。③盘圆钢筋加工不得冷拔、冷挤压,并不得外加工。因场地确有困难,经建设单位同意的场外钢筋加工,进场时应按批次验收和复试,外观及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2)预应力管桩①应与购货方代表根据合同订货的质量等级按检验批进行检查验收:出场合格证(包括期龄)、质量证明文件、检测报告、厂家资质证明文件等;②对成品桩质量控制:对外观、桩径、管壁厚度、桩尖中心线、顶面平整度、桩体弯曲度检查,参见(GB13476-2009、苏G03-2002、SG409图集等)。二、事中控制(一)钻孔灌注桩1、复核控制轴线、桩位、标高控制点(1)配合完成建筑单体的定位放样,复核定位点及控制轴线,复核建筑物的长度、宽度、对角尺寸及相邻单体的间距是否符合总图要求,督促监3理或参与复核施工单位引测的标高、轴线定位控制点的准确性和保护工作。(2)督促监理根据设计图纸组织验收复核轴线、桩位。允许偏差:轴线±5mm,单排桩±10mm,群桩±20mm;经过复核无误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另外,考虑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因为桩机移位、车辆行驶等扰动和挤压影响,应要求施工单位每次桩位放样的数量不能过多。2、护筒埋设(1)护筒采用挖埋法安装,护筒顶应高出自然地面0.2m以上,护筒埋置深度应大于1米,并且在护筒周围夯填粘性土,确保护筒埋设稳固,以防钻孔过程中漏浆、塌孔和桩位偏移。(2)护筒埋设完成后,应要求监理和施工单位共同再对桩位进行复测。3、桩机就位(1)桩机就位后检查桩机基础是否稳固,防止钻进过程中桩机位移或因不均匀沉降发生倾斜甚至倾覆安全事故。(2)每次桩机就位后,应用水准尺检查桩机平整度,并量测记录桩机磨盘至自然地面标高(所谓“机高“尺寸),用线锤测量钻杆垂直度,要求钻杆垂直度小于1%,在钻孔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钻头中心位置和钻杆倾斜度,以防成孔偏位和倾斜度过大。4、布设泥浆池(1)开挖泥浆池时,将循环池、沉淀池分开布设。(2)定期使用排污车将沉淀池下部的沉渣和浓泥浆清运出场,上部泥浆通过循环系统可以继续使用,严禁泥浆四处满溢或直接排入河道和市政管网中。(3)泥浆池周边应悬挂警示带,设安全标识。45、泥浆制备(1)钻孔泥浆采用优质膨润土或粘土配制,制浆前先把膨润土或粘土尽量打碎,使其在搅拌中容易成浆,缩短成浆时间,提高泥浆质量。制浆时可将打碎的膨润土或粘土投入泥浆池中进行冲搅,待粘土已冲搅成泥浆时,即可进行钻孔。(2)护壁泥浆比重不得小于1.10。开机时,应先送浆后开钻,停机时,应先停钻后停浆。泥浆泵应有专人看管,保持泥浆纯净和循环不中断,防止坍孔和埋钻。6、钻孔(1)钻进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钻架的吊重中心,磨盘中心和护筒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发现偏差必须停钻予以调整到位。(2)在钻进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情况控制桩机的钻进速度,均匀给进,特别是遇到淤泥质软土尤其要放缓钻进速度。提钻、下钻时,应轻提轻放。(3)经常注意地层变化,捞取并保留岩样判断地质类别,并与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剖面图相对照,当发现岩性与设计不符合时应及时与勘察、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和对接。(4)应要求监理和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多检查钢丝绳和钻头磨损情况及转向装置是否灵活,如遇机架摇晃、移动、偏斜或钻头内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时应立即停钻,查明原因处理妥当后方可继续施钻,并且要做好详细的钻孔施工记录,预防发生安全质量事故。(5)钻孔作业应连续进行,因特殊情况必须停钻时,应将钻头提至孔外以防埋钻,当钻头提到接近护筒底缘时应减速、平稳提升,不得碰撞护筒和钩挂护筒底缘,并在孔口加护盖确保安全。57、入岩和成孔(1)对于端承桩和有端承力要求的摩擦桩,在钻进至设计规定持力层时应首先进行入岩判定(有勘察或设计单位人员驻场,应要求其共同参与),具体方法为:根据从孔内翻上来的实际岩样与试打桩设计确定的入岩岩样进行比对,如果相符则可根据“钻具(钻杆+钻头)尺寸-主钻杆余尽-机高(磨盘面距自然地面)”确定入岩时孔深(考虑孔内泥渣和钻具影响一般不能以测绳判定)。(2)对于成孔孔深的判定,相对较为简单,仅是在最终孔深不小于“入岩孔深+设计事先确定的入岩深度”值即可。但若事先明确“入岩深度”和“有效桩长”都必须达到设计规定值的双控标准类型桩,则需在入岩深度判定的基础之上,还要计算出“实际有效桩长”(即“成孔孔深-自然地面标高和设计桩顶标高的高差”),“实际有效桩长”不小于设计有效桩长方可停钻成孔,否则还要继续钻进直至满足上述要求。(3)对于单纯摩擦桩(比如:抗拔桩、仅有孔深要求的钻孔围护桩等),则没有入岩孔深和入岩深度的判定要求,一般仅是要保证实际有效桩长满足设计要求有效桩长即可。(4)成孔孔深判定后,还要同时对孔径、孔形、孔位等进行检查复核,孔位中心充许偏差小于50mm,孔径应不小设计桩径,孔形应圆顺规则,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8、第一次清孔(1)现场管理人员尤其要注意,桩机单位一般对此工序会忽略,而恰恰此工序对紧后的钢筋笼下放和成桩质量造成不利影响。(2)第一次清孔方法为:成孔孔深判定后,应要求施工单位不得立即6全部提钻,应将钻头从孔底提高30~50Cm左右进行空钻不少于30分钟,目的是以相对密度较低的泥浆逐步把钻孔时悬浮的钻渣和相对密度较大的泥浆换出,不得以继续钻进加深成孔孔深方式来代替第一次清孔,清孔排渣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水头,防止坍塌。9、提钻(1)第一次清孔完成并经复查达到要求,且整根桩的钢筋笼(包括配笼)已经运至桩机旁就绪方可提钻。(2)提钻应分批次,不应一次性把所有从钻杆拆除完毕,每批次拆钻杆前应进行空钻和将钻具在孔内上下走动。10、钢筋笼加工制作及安放(1)钢筋笼应在专门作业间分节加工制作完成,标准笼(考虑桩机吊运影响一般是9m)可提前加工制作,对于端承桩和有端承力要求的摩擦桩,因其孔深(即有效桩长)不确定,需在入岩判定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入岩深度再加工制作“配笼”,不管是端承桩还是摩擦桩,分节制作配备的钢筋笼应在考虑搭接长度、错开间距以及顶(底笼)一侧平齐后的尺寸影响后,钢筋笼总长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一般都是全笼设置)。(2)钢筋笼(特别是标准笼)加工制作完成后,应责令监理在专门作业间就分批次对制作好的钢筋笼加工制作质量进行现场检查验收,主要验收钢筋配置数量、规格、等级以及钢筋笼尺寸(包括笼长、笼径、螺旋箍间距、接头错开间距等)、焊接质量和牢固性等,若与设计及规范要求不符的,应责令整修甚至重新返工。验收合格和未能验收通过的钢筋笼应明显分开堆放并挂牌标识,以免混淆投入使用。(3)为了使钢筋笼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可7对钢筋笼设置增强整体稳定性的加固措施。钢筋笼主筋与箍筋宜采用满点焊或绑扎,若采用梅花间隔点焊或绑扎则必须满足至少梅花型间隔一点来点焊或绑扎牢固,采用点焊固定不得脱焊,采用绑扎所用扎丝头应朝向钢筋笼内侧,加强箍(或叫定位箍)应按设计要求(一般不超过2m)设置,且其环形接头位置必须满焊。(4)钢筋笼从加工制作场地运往桩机旁,应采用简易小推车且全部离地运输,确保钢筋笼不因运输方式不当而散脱,运至桩机旁的钢筋笼还应对有无散脱情况进行检查和加固。(5)钢筋笼安装应在提钻完成后立即实施,并在2小时完成,否则易因孔壁搁置时间过长而引发坍孔、缩径造成钢筋笼无法下放。(6)用桩机逐节起吊钢筋笼就位时,不得使每节钢筋笼沿场地拖起(钢筋笼末端应有人辅助提拉),上、下节钢筋笼主筋就位后应不得出现明显错位,应将钢筋上的污物清理干净再施焊,主筋孔口焊接接头长度应不小于10d(d为主筋直径),且接头应连续、饱满并将焊渣及时敲除干净,每组孔口焊接接头必须要求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下放,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应按不少于20%的比例进行抽检,每节钢筋笼下放时应分别在其上、中、下三个部位(不超过4m)分别设置不少于3块的钢筋笼保护层垫块(圆状素砼),保护层半径应不小于设计规定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要求。(7)钢筋笼应垂直下放以免碰撞孔壁无法下放,若遇阻不能顺利下放时,要准确分析原因再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必要时应提笼重新下钻具进行扫孔处理,不得通过加载或利用其它外力强行下放,更不得私自“割笼”减小钢筋笼长度,钢筋笼全部下放安装到位后应使用吊筋固定,防止后续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骨架下落或上浮,吊筋规格宜不小于φ14以上,长度应是8护筒顶标高与设计笼顶标高(可通过计算得出)的差值,吊筋下端应与钢筋笼主筋双面焊接,上端应可靠固定在护筒顶上。11、二次清孔钢筋笼安装完成后,应根据孔深安装导管和泥浆泵进行二次清孔,通过二次清孔必须确保沉渣厚度满足设计无要求,设计没有明确应按“端承桩≤50mm,摩擦桩≤150mm”执行,测量沉渣厚度的测绳精度应经常性进行检查,必须在现场已有商品砼罐车到位后,方可停止二次清孔。12、砼灌注(1)所有隐蔽工序必须验收合格,并由监理签署砼浇捣令后方可进行桩基砼浇灌。(2)砼初灌时应将导管控制在距孔底30~80cm标高位置,并在导管顶部设置集料斗,料斗的容量应满足首灌砼体量要求(首灌砼体量一般不小于1m3,桩径>800还应适当增加砼初灌量),以此保证每根桩经过砼初灌后导管埋入砼内深度不小于2m。(3)项目部应责令监理对桩基所用商品砼坍落度进行抽检(应控制在16±2cm),同时确保每根桩基砼浇灌能够连续,否则极易造成今后桩身出现“断桩”质量缺陷。(4)砼灌注应与导管拆除合理交叉进行,浇灌过程中应经常量测孔内砼面层标高,在确保导管埋入已浇灌砼深度达到2~6m的前提下及时拆除多余的导管,严禁将导管底端提出砼面。(5)导管拆除过程中使用导管卡将导管固定在孔口,以防止导管滑落。监督混凝土的取样、坍落度的抽检,检查自拌砼的计量工作。(6)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顶部时,灌注速度不宜过快,防止钢筋笼9上浮,实际浇灌桩顶标高应高出设计桩顶标高0.5~1m,以此保证桩头质量。13、应要求监理对每根桩的每道工序严格进行检查验收,并对桩基砼灌注实施全过程旁站监理,如实客观填写桩基旁站记录和工作日记,及时在桩位图上标注每根桩的施工完成时间,要坚决杜绝漏打桩现象的出现。(二)预应力管桩1、测量放线(1)桩基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干扰且易引测
本文标题:V1_3-1-25钻孔灌注桩与预应力管桩工程施工管理控制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5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