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文学史精要》总复习参考资料
1《中国文学史精要》(1)总复习参考资料第一讲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是在1917年2月。五四精神:一是主观精神,二是人文精神,三是启蒙精神,四是科学精神。民主和科学是两面大旗。《新青年》: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时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创刊号登载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早期所刊文章全部为文言,1916年起,白话文开始增多。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编辑部迁到北京。1920年编辑部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1923年迁往广州,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由瞿秋白主编。1926年7月终刊,前后共出版63期。1918年5月第四卷第五期上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大力倡导白话文。他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1917年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主张,即“三大主义”:平民的文学、写实的文学、社会的文学。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在于助成人性的健全发展。周作人以“人道主义”的观念,从文学与人的精神联系出发谈论文学变革。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1)以人道主义观察、研究、分析人生诸问题(2)文学是人性的(3)文学是为人生的:人的文学(4)文学性散文(美文)的提出:在理论是确定了散文的地位,把散文作为文体概念进行了规范。文学革命的特征1、理论预设,创作滞后;2、功利为主,审美为辅;3、反封建,重启蒙为主,文学自身本体追求为辅;4、语言、形式变革为主,文学的内涵更新相对滞后;5、具有未完成性。提出了文学革命的目标,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都是去实现其目标的过程。文学革命的意义(一)体现了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特征。(二)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三)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四)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2文学社团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上倾向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是文学史上的人生派。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2、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发起人:前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后期:冯乃超、杨汉生等。刊物:(1921-1930)前期《创造(季、月、旬、日)刊》;1925年后,《洪水》、《文化批评》、《流沙》、《星星文艺》等主张: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1926年后,一些成员投身革命活动,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创造社的文学观念前后期呈现出明显的矛盾。就是在同一时期,也存在含混和矛盾性。创造社的文学观念和人际关系都不是十分和谐一致。3、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成员较复杂,文人、银行家、政客、交际花都有。1933年消亡。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4、语丝社:语丝社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因周伏园创办的《语丝》杂志而得名,主张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语丝社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体”散文群,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5、湖畔诗社:1922年在杭州成立。发起人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主张纯真与热情的诗歌创作,善于写抒情小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出版有《蕙的风》、《湖畔》、《春的歌集》等诗集。第二讲:鲁迅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现代小............................说.——..《狂人日记》......。同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的主要作品集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华盖集》等、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伤逝》等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整体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伟大的开端。《呐喊》、《彷徨》小说集的出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结合作品谈呐喊彷徨的主题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以小说参与和推动历史发展。《狂人日记》是鲁迅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参与历史发展的宣言书。二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通过对中国现实中占绝大多数的农民思想、命运的观照和反思,以达到改造国民性的目的(《阿Q正传》、《故乡》、《祥林嫂》《药》《风波》、《示众》)三是关于变革时代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处于新旧文化和时代交替中知识分子的艰难生存处境的揭示。《孔乙己》中的丁举人,《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等是封建思想和礼教的代表;《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诚,是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和迫害但又向往作统治者的代表;《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填空】属于历史的卫道士,是历史的喜剧人物;《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在酒楼上》的吕伟甫【填空】,《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填空】是受资产阶级影响的崛起的知识分子,批评资产阶级的落后和不彻底,以及中国知识分子生存的艰难性和知识分子自身的先知和软弱。《狂人日记》的现代性表征:主题现代性:强烈的反传统意识和忏悔意识,国民性批判。语言现代性:正文为白话文。与小序写成文本间性和反讽。结构现代性:在写作上采用了日记体和片断结构,组成小说的文本,以二重互补的文本形式写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深刻的理性思考。用心理、情感、思想来组织叙述,是对旧小说的时代、地点、出生、身份交待,清楚叙述故事4的反叛。人物现代性:写一个疯子,在极端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下揭示真相手法现代性:大量使用了意识流、心理分析和象征手法,这属于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精神胜利法:是指弱者在强者面前得不到物质上的胜利,又不去以自强的行动争取胜利时而采用的以一种虚妄、想象的精神安慰来缓解和冲淡心灵痛苦的方式,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麻醉,具有欺软怕硬、自欺欺人、自我解嘲、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的特征。这是中国传统和同时代人所具有的精神特征。阿Q精神胜利法的核心内涵:妄自尊大;自欺欺人;自轻自贱;畏强凌弱阿Q形象分析【略】《伤逝》:是鲁迅唯一一篇涉及爱情的小说。一周内写成,没有发表,后收入《彷徨》。实际写的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对过去的质疑和告别,对自我心理的剖析。第三讲:20年代小说(其他作家的创作)问题小说的特征:时代气息和针对性强;哲理性强;对问题的探索肤浅,通常“只问病源,不开药方”;社会功利化追求所导致的观念化和抽象化倾向。建立了现代市镇和乡土文学的基本叙述模式。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小说的影响。注重社会性、批判性以及写实的多元性。初期问题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药》、《伤逝》,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冰心的《斯人独憔悴》、《最后的安息》,胡适的《一个问题》等。文学研究会成立后的问题小说庐隐:代表作有《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等。与冰心并称为“文坛双星”。王统照:山东诸城人,善于写人生美和爱的主题。代表作《沉思》、《微笑》冰心:其小说创作以问题小说开始,主要是探究人生的意义,如《斯人独憔悴》、《两个家庭》、《秋分秋雨愁煞人》、《去国》等,后来小说的题材开始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以创作去改良人生,具有敏锐的社会意识。如《超人》、《烦闷》、《悟》(爱的三部曲)等,宣扬爱的哲学。30年代后的作品中阶级有了明确的观念。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祖籍广东,生于台湾,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命命鸟》、《缀网劳蛛》、《玉官》、《春桃》、《商人妇》等。人生写实派小说及乡土小说家围绕文学为人生的理论主张,创作宗旨和创作实践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流派。以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为标志,分化于20年代末,后分化为社会剖析派和京派。5同时,文坛上还出现了写实小说的乡土小说创作热潮:如王鲁彦的《黄金》、《柚子》《菊英的出嫁》;彭家煌的《怂恿》、台静农的《地之子》等。鲁迅的《孔乙己》、《风波》、《故乡》、《祝福》等也可以归入乡土小说之列。叶绍钧:其小说主要写小市民的灰色卑琐人生。《隔膜》、《火灾》、《线下》、《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长篇小说,写于1928《倪焕之》,是20年代重要的长篇))。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纯净。废名: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县人。小说集有《竹林的故事》、《桃园》、《莫须有先生传》、《枣》、《桥》等“自叙传”抒情小说(艺术派小说)及其他主观浪漫型抒情小说(一)郁达夫:1921年10月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第一部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采石矶》、《过去》、《银灰色的死》、《迟桂花》等(二)淦女士:原名冯元君,善于写袒露内心小说:《隔绝》、《隔绝之后》、《慈母》、《旅行》、《春痕》等。(三)张资平: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是现代文学第一部长篇小说,采取自叙传手法。张资平的小说沉迷于写性爱和肉欲。(四)叶灵凤:善于写恋爱题材,受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对变态性心理的描写有较深的深度。小说有《女娲氏之遗孽》、《菊子夫人》、《处女的梦》、《爱的滋味》、《未完成的忏悔录》。小说多写奇情、畸情、艳情。第四讲:郭沫若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发表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1921年组织创造社,诗集《女神》出版,《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端奠基之作。作品:小说《飘流三部曲》、《行路难》。表现生的困难和爱的向往及性的苦闷。写情欲与道德的冲突。诗歌:《女神》、《前茅》、《星空》、《瓶》、《恢复》。戏剧:《棠棣之花》、《女神之再生》三个叛逆的女性《王昭君》《卓文君》《聂》、《屈原》、《虎符》、《高渐离》等。《女神》的主题(举例)1、诅咒毁灭与颂扬新生(破旧立新的精神贯穿始终)2、对祖国的热爱与眷念之情3、歌颂“偶像破坏者”(歌颂叛逆精神,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个性力量)4、对“劳工神圣”的景仰和颂扬5、对大自然的礼赞《女神》的艺术特点:1、个性化:诗歌中的自我是战斗的、超越的自我,裸露的自我。2、抒情性:情绪化的激情彭湃。《女神》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喷射着火山般爆发的激情。情感纯真、直率而狂热。3、自由精神:思想的绝对自由:表现了诗化的五四精神和民主思想,表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史精要》总复习参考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6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