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G20峰会的前世今生2016年09月4日-5日,二十国集团(G20)首尔金融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这是G20的第11次峰会,峰会在杭州奥体博览城举行,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一)G20简介G20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产生的。上世纪90年代,东亚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活力,仅由于泰国货币贬值产生的所谓“蝴蝶效应”,就几乎使东亚各国(中国除外)在一夜之间都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包括日本也难以幸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被称为富国俱乐部的七国集团(7G)未有任何作为,IMF的所谓救市行动更是遭到东亚一些国家的遣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防止类似亚洲金融危机的重演,为了在发达经济体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建立非正式对话渠道,1999年9月25日,八国集团的财长在华盛顿提出建立20国国际经济合作论坛(G20),G2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它由8国集团和11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以及欧盟组成,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正式成立。-2-二十国集团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19个国家以及欧盟组成。贸易占世界80%(包括欧盟内部贸易)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成员,并于2005年作为主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七届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通常G20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大体上是各成员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一起磋商,IMF的执行总裁和世界银行行长作为当然成员也参加会议。G20不设常驻机构,由其成员国和地区集团轮流担任主席,任期一年,每个成员国都有平等的发言权。(二)历史渊源及主要活动1、历史渊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要求增加发展国家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发言权的呼声日益增强。1999年6月,美日德法英意加俄8个工业国财长在德国科隆提出,为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更多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经常性对话,以利于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的稳定。1999年9月,八国集团(美日德法英意加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二十国集团(G20)论坛,由欧盟、布雷顿森林机-3-构和19国财长央行长组成。1999年12月,八国集团与欧盟及亚、非、拉美、大洋洲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德国柏林,共创20国集团(G20)国际经济合作非正式论坛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G20论坛会议)。会议旨在促进工业国和新兴市场国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重要问题,开展建设开放性对话。通过对话,为讨论协商有关实质问题奠定广泛基础寻求合作,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并加强其架构。2、主要活动20国集团自成立至今,其主要活动为“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20国集团没有常设的秘书处和工作人员。因此,由当年主席国设立临时秘书处来协调集团工作和组织会议。会议主要讨论正式建立20国集团会议机制,以及如何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等问题。与会代表不仅将就各国如何制止经济危机进行讨论,也将就国际社会如何在防止经济危机方面发挥作用等问题交换意见。1999年12月15日至16日,第1次会议暨成立大会,地点德国柏林,就全球及区域经济和金融形势、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等问题交换了意见;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第2次会议,加拿大蒙特利尔,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减轻金融危机的危害等;-4-2001年11月16日至18日,第3次会议,加拿大渥太华,主要就“9.11”事件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G20在打击恐怖融资活动方面的作用等展开了讨论;2002年11月22日至23日,第4次会议,印度新德里,探讨了防范与应对金融危机、全球化、打击恐怖主义融资以及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等议题;2003年10月26日至27日,第5次会议,墨西哥莫雷利亚市,讨论了金融危机防范与应对、发展融资、打击恐怖融资以及全球化与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建设等议题;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第6次会议,德国柏林会议讨论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金融部门机构建设、打击滥用国际金融体系、老龄化的挑战与移民、主权债务重组、布雷顿森林机构60年回顾、全球化背景下促进稳定与增长以及区域一体化等议题;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第7次会议,中国北京,主题是“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的平衡有序发展”;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第8次会议,澳大利亚墨尔本,以“建设和维持繁荣”为主题,着重探讨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发展问题、能源与矿产、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等话题;-5-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第9次会议,南非开普敦,如何确保世界金融市场稳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的改革问题;2008年11月8日至9日,第10次会议,巴西圣保罗,此次会议将把保持全球复苏在轨作为焦点,并将金融监管作为最热议题;2008年11月,美国华盛顿,各国领导亲自参与,论坛升级为峰会,是为第一次峰会,主要议题是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推进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2009年4月1日至2日,第二次峰会,英国伦敦,主题是如何摆脱目前危机,使经济尽快复苏;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监管,防止危机再次发生;2009年9月24日至25日,第三次峰会,美国匹兹堡,主题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全球经济失衡等议题;2010年6月26日至27日,第四次峰会,加拿大多伦多,与会领导人强调采取下一步行动,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第五次峰会,韩国首尔,主题是“超越危机,共享增长”。二、运行机制-6-二十国集团以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形式运行,不设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该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每年的部长级例会一般与七国集团财长会议相衔接,通常在每年的年末举行。会议由主席国及一些国际机构和外部专家提供秘书服务和支持,并可根据需要成立工作小组,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评审和提出对策建议。根据G20在1999年诞生时发表的首份《G20公报》,“G2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一种非正式对话的新机制”。从这段话中可看出,G20隶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但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IMF、WB等正式国际机制不同,它是一种非正式国际机制。非正式性是G20机制的性质,这就决定了G20在秘书处建设、议题建设、机制架构、与非成员国关系等方面必须采取与“非正式性”相配套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廓清我们关于如何开展G20建章立制工作的一些困惑。(一)秘书处建设目前,每年的轮值主席国都会设立“临时秘书处”,并将前一次主席国和后一次主席国的成员都吸收进来,组成所谓“三驾马车”。存有争议的是要不要设立“常设秘书处”。有学者认为,“三驾马车”的秘书处制度安排仍然不能满足峰会筹备和峰会成果落实的要求,应该建立常设秘书处来提高G20机制有效性。但如果从“G20非正式机制的本质特征”-7-出发,G20建立常设秘书处的建议值得商榷:一是非正式的特色和优势就在于它摆脱了传统国际组织的官僚制束缚,由轮值主席国设立临时秘书处的做法,可以实现秘书处与主办国的良好协调;二是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内的非正式机制,G20可以通过增强与IMF等正式机制的互动,组建“正式机制+非正式机制”的“机制复合体”,来克服没有常设秘书处的不足。(二)议题建设每年的轮值主席国设置峰会的议题,保持议题的开放和灵活,时刻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讨论影响“当下”国际环境的热点问题。存有争议的是G20要不要缩小议题范围,集中讨论几个核心问题,如金融、贸易等。有学者担心G20议题广泛容易导致峰会不能集中突破取得成果。但如果从G20本质上是非正式机制的特征出发,“集中议题”的建议也值得商榷:一是非正式的特征决定了G20的主要目标是在大国之间谋求共识,议题之间相互关联的特点,决定了保持议题开放更有利于领导人统筹各项议题,通过“议题联系”来建立解决问题的共识;二是其他专门性的正式国际组织可以参与G20峰会,如本次会议邀请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来参加,由它们负责具体议题领域达成协议的执行,让领导人将更多时间集中于各问题统筹达成共识的“务虚”层-8-面。(三)机制架构作为一个非正式会议的体系,目前G20已经形成了“峰会-协调人会议-部长级会议-工作组会议”的机制架构,但过于集中在“峰会层面”,其他层次的会议有待进一步加强。峰会事务协调人作为领导人参加G20机制的“全权代理人”,理应在峰会会前筹备和会后成果落实中发挥更大作用,召开更多的峰会协调人会议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部长级会议目前主要是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劳工部长会议,但随着G20更多地涉及贸易、环境、能源等议题,应该考虑召开G20贸易部长会议、环境部长会议、能源部长会议等,为峰会取得成功奠定扎实的部长级会议支撑。(四)与非成员国关系虽然是一种非正式对话,但由于来自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构成的“豪华阵容”,还是使得不少国家质疑“为什么是这二十个经济体来决定关涉到60亿人民的世界经济大局”,因此保持与非G20成员国的良好互动,对G20机制的合法性与有效性至关重要。但行为体参与集体行动的数量与效率本身就是个悖论,数量越多,效率越低,因而在不降低效率的情况下,增加更多成员国参与G20进程的办法可能包括:一是增加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组织领导人在G20中的作用,如联合国秘书长、七十七国集团轮值主席-9-等;二是增加各地区集团和联盟领导人在G20中的影响力,如东盟领导人、非盟领导人等,这样有可能在成员数量与机制有效性之间实现“帕累托最优”。三、走向台前2008年11月,由于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之中,在欧洲人要求举办领导人峰会的压力下,时任美国总统布什选择了G20峰会,第一次召开峰会的G20俨然成为了拯救世界危机的“总指挥部”。仅仅几个月之后,第二次在伦敦召开的G20峰会更是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和期待。可以说,正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历史性地把G20峰会推向台前。下面主要介绍第五次峰会情况: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第五次二十国集团峰会在韩国首尔举行。主要议题为汇率、全球金融安全网、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问题。四大议题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上个月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庆州会议就解决汇率争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所达成协议的后续进展。出席峰会前夕,胡锦涛接受了韩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他表示,此次峰会是首次在新兴市场国家和亚洲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对二十国集团机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方愿同各成员一道,推动首尔峰会继续落实前几次峰会达成的共识,同时体现新兴市场国家和亚洲特色。-10-胡锦涛指出,首尔峰会主要应该抓住以下问题。一是继续本着同舟共济精神和互利共赢原则,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向市场发出二十国集团成员团结一致应对世界经济重大挑战的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巩固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二是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加强国际金融市场监管,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三是推动解决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为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政治支持。四是反对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实现发展回合目标。11月12日下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发布公报:G20将向由市场决定的汇率体系迈进,朝着能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汇率努力,避免货币竞争性贬值,发达经济体应对汇率的过度及无序波动保持警惕。
本文标题:G20峰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72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