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分析(1)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研究员冯飞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概览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形成一个产品种类比较齐全、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的工业体系。从1955年到1998年,中国汽车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表所示。表1单位:辆年份汽车产量合计其他载货汽车越野汽车客车轿车汽车底盘初创阶段195561061000019602257441461714811820984146成长阶段19654054211563265382308013311516196655861142863419970740302142791970871662024847101196210196185851975139800295847760630791018192749719802222885330413553228034/541848321全面发展阶段19811756454442010826119536/34283998619854433771641672369342517211897520711406919905092421298682690984471923148424099057419951452697216289571751917662474303254611618081998162902623029248341940901366553507861195653根据汽车产量增长情况、汽车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战略基本特征的变化,可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初创阶段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是通过国家集中投资和全方位技术引进的方式实现的,其标志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和投产。建国后,由于国内汽车专门人才缺乏,重工业部于1950年8月决定聘请苏联专家承担汽车制造厂的整体设计工作。1953年,在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推动下,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经过短短的三年时间,便建成投产,成为中国第一个汽车生产基地。这种全盘引进的方式不仅为一汽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而且为中国学习和迅速掌握汽车生产技术、积累经验提供了捷径。一汽建成后,先后发展了4吨解放牌、2.5吨越野、红旗轿车等产品,并形成一定生产能力。1958年以后的大跃进期间,全国范围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车配件厂和修理厂仿制和拼装汽车,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第一次“热潮”。到50年代未,中国的汽车制造厂迅速增长到16家,汽车改装厂增加到28家,汽车、特别是载货汽车产量迅速稳步增长,达到两万多辆的水平。中国各地方发展汽车工业的积极性,一方面丰富了中国汽车产品的品种,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载货汽车生产体系(具备轻型、中型、重型载货汽车和各种专用改装汽车的生产能力)、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多种需要,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汽车工业投资的严重分散和浪费、布点混乱,重复生产的“小而全”畸形格局,为以后汽车工业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另外,中国汽车工业未能形成独立开发和研制汽车新产品的能力,零部件工业也比较薄弱。2、摸索成长阶段该阶段从1960年到1980年,跨越了四个“五年”计划,以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的建设为主线。第二汽车制造厂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二个生产基地,1965年开始筹划,由于各种因素干扰,到1975年才建成投产,建设周期长达10年之久。不过,二汽是完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建成的,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以自己的力量设计产品、确定工艺、制造设备、兴建工厂的纪录,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二汽建设中所需的2万多套设备,1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只有1%的关键设备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他均由国内自行研制生产,所以二汽的建设对促进汽车行业及相关产业技术进步,特别是机床行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60年代后期,为满足重型载货汽车需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以及一大批配套厂先后投入建设。进入70年代,在全国汽车供不应求和国家再次下放企业到地方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入第二次高潮。到1976年,全国汽车厂家增加到66个,专用改装车厂增加到166个,其中上海汽车厂形成5000辆以上的小规模生产能力,一批零部件和附配件厂也得到快速发展。到1979年,中国汽车产量己达到19万辆,形成了以载货车和越野车为主体的汽车产品体系。不过,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处于孤立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潮流之外的封闭发展状态,加上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以强调战备为代表的若干次重大决策失误的影响、汽车工业在总量增加,体系完善的同时,使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汽车生产厂家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问题进一步恶化。另外由于多数汽车厂选择在交通不便和无工业基础的山区,专业厂之间的布置也过于分散,不仅增大了建设成本,也制约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3、快速全面发展阶段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进入调整、提高和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工业不但产品数量不能满足要求,产品结构也以中型载货车为主,“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汽车工业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注重了微型车、轻型车和重型车的产品开发,先后建立了一个微型车生产基地(天津汽车厂),两个装配点(柳州拖拉机厂和国营伟建机械厂)和四个轻型车生产基地(东北、北京、南京和西南),并集中投资建成了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神龙、天津夏利等具备15万辆或15万辆以上规模的轿车生产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到80年代中后期,中国载货汽车产量和品种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轿车市场的供需矛盾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到九十年代,中国汽车生产能力比七十年代未增长了几乎10倍,全国汽车年产量1992年首次超过100万辆。1998年汽车产量162.8万辆,世界排名第10位,其中商用车生产112.1万辆,世界排名第3位;轿车生产50.7万辆,世界排名第14位。1992~1998年,全国生产汽车累计984.7万辆,其中轿车234.8万辆,基本满足了国内快速增长的汽车需求。另外,中国汽车工业基本车型形成了6大类120多个品种的较完整体系,各类改装汽车、专用汽车750多种。到1998年全国商用车(货车加客车)产量的轻(包括微)、中、重型车比例为78.5:17.8:3.7,轻型车和微型车比重大幅度上升;全国载货车产量的轻(包括微)、中、重型车比例为67.0:27.7:5.3;全国载货车与乘用车(轿车加客车)的产量比例为40.6:59.4,基本上扭转了改革开放初期汽车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局面。1981年至1998年底,汽车工业总投资额约1560亿元。“八五”期间(1991-1995年)是汽车工业的投资高峰期,全行业投资额达756亿元,约占全国投资总额的1.18%。“九五”前三年(1996-1998年),继续保持强劲的投资势头,三年累计投资达594.8亿元(见表2)。从投资方向看,后期投资力求集中,形成了几个大型企业集团,改变了分散生产的局面。表2汽车工业投资的情况单位:万元时期汽车工业投资额占全国投资总额的比例(%)“六五”时期4443370.56“七五”时期17240700.84“八五”时期75605441.18“九五”时期199619490430.85199720395770.82199819612310.69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1999年另外,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汽车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基本从计划经济格局转变为面向市场、面向用户、开拓经营的市场经济格局。汽车工业的行业管理体制基本从自律性行业管理入手,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需求的营销网络和方便用户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目前正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使用条件,进一步完善营销体系和服务功能,理顺和规范市场秩序。在此过程,汽车工业的宏观管理体制几经调整,正不断向市场化方向迈进。4、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里,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使其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之一。表3工业总产值汽车工业总产值汽车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单位亿元亿元%19577042.980.4219629205.580.611965140214.771.051970211735.41.671975320743.751.361978423763.881.511980515488.421.7219859716235.42.42199023924468.11.96199126625654.12.461992345991034.52.991993484021412.82.921994701761693.62.411995918942042.72.221996995952333.12.3419971137332731.52.4019981190482987.62.51表3的数据表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总体来看在稳步上升。虽然93年到95年这一比重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经济的过热增长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汽车工业的稳定增长势头。中国汽车产量从1990年到1995年增长了几乎2倍就能说明这一点。进入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日益突出,多数行业增长趋缓,汽车工业总产值比重却从95年汁始重新进入稳步增长阶段,这充分说明汽车工业对经济增长具有稳定而有力的带动作用。在绝大多数年份,汽车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趋势高于国民经济的总体增长趋势。特别是90年代以后,汽车工业的增长趋势明显超前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趋势。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这一时期汽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出GDP增长速度平均约4-5个百分点左右。由于汽车工业本身产值规模较大和与前向后向产业关联程度‘很高,它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所发挥的带动作用是比较大的。中国汽车工业与相关工业的关联情况如表4所示。表4汽车相关工业产品钢铁生铁汽油柴油机床轮胎钢化塑料工程塑料油漆汽车工业用量占该产品比率%4-60.7-1.280-902012-1540451110注:表中均为1993数据,系根据《1995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有关数据计算而来。最后,汽车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据统计,1997年,中国汽车工业职工人数197.8万人,相关制造业部门约25万人,能源及材料部门202万人,汽车及其相关产业劳动力总数占全部劳动力的4%左右。如果再考虑与汽车服务业有关的就业人数,这一比例还要大些。所以,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和劳动力的转移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二、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特征1、产出:整车和主要零部件下表是1998年中国汽车工业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表51998年合计整车生产车用发动机汽车配件等企业数(个)2426115561628工业总产值(现价、亿元)2787139298557工业增加值(亿元)66130320181出口(现价、亿元)52132.423固定资产净值(亿元)141867057397利税总额(亿元)197975.365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1999》。总体来看,同90年代初期相比,中国汽车工业的企业数目略有减少,但汽车产量增加了2倍多,工业总产值增加了5倍,工业增加值增长了4倍,固定资产增加了近7倍。其中,客车和轿车产量均增长了十多倍,是增长最快的车型;载货车产量增长了1倍,但近年来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分车型看,重型载货汽车1998年总产量34629辆,占主导地位的四家企业的产量占到总产量的94%左右。中型载货汽车是中国发展最早的汽车产品,90年代初期产销量快速增长,并于1993年达到年产量的最高峰(33万辆)。此后由于市场萎缩和中国汽车工业结构调整,产销量连年大幅度下降,到1998年己不足20万辆。轻型车是在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到1998年产销量达50万辆,占四大商用车产量的43%,而且增长势头颇为强劲。微型车的开发和研制也始于80年代初期,进入90代后增长迅速,到1998年产量超过30万辆,成为与轿车一样拉动中国汽车工业增长的主要
本文标题: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分析(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7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