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届中考语文综合集训三-语言文字运用+小说阅读+文言文阅读
综合集训三__语言文字运用+小说阅读+文言文阅读__[满分:47分][见学生用书P133]一、语言文字运用1.[2019·杭州模拟]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3分)A.在平原上,雪只是偶然地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一到地面就立刻融成水,未尝发出窸窣.(sū)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时的模样。B.逆境给人磨炼的机会,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zhèng)扎奋斗过来的。C.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刷脸”既可进站,扫身份证就能乘车。“无证出行”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社会合作效率.(lǚ)的好思路。D.祖逖率部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因战功显赫遭到朝廷忌惮.(tán),最终,困于东晋朝廷明争暗斗忧愤而死,北伐大业也功败垂成。【解析】B项“挣”应读zhēng;C项“既可”应为“即可”,“率”应读lǜ;D项“惮”应读dàn。2.[2018·杭州西湖区模拟]古诗文名句默写。(12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所谓伊人__,__在水一方__。(《诗经·蒹葭》)(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__再而衰__,__三而竭__。(《左传·曹刿论战》)(3)__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_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4)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__持节云中__,__何日遣冯唐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王湾诗中“__海日生残夜__,__江春入旧年__”与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都寄寓了新旧交替、万象更新的哲理。(6)在学校举办的诗文大赛筹备会上,主持人拟写了一句开场白:“洞庭湖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小明提出可以串联一句台词:“桃花林中无杂树,‘__芳草鲜美__,__落英缤纷__’。”(请选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填写)【解析】前四小题为记忆型默写,注意“谓、衰、遣”等易错字词的书写。后两题为理解型默写,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新旧交替、万象更新”“洞庭湖”“桃花林”等。3.[2019·江苏高邮一模]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3分)A.鄙人的画今天展出,请各位专家评头论足....,多多指导。B.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C.凉山森林火势凶猛,消防员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在所不惜。D.大家的行李在头天晚上就收拾好了,只有他一个人临出发才七手八脚....地忙起来。【解析】A项“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是贬义词,在这里属于褒贬不当。B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这里与语境不符,应用“不以为意”。D项“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这里与“他一个人”矛盾。4.[2019·江苏南京栖霞区一模]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3分)A.近来,栖霞区城市管理局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让绿色低碳融入学生生活。B.随着电视剧《都挺好》的热播,剧中主人公的命运无时无刻都在牵动着广大观众的心。C.数字化转型对中国企业而言,不仅是一场认知与思维的革命,更是一种技术变革。D.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关键在于转换观念,鼓起勇气,迎难而上。【解析】A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后加“活动”;B项否定词运用不当,“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C项语序不当,将“一场认知与思维的革命”与“一种技术变革”调换位置。二、小说阅读[2019·江苏扬州江都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父亲的怪病①医生终于对父亲的病做出了结论,只有三个字:孤独症。②儿子不信:“我爸怎么会孤独?我们一家三口天天都陪着他呀!”③母亲两年前去世。儿子担心父亲一个人住孤单,就带着媳妇和孩子一起搬了回来。好在,父亲家的房子很宽敞,大家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儿子和儿媳妇都是公司高管,他们没空做家务,干脆雇了一个保姆,每天做三顿饭还帮着打扫卫生。④父亲每天除了读书看报,就再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儿子一家三口总是匆匆吃一口早饭就上班上学,中午他们都不回来。父亲闲着没事,就在屋子里散步,他从一个房间巡逻到另一个房间,每个房间都空荡荡的,别无他人,更无事可做了。于是,父亲就盼着夜幕早点儿降临,因为那时儿子一家都会回来,大家可以凑到一起吃一顿热闹的晚餐了。⑤可是,晚餐之后呢,儿子和媳妇各自回房间玩手机,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子去书房写作业,客厅里重新变得空荡荡起来。父亲一个人看电视,很快就会感觉无聊,干脆回卧室去睡觉,就算睡不着,也要继续躺着,因为不躺着和躺着同样无聊。⑥一天晚上吃饭时,电视里反复预告一部最新拍摄的电视剧,儿子说:“听说这部电视剧不错,真想看看。”儿媳妇也说:“咱们一起看吧,这部电视剧中的男女主角,都是我喜欢的演员。”小孙子也跟着起哄:“我也要看,跟爷爷一起看。”儿子就笑着说:“好呀,到时候我们全家一起看。”⑦父亲听了非常高兴,他翻了一下日历,发现那部电视剧将要在七天之后播放。父亲利用这几天的时间,每天出去采购蔬菜和水果,包括各种好吃的零食,把冰箱里塞得满满的。他一次次跟保姆说:“这些天饭菜的花样要多一些,我们全家要一起看电视剧,边吃边看,多热闹。”⑧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扳着手指数呀又数,终于等到了那部电视剧正式播放的日子。保姆按照父亲的吩咐,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儿子下班之后看到晚餐如此丰盛,好奇地问:“老爸,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媳妇也跟着问:“不会是您老人家过生日吧?”父亲摇摇头,笑着说:“今天就是一个普通的日子。”⑨大家坐下来一起吃饭,父亲特意把电视机声音调大了一些,电视不停地插播广告。父亲紧盯着电视。等到电视剧开始播放时,大家都已经吃好饭了。保姆在茶几上摆好了零食,就去厨房洗碗了,儿子和儿媳像往常那样,站起来准备回自己的卧室。⑩父亲十分紧张地问:“你们不看电视吗?”儿子摇摇头说:“我很少看电视的。”父亲又说:“你不是说喜欢这部电视剧吗?”儿子扫了一眼电视屏幕说:“哦,原来这部电视剧要开播了。”儿媳妇立刻说:“我要赶快回卧室,躺在床上用手机看,多舒服。”儿子也说:“我用平板电脑看。”⑪夫妻两个说着就回了房间,父亲急忙抓住正在吃零食的小孙子:“你来陪爷爷一起看电视吧。”孙子却急忙挣脱着说:“爷爷,我真想看电视,可我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写完呢。”说完,他就跑到书房里去了。⑫父亲独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望着茶几上花花绿绿的零食,他忽然站起来关掉电视走了。⑬当天晚上,父亲忽然病了,他说浑身不舒服,儿子赶忙把他送到医院里,可是不管怎么检查都没有发现任何毛病。⑭后来,医生终于对父亲的病做出了结论,只有三个字:孤独症。⑮儿子不信:“我爸怎么会孤独?我们一家三口天天都陪着他呀!”⑯父亲的病,成了怪病。(选自《伴侣》,有改动)5.阅读全文,请根据提示补全对文章内容的梳理。(2分)独自在家,父亲孤单无聊→①→电视剧正式播放的日子,父亲准备了丰盛的饭菜→②→独坐沙发面对零食,父亲孤独失落①__听说要全家一起看电视剧,父亲非常高兴地准备__②__家人要回各自房间,父亲紧张着急__6.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4分)(1)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儿子扫.了一眼电视屏幕说:“哦,原来这部电视剧要开播了。”__“扫”写出了儿子淡漠的神情,表明他很不在意,忘记了前几天说的话。__(2)分析①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__开头两段照应题目,点出“怪病”;采用倒叙,产生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父亲得病经过的讲述。__7.父亲的病怪在哪里?父亲为什么会得孤独症?(5分)__①父亲忽然病了,他说浑身不舒服;②不管怎么检查都没有发现任何毛病;③儿子一家三口陪着父亲,父亲却得了孤独症。原因:虽然儿子一家三口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但他们家人各做各的事,缺少与父亲的相互交流,父亲因为生活和精神的空虚而得上孤独症。__8.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第⑧段画线句,说说这两段文字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4分)【链接材料】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本文:描写父亲的动作“扳着手指”,体现了父亲盼望电视剧正式播放的急切心情,表现父亲盼望与家人的沟通交流,体现了老人的孤独寂寞,呼吁人们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链接材料:采用神态描写(菲利普“不安”“脸色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动作描写(“向旁边走了几步”),是为了躲开于勒,怕他认出自己,又不想让女儿女婿知道,表现他内心的恐惧,表现他的自私、虚伪、唯利是图的特点,抨击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三、文言文阅读[2019·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镜听[清]蒲松龄益都郑氏兄弟,皆文学士。大郑早知名,父母尝过爱之,又因子并及其妇;二郑落拓①,不甚为父母所欢,遂恶次妇,至不齿礼。冷暖相形,颇存芥蒂。次妇每谓二郑:“等男子耳,何遂不能为妻子争气?”遂摈弗与同宿。于是二郑感愤,勤心锐思,亦遂知名。父母稍稍优顾之,然终杀②于兄。次妇望夫甚切,是岁大比③,窃于除夜以镜听卜④。有二人初起,相推为戏,云:“汝也凉凉去!”妇归,凶吉不可解,亦置之。闱后⑤,兄弟皆归。时暑气犹盛,两妇在厨下炊饭饷耕,其热正苦。忽有报骑登门,报大郑捷。母入厨房唤大妇曰:“大男中式矣!汝可凉凉去。”次妇忿恻,泣且炊。俄又有报二郑捷者,次妇力K(置/掷)饼杖而起,曰:“侬也凉凉去!”此时中情所激不觉出之于口既而思之始知镜听之验也。异史氏曰:“贫穷则父母不子,有以也哉!庭帏之中,固非愤激之地。然二郑妇激发男儿,亦与怨望无赖者殊不同科⑥。投杖而起,真千古之快事也!”(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落拓:豪放不拘小节,贫困。此处指科举不顺利。②杀:衰减,不如。③大比:明清时特指乡试。④以镜听卜:用镜听之术来占卜。在除夕夜里抱着镜子偷听路人无意之言,以此来占卜吉凶祸福。⑤闱后:考试之后。⑥殊不同科:绝不能相提并论。9.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1)又因.子并及其妇(A)A.由于B.依靠、凭借C.于是(2)等.男子耳(B)A.等级B.相同,一样C.等待(3)固.非愤激之地(C)A.顽固B.鄙陋C.本来【解析】对于课外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要根据句子的结构或整体的意思进行判断,也可根据教材中学过的词语进行推断。(1)句句意为:由于大儿子的原因,(父母)对大儿媳也很好。从“大郑早知名,父母尝过爱之,又因子并及其妇”的语意中可以判断出“因”这里是“由于”的意思。(2)句句意为:同样是男子。“等”是“相同,一样”的意思。(3)句句意为:本来就不是愤恨激动的地方。“固”是“本来”的意思。10.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此时中情所激/不觉出之于口/既而思之/始知镜听之验也【解析】找出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然后结合句子意思进行断句。本句中“此时”“不觉”“既而”“始知”主语都为“次妇”,“激”“出”“思”为谓语动词。注意这些标志的提示作用及题干要求(限断三处)。11.请根据语境为文中K处选择恰当的字,并说明理由。(2分)__选择“掷”,因为“置”是“放”的意思,而“掷”是“扔”的意思。只有用“掷”才能很好地再现当时次妇得知自己丈夫中举之后,把长期郁闷于胸的不满不平之气释放出来的情景,写活了她扬眉吐气的样子,解气痛快的心理。__【解析】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句意是前提。这句话中“置”和“掷”均为动词,但表示的意思有区别,“掷”有“扔”的意思,次妇掷杖而起,一扫胸中不平之气,一个“掷”字将她扬眉吐气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12.《镜听》与《范进中举》都把科举时代的世事人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请联系两篇文章,分析社会世态的相同点与作者态度的不同点。(3分)__示例:这两个故事都揭示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不管是《范进中举》中的岳父和
本文标题:2020届中考语文综合集训三-语言文字运用+小说阅读+文言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76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