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HSSITCISIC编码比较
HS、SITC、ISIC编码比较中经网上有详细的说明:我国进出口统计使用并公布的商品分类,先后有两种,均参照了有关国际标准分类。1991年及以前参照使用的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二次修订本,1992年及以后海关统计参照使用的是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的《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并从1994年起公布按SITC大类转换的进出口数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共分10类,下分64章,先按商品的不同加工程度、再按商品的不同用途分别归类;《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共分22类,下分98章,先按商品的不同基本原料、再按商品的不同加工程度分别归类。按照SITC统计,有利于经济分析;按照HS统计,则便于国际比较。联合国统计署的商品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Database)①提供了相当全面、完整的商品贸易年度数据,其对产品的分类主要有3个体系:“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和“按广泛经济类别分类”。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InternationalTradeClassification,SITC)于1950年由联合国统计局主持制订、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正式通过,用于统一各国对外贸易商品的分类统计。该体系至今经历了四次修改。最近的第四次修订版(SITCRev.4)于2006年3月由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三十七届会议通过,将贸易产品分为10大类(一位数)、66章(二位数)、262组(三位数)、1023个分组(四位数)和2652个基本编号(五位数)。SITC编码具体明目0粮食及活动物1饮料及烟叶2除燃料外的非食用未加工材料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4动物及植物油、脂肪及蜡5未列明的化学及有关产品6主要按材料分类的制成品7机械和运输设备8杂项制成品9未列入其他分类的货物及交易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CommodityDescriptionandCodingSystem,HS),是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的《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CCCN)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基础上,由世界海关组织编制的关于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的标准目录。通过按照协调制度进行商品归类,海关可以指定海关税则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HS协调制度于1988年实施并于1992年、1996年、2002年和2007年进行了修订。目前实施的是第五版即2007版(HS2007),货物按其加工程度,依原材料、未加工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的顺序排列,包括22大类,97章,5053个六位数产品基本编号。我国从1992年开始采用《协调制度》编制对外贸易统计。按广泛经济类别分类(ClassificationbyBroadEconomicCategories,BEC)联合国统计局制订、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审议通过、联合国秘书处出版颁布,其目的是按照国际贸易商品的主要最终用途或经济类别(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消费品)对国际贸易SITC数据的基本项目编号进行综合汇总。BEC分类采用3位数编码结构。第三次修订本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7大类:食品和饮料、工业供应品、燃料和润滑油、资本货物(运输设备除外)及其零附件、运输设备及其零附件、其他消费品、未列名货品;7大类分为19个基本类,按最终用途汇总为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消费品三个门类。在SITC分类标准中又有第二次修订标准(SITCRev.2),第三次修订标准(SITCRev.3)和第四次修订标准(SITCRev.4)可供选择,其中SITCRev.4的贸易数据自2007年起开始提供,时间长度过短、不适合进行计量分析;SITCRev.2的三位数产品为239种,SITCRev.3为262种。中国的SITCRev.3贸易数据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
本文标题:HSSITCISIC编码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77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