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的生物学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微生物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本大纲所列内容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应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为适应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需要,本大纲在2000年大纲的基础上对讲授内容进行了精选与调整,力求重点突出,反映进展,如总论中重点对正常菌群、基因结构、致病物质基础、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新进展、疫苗的发展等增加了相应内容。各论中对以往重点讲解但目前已少见的疾病如白喉、脊髓灰质炎等的内容做了必要的删减,并对性病的病原、军团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增加了要求。实验教学中增开了新实验内容,以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操作的训练。课堂讲授要求专业名词、基本概念或定义一律用英文,考试命题、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及答题要求用英文。授课方式: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化教学,配合投影片、实物模型等。实验课可配合幻灯片、录相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学时安排供参考,具体教学学时可根据授课要求制定。教材及参考书选用:教材:1.《医学微生物学》贾文祥主编(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参考书:1.OutlineofMedicalMicrobiology,山东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2.MedicalMicrobiology,DavidGreenwood,(15thEdition),科学出版社3.《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新现与再现病原微生物。[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和分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新现与再现病原微生物。[教学学时]1学时。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目的要求]熟悉细菌的大小和形态。掌握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医学意义);细菌L型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了解细菌的营养,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速度及生长曲线。掌握细菌的代谢;专性厌氧菌厌氧生长的原理;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熟悉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意义。掌握菌落、纯培养的概念。[教学内容]细菌的的大小与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不规则形态(衰退型)。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肽聚糖),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意义。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的组成与功能。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化学组成、形成条件,抗原性及致病性。鞭毛的化学组成,抗原性及其与动力的关系。菌毛的性质、种类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芽胞的概念、形成及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细菌的营养:营养物质,营养类型及营养机理。细菌生长繁殖:条件、方式与速度、生长曲线。细菌的代谢:细菌代谢的能量来源,厌氧的原理。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细菌形态结构检查法:(实验课内容)显微镜的使用。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染色标本检查法:单染色。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方法及实际意义。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课内容)培养的方法及条件,常用培养基、生长现象。菌落、纯培养的概念。[教学学时]2学时。第二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目的要求]了解细菌的变异现象及实例。掌握细菌质粒的概念及主要性质,F质粒及R质粒的概念。掌握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的概念。熟悉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及应用。熟悉转位因子的概念。掌握突变、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机理。了解细菌的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教学内容]细菌的变异现象。细菌的遗传物质基础:细菌的染色体,质粒。噬菌体的概念和分布。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抗原性和抵抗力。毒性噬菌体和噬菌体的溶菌过程。温和噬菌体和溶原状态。噬菌体的应用。细菌变异的机理:突变的概念,规律及分子基础。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的概念与实例。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细菌的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教学学时]2学时。第三章细菌的耐药性[目的要求]熟悉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和生化机制。了解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了解细菌耐药性的防治。[教学内容]抗菌药物的种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等。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影响核酸代谢。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遗传机制;生化机制。细菌耐药性的防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教学学时]1学时。第四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目的要求]熟悉感染来源、途径,掌握感染的类型。掌握细菌的致病性,毒力的概念。掌握细菌侵袭力的组成;掌握内毒素、外毒素的性质及其作用,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教学内容]感染来源、感染方式、感染的类型。细菌的致病性:细菌毒力。细菌侵袭力:粘附因子,侵袭机制;细菌毒素:内毒素、外毒素的性质及其作用;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教学学时]2学时。第五章病毒的基本性状[目的要求]掌握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与生物学功能。熟悉病毒的大小与形态。掌握病毒复制周期各步骤的要点。缺损病毒的概念。熟悉病毒遗传变异机理及特点。掌握基因重组、基因重配的概念。熟悉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掌握朊病毒的概念。了解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熟悉病毒灭活的概念[教学内容]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核酸、衣壳、包膜的组成与生物学功能。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DNA病毒与RNA病毒的不同)、成熟与释放(包膜病毒与无包膜的不同);病毒的异常增殖。病毒的遗传变异:病毒变异的现象,病毒突变,病毒基因重组,基因重配,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灭活的概念,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病毒的分类原则。[教学学时]2学时。第六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目的要求]掌握病毒感染的方式,垂直传播,常见的垂直传播的病毒。掌握持续性感染的种类与特点,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的概念和举例。掌握病毒的致病机理(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作用,病毒感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病毒与人类肿瘤的关系。[教学内容]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径:水平传播,垂直传播。病毒感染的类型:显性感染,隐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病毒的致病机理: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作用:细胞作用。细胞膜的改变,细胞凋亡,整合作用,包涵体形成等。病毒与肿瘤。病毒感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免疫病理损伤,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教学学时]3学时第七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感染[目的要求]掌握正常菌群的概念,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机会性感染的概念及感染条件。菌群失调症的概念。熟悉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和分类。[教学内容]正常菌群概念及生理作用,正常菌群在人体的分布与人体的关系。机会性感染的概念及其感染条件。菌群失调症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和分类。[教学学时]1学时。第八章抗感染免疫[目的要求]熟悉抗细菌感染免疫中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特点。胞内菌概念及常见的胞内菌种类。掌握抗病毒感染免疫的特点(非特异因素,适应性免疫)。掌握干扰素定义、种类、抗病毒机制。病毒中和抗体的概念及抗病毒感染作用机制。细胞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机体抗细菌感染的免疫:抗胞外菌免疫的特点,抗胞内菌免疫的特点。抗病毒感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的产生、作用机理及实际意义。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即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补体的作用。细胞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的重要性。CTL、Th,NK、活化巨噬细胞的作用。[教学学时]2学时。第九章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目的要求]熟悉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熟悉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病毒的分离培养,CPE,PFU的概念。[教学内容]细菌学诊断:标本采集,检验程序和方法。血清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标本采集与送检,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细胞培养、鸡胚培养、动物接种。血清学方法: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标记技术。病毒检测的分子生物技术:核酸杂交、PCR、Westernblot。[教学学时]2学时。第十章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目的要求]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熟悉热力灭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范围,掌握高压蒸气灭菌的用途与机理,掌握紫外线杀菌法、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及机理。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及应用。熟悉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及常用生物制品。熟悉病毒疫苗的种类及各自特点。熟悉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的概念。熟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的抗病毒机制及应用价值。[教学内容]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机理、湿热法较干热法的优越性。干热灭菌法:焚烧和热空气。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气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及其应用范围。日光与紫外光的杀菌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及应用。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杀菌机理及其应用。人工主动免疫:概念、疫苗、类毒素、预防接种。人工被动免疫:概念、抗毒素、两种球蛋白等制剂。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特异预防的意义,人工主动免疫(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人工被动免疫。抗病毒制剂:抗病毒化疗剂的抑病毒机制,应用价值。干扰素,中草药。[教学学时]2学时。第十一章微生物基因组学了解微生物基因组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第十二章生物安全熟悉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危害的分级。第二篇细菌学第十三章球菌[目的要求]掌握各种病原性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熟悉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及分类,掌握SPA的概念。了解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感染。熟悉病原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了解其防治原则。[教学内容]概述葡萄球菌:分布,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葡萄球菌A蛋白)、分类、抵抗力。致病性:致病物质(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溶解毒素)、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脓、血等标本的分离鉴定,食物中毒检查,防治原则。链球菌属: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分类。致病性:A族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疾病。肺炎球菌:生物学特点,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柰瑟氏菌属脑膜炎球菌: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淋球菌: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教学学时]2学时。第十四章肠道杆菌[目的要求]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掌握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了解肠道菌的生化反应特点、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概述共性:形态染色、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抵抗力、变异。埃希氏菌属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水及食品卫生学检查标准、防治原则。志贺氏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沙门氏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伤寒的病程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肥达氏反应),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教学学时]2学时。第十五章弧菌属第十六章螺杆菌和弯曲菌[目的要求]掌握霍乱弧菌的形态、培养特点、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微生物学检查及快速诊断方法。了解副溶血弧菌致病特点。熟悉幽门螺杆菌的生物性特点和致病性。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教学内容]霍乱弧菌:形态染色、动力、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溶血性弧菌:形态培养、致病性。幽门
本文标题:微生物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7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