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2007年度,我会在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民政部等上级单位的关怀、指导下,在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带领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会工作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国科协七大会议精神,围绕中医药行业中心工作,结合学会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紧密团结依靠广大会员,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工作作风,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以促进学术发展为己任,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得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综合情况2007年,共举办全国性学术活动83次,交流论文8000余篇;开展继续教育项目66项,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举办科普讲座及科普展览56次,受众达8万余人;表彰先进集体163个,奖励中医药科技人员979名;总会直接发展会员835名;2007年筹措经费724万元。二、主要工作(一)学科建设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学会从分会管理建设入手,认真执行《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约束、管理分会的行为。根据中医药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逐步调整分会设置,加强分会管理,强化分会职能,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使各分会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发挥促进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2007年组织实施了中医内科分会、中药炮制分会等9个分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在2007年度,先后组织筹备成立了中医血栓病分会、中医继续教育分会和中医肾病分会,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学术交流⒈重要学术活动学会进一步明确学术交流的创新导向,先后组织了“纪念‘衡阳会议’25周年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峰会”、“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论坛”等重要的会议,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力,树立了学会的形象,为加强国内外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⒉国内学术会议2007年学会在国内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暨外治特色技术演示大会”等60次学术会议。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学科发展和不同学科间的的交叉与融合。⒊国际学术会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2007年在国内组织了“第二届国际中医肿瘤学术大会”、“防治艾滋病国际学术研讨会”等6次国际学术大会,先后组织专家赴英国、加拿大、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交流,扩大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充分发挥了学术团体在增进国家的民间友好往来中的作用。(三)继续教育与人才培养1.继续教育项目开展继续教育项目66项,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项目内容涵盖了中医临床各科、中医经典、中药、管理等方面;项目层次不仅有针对性的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开办了高级培训班和研修班,还为农村和城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开办了适宜技术专项技能培训班等,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人才对知识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人才培养为了贯彻实施党中央确定的人才强国战略,认真落实吴仪副总理提出的“六名”战略(名院、名科、名医、名厂、名店、名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激励优秀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2007年举办了系列表彰活动,得到了中医药工作者们的一致好评,在行业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1)评选全国中医医院优秀院长为了促进中医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会组织开展了全国中医医院优秀院长评选活动。经过评审专家的最终审核,共评选出全国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优秀院长180人。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为提高中医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组织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评选活动为了更好地继承名老中医药学家的学术思想,做好中医药传承工作,与广东省中医院合作开展了“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评选活动,对丁义江等146位名老中医的高徒进行了表彰。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亲临会场为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并作了重要讲话,给予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以极大的肯定和鼓舞,在行业内产生积极影响。(3)表彰“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为了推动全国女中医师积极投身中医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女学科带头人,开展了“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的评选活动,并在“2007(亳州)中医药发展论坛”上为93位女中医师颁发了证书,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余名优秀中医药工作者参加了会议。(4)表彰全国首届中医护理先进集体2007年9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全国首届中医护理先进集体表彰大会”。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121家单位“全国首届中医护理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近300余名全国各地的中医护理工作者参加了会议。(5)“名院共建、名医培养活动”启动仪式暨“拜师大会”12月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联合举办了“名院共建、名医培养活动”启动仪式暨“拜师大会”,应邀前来带徒的12位国内骨伤界著名的专家均到会参加了大会。本次名师带徒培养周期为3年,学员们将采用“定期会面、口传心授”和“异地传书、答疑解惑”等方法拜师学艺,把名老中医的丰富经验进行整理研究,综合集成分析,掌握规律,使名医经验得到升华。(四)科普工作1.科普宣传我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科普讲座、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参与配合“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1)组织中医药科普专家在具有“小百家讲坛”之称的国家图书馆定期举办系列讲座,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以及大中小学生提供了解中医、走进中医的机会和平台;(2)组织各分会撰写高质量科普论文100篇,并在《中国中医药报》开辟专栏进行刊登,同时在《糖尿病天地》、《养生保健杂志》等学会主办杂志以及《家庭中医药》等科普杂志上设立专栏宣传中医防病治病知识;(3)免费向农村、社区、学校发放有关健康知识、疾病防治的科普宣传材料3000余册;(4)编辑出版科普系列丛书《中医教您一招》、《带您走进中医古籍》,为群众提供了有益的中医科普读物;(5)组织医学专家开展了健康咨询和大型义诊活动,参与群众8万人。2.表彰全国中医药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为了表彰在中医药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开展了“全国中医药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的评选活动。经各省市中医药学会推荐、评审委员会评审及网上公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等42家单位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为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努力开创中医药科普工作新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3.其他形式(1)编纂出版国医英才系列丛书进一步弘扬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国粹,我会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编纂出版了《国医英才系列丛书》,共分《名师与高徒》、《名医与专科》、《名家与好药》三卷,分批推出国内影响较大的部分中医药大家以及围绕他们周围群体的相关绝活,分门别类展示他们独特的仁术、绝术和人格魅力,并通过出版活动加强了学会与专家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会的凝聚力。(2)出版《全国名老中医处方墨宝精萃》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之瑰宝——传统的中医药处方文化,组织编撰了《全国名老中医处方墨宝精萃》,该书将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与书法艺术熔为一体,是我会为名老中医树立形象的一种尝试,也是新时期中医药书籍编撰中的一种全新的形式,目前已由华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五)科技合作我会在坚持非营利性的基础上,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积极与著名企业等单位进行密切的科技合作。如与河北以岭医药集团、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了密切的双赢合作,扩大了学会的影响。(六)奖励中华中医药学会目前设有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科普著作奖和学术著作奖。其中,科学技术奖和李时珍医药创新奖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为了调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两个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授奖一次,在行业内有较高权威性。1.科学技术奖(1)2006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2007年5月,召开2006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等领导为获奖者颁奖。授予一等奖7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3项,授奖人数达500余人。(2)2007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2007年收到各省、市、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各分会等单位推荐项目135项,参评项目的整体科研水平较高,申报人员中不仅有中青年业务骨干,还有中医药界院士和知名专家;国家“863”、“973”、“九五攻关”、“十五攻关”等重大项目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成果代表着我国中医药行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多项研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评审结果将在通过常务理事会后揭晓。2.李时珍医药创新奖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提高我国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中华中医药学会设立了李时珍医药创新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旨在对在中医药自主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2007年是该奖项的首届评审,经过严格的评审和投票,最终评选出了两位李时珍医药创新奖获奖者,评审结果将于近期揭晓。3.科普著作奖科普作品在2005年纳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社会公益类项目的奖励范围。为进一步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繁荣发展我国中医药科普事业,并能够与国家奖励全面对接。中华中医药学会决定举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著作奖评选活动。经过严格的推荐和评审程序,评选出了获奖著作。颁奖大会于2007年9月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会”上召开,会上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共有46部著作获奖,其中一等奖5部,二等奖10部,三等奖31部。4.国家奖励推荐工作(1)国家科学技术奖学会每年向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优秀获奖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据我们统计,从我会设奖以来(2003年)至2006年共有14项成果获国家奖,其中有11项是我会的获奖项目。从国家奖励办网站了解到,2007年又有3项我会推荐的成果通过了评审,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为了宣传国家奖获奖者,号召广大中医药科研人员向他们学习。我会还专门建立了国家奖获奖者奖励机制,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创新首席专家”,2007年有六位专家获此殊荣。(2)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今年我会按时完成了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的推荐工作。向中国科协推荐的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研究所张军教授和中药研究所黄璐琦研究员,已通过了评审和公示。(七)承担政府转移职能⒈标准化工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2007年我会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1)成立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立了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库,收录570名标准化专家,从中570份专家材料中遴选70位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权威专家担任委员,并筹备成立分技术委员会及工作组。(2)制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年7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并已开始筹备全国范围的推广实施工作。(3)开展《中医肿瘤常见病诊疗指南》等8个新的标准化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拨款105万元。完成《中医艾滋病诊疗指南》等15个项目的中期审查。(4)举办中医肿瘤、整脊等标准化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中医药标准化人才。2.期刊工作(1)积极落实期刊审读工作,推进编辑出版质量提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承担了2007年度局主管中医药图书、报纸、期刊的日常集中审读工作,积极申报《中医药图书审核审读办法(试行)》、《中医药期刊审读办法(试行)》、《中医药报纸审读办法(试行)》的修订工作。(2)统一编辑规范标准为向学会主办的各期刊、杂志社转发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的通知”;并协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完成了《中医药编辑手册》的编写出版工作。进一步突出了中医药出版物自身特色,完善了中医药行业的编辑出版准则。(3)优秀期刊评选为提高中医药刊物质量,繁荣中医药学术交流,承办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以岭杯”第三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选活动,最终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36名
本文标题: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81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