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微生物知识及洁净区操作常识6312220555
微生物知识及洁净区操作常识培训*******有限公司品保部过程检查第一章:•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个庞大微观世界生物群体的总称体形微小,结构简单,数量多,分布广。微生物的特点•分布广,种类多•生长旺,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代谢强,转化快微生物的分类按细胞结构的有无,可分为两大类群•非细胞生物(如病毒)•细胞生物(细菌、真菌等)乙型肝炎病毒酵母菌细菌形态构造•细菌形态细菌的结构与生长•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核质体特殊结构——芽孢细菌生长繁殖条件•充足的营养•合适的PH值:7.2-7.6•适宜的温度:嗜温菌为20-40C•必要的气体:CO2和氧气第二章:•消毒与灭菌消毒与灭菌•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热力灭菌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高温杀灭細菌焚烧----最彻底的灭菌方法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方法干烤----加热常用烘箱:用于耐高温的物料、金属、玻璃制品,灭芽孢效果好。135~145℃3~5小时160~170℃2~4小时180~200℃0.5~1小时250℃0.5小时或200以上45mim(热原)遭破坏加压蒸汽灭菌法最有效的灭菌方法121℃20~30分钟煮沸消毒法水煮100℃5分钟(繁殖体)~2小时(芽胞)流通蒸汽消毒法巴氏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反复多次流动蒸汽间歇加热灭菌较低的温度(61℃30分钟)杀灭致病菌是指再常压条件下,采用100摄氏度流通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比较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原因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2、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辐射杀菌法紫外线杀菌机理: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紫外线穿透力较弱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特点:应用范围:空气消毒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用波长200~300nm(253.7nm处杀菌力最强)的紫外线进行灭菌,紫外灭菌灯平均寿命为2000小时,设计为0.4w/m2以上,被灭菌物品离光源不超过1.5米,一般灭菌30min~1h。应用范围:电离辐射包括高速电子、X射线和γ射线如Co60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不破坏其营养成分的灭菌空气的消毒环氧乙烷灭菌,利用其强氧化性,对微生物繁殖体、芽孢有强的灭菌作用。臭氧灭菌:臭氧在常温下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气(O2)及氧原子(O),氧原子对微生物具有的氧化作用。环氧乙烷、臭氧灭菌滤过除菌法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除菌目的滤菌器含有微细小孔0.22微米,只允许液体或气体通过,而大于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能通过适用范围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二、化学消毒灭菌法类别作用机制常用种类酚类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石炭酸醇类蛋白变性乙醇氧化剂氧化、蛋白沉淀高锰酸钾重金属盐氧化、蛋白酶变性红汞、硫柳汞氧化剂氧化、蛋白沉淀过氧乙酸、碘酒表面活性剂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新洁而灭染料干扰氧化、抑制繁殖龙胆紫常用消毒剂种类各种消毒剂的应用种类使用浓度用途石炭酸3%~5%地面、器具表面、皮肤消毒乙醇75%直接接触药物的容器、用具、设备表面、天花、墙面及人手部的消毒(48小时用完)高锰酸甲3%~5%皮肤、尿道、蔬菜、水果消毒红汞3%~5%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硫柳汞3%~5%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过氧乙酸3%~5%塑料、玻璃器材消毒碘酒3%~5%皮肤消毒新洁而灭0.1%手部消毒(48小时用完)0.2%墙壁、地面、地漏、门窗、台面、桌、椅等消毒龙胆紫3%~5%浅表创伤消毒戊二醛2%直接接触药物的容器、用具、设备表面、天花、墙面及人手部的消毒(24小时用完)喷洒甲醛40%适用于空间的消毒双氧水3%~5%容器、用具、设备表面、天花、墙面消毒剂杀菌原理•酒精能使菌体蛋白质脱水变性,常用酒精杀菌浓度为70-75%。•氯的消毒作用,即是HCLO作用,HCLO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至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由于氯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某些酶系统,最终致细菌死亡。•表面活性剂作用:破坏细胞膜,使蛋白质变性。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消毒剂细菌环境种类浓度作用时间菌龄种类有机物温度酸碱度低毒价廉低破坏易贮藏方便有效选择适当的消毒剂第三章:污染的途径及控制措施污染产品的主要途径及应对措施一、污染的概念•在词典中的定义为:当某物与不洁净的或腐坏物接触或混合在一起从而使该物变得不纯净或不适用时,它即受到污染。•简单定义为:当一个产品中存在不需要的物质时,它即受到污染。美国药品法中许多条款,都一再强调防止产品受到污染的重要意义,药品法中明确规定,受到污染的药品应被看做是掺假药。二、污染的形式、特点、危害◆两种最常见的污染形式:尘粒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尘粒污染及其三个特点:▲尘粒的普遍存在:几乎任何物料都能转变成尘粒形式并通过空气流传播到整个药厂。典型尘粒有:泥土、尘埃、沙、棉绒、头发、皮肤、烟雾、金属、喷嚏和咳嗽排出物▲制药企业中大量存在尘粒:每立方英尺(1英尺=0.3048米)的空气中可能含有20万至1千万尘粒。(99%)▲尘粒大小区别很大:大部分尘粒肉眼不能看到,必须用灵敏的测量仪器才能检出,所以容易被忽视。★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污染:细菌得到了必要的养料、水分及合适的温度,一个细菌24小时后可生产出281兆个细菌。污染的危害:•医疗用品被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可归纳为微粒和微生物两方面,一般的讲微粒造成的危害是慢性的,微生物引起的危害上急性反应。(一)微粒对人体的危害•根据大量的研究资料记载微粒物质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如下反映1、可直接造成血管内壁损伤过血管的闭塞,引起局部缺血或水肿。2、微粒侵入组织(肺、脑肾等)在巨噬细胞的包围和繁殖下,引起肉芽肿。3、红细胞集聚在异物上,会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栓塞和静脉炎。4、引起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症状,甚至潜在致癌的危险(二)微生物的危害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作用,活菌和死菌均可引起1、活菌对人体的影响•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即有活菌存在(如化脓性球菌),当这些医疗器械使用于人体时,细菌即可进入血液或无菌组织中生长繁殖,造成继发性感染引起局部脓肿或全身性感染。如菌血症和败血症等。使病人发生高热以及系列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所以无菌器械标准中规定了无菌,即指经消毒灭菌处理后无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无菌检查应为无菌生长2、死菌对人体的影响•污染微生物的医疗器械,虽然用各种方法均可杀死,但它的尸体、碎片以及新陈代谢产物(毒素等)仍存在(细菌的内毒素只有死后才能释放出来)且一般的消毒方法对内毒素没有破坏作用。所以一旦使用此类医疗器械,内毒素首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血管收缩,汗腺停止排汗。使散热减少,同时分解加强,产热升高,体温上升。患者在热源进入体内数分钟到一小时内,突然发冷,寒战,面色苍白,随后高烧,严重者昏迷甚至死亡。热原反应。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及应对措施★空气:是侵袭产品的污染物的主要媒介。◇建立密闭的洁净厂房:这是最有效的战略措施;◇过滤:是控制空气质量的最有效方法。最常见的空气过滤系统之一是层流装置。能达到10,000级和100级洁净度。在层流系统中,HEPA可达到高于99.97%的除尘效果。一个主持生产工作的中层干部,对过滤原理、滤器等级各能力以及比较各类滤器性能的方法等,应具备基本的理解。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及应对措施★水:水是生命物质的组成部分,水中含有微生物赖以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养料。◇水可以分为生水、标准饮用水、纯化水(通过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制得)、注射用水。◇在生产过程中,水是应用最广泛的原料,并且要用来清洗我们的设备、容器、工具。◇最好的措施是对水进行净化:现在最常用的是用二级反渗透法制备纯化水,再通过蒸馏制备注射用水。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及应对措施★表面:(包括包装材料、建筑、设备、原料、容器工具)由于空气中的湿度、所有表面都被包上了一层含水的薄膜、这层薄膜由于静电吸引而饱含尘埃,许多时候,表面还覆盖一层油状物,此油膜易受到尘粒污染。◇清洗:从表面除去泥土和其它微粒,从而阻止污染物聚积和生长的过程。◇消毒灭菌:消灭清洗后常常留在表面的致病菌的过程。◇对于地板、墙壁、设备和容器的有效清洗和消毒灭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及应对措施★人:人是药厂中最不清洁的成份,是最常见的、永不休止的污染源。◇每分钟从人类皮肤中要散发约10,000个微生物。一小粒糖大的头发中能装载4亿个微生物。◇一次咳嗽或喷嚏将把千百万个微生物引入工作环境。◇衣物、发胶、香水、脂粉、耳环、戒指是极好的污染源。◇所有的生产操作及清洁操作都要由人来完成。实施各项关于人员的卫生措施,包括体检及个人卫生第四章:•洁净区控制2007.02.12洁净生产区人员进出程序图进:换鞋脱外衣洗手穿连体工作服手消毒风淋室洁净生产区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出:旁通门穿外衣脱工作服换鞋洁净生产区六步洗手法示意图手消毒无菌服的穿着标准:1.穿衣顺序从上到下,先穿上衣后穿裤子2.遮掩口鼻,眼睛以外其他皮肤不得暴露4.上衣应勒在裤子里5.手套应把衣袖包裹在内6.进入充填室应穿专用鞋套洁净室人员控制•(一)人员卫生高度洁净环境中工作人员卫生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与污染扩散最直接相关的是材料和部件的搬运等,因此,必须经常洗手。特别是咳嗽、打喷嚏、上厕所、吸烟(包括使用鼻烟)之后,以及休息后返回工作之前,都要洗手。手在接触受污染的材料和动物后,也应彻底清洗对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相关人员的卫生要求■每一个人员应对自己个人的清洁卫生负责。■应对每一个与产品生产管理规范工作相关的人员,进行个人卫生的教育和培训。■人员是洁净生产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从人体脱落的表皮细胞是“死”粒子,但上面常常沾有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因此人员要避免接触设备和产品。■除定期进行盆浴或淋浴外,还应定期洗头。从卫生观点看,更提倡淋浴。■包括胡须在内的所有毛发,都要全部遮盖住。■手是一大污染源,手是将污染物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要特别注意手的卫生,尤其是指甲、指甲根部和手上的伤处。■嘴也是一个主要污染源,因此好的口腔卫生到头重要。在洁净室内应尽量避免喊叫或提高说话的声音;也要尽量避免咳嗽和打喷嚏,如果实在避免不了,就避开工作区。■在高度洁净区域工作的人员,应健康状况良好。洁净室内需遵守的纪律保证产品不受污染,在洁净室内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为保证空气不会从高污染区向低污染区(例如生产洁净室外)流动,应遵守的纪律1.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的更衣和洗手程序。2.人员必须经过风淋室或人员缓冲间进出洁净室。3.门不得敞开。4.关门、开门动作要慢,否则空气会从一个区域抽至另一个区域。5.穿过风淋室、缓冲间的门时,应确保在第一道门已关闭时再通过第二道门。人员行为:1.不允许有不当行为。2.人员相对产品而言,应处在正确的位置上,这样污染物才不致落在产品上。3.如何移动或抓起产品,必须事先考虑好。4.洁净室订立自己的“无接触”规则,以保证产品不受污染。5.人员不应靠身体来搬运材料。6.人员在工作时不应说话,否则唾沫会从口罩与皮肤的缝隙处喷出而污染产品。7.工作人员触摸洁净室的表面不是一个好的动作。8.手套在使用期间要考虑对其的清洗和消毒。物料进出洁净区•将送入缓冲间,关闭缓冲间门,脱去外包或进行清洁(去尘、擦净)处理。•洁净区接料人从缓冲间取出物料,关缓冲间门,将物料运至暂存间或指定地点。•物料出洁净区时,将物料送入缓冲间,关缓冲间门。•取料人从缓冲间取出物料,关缓冲间门,即可将物料运至指定地点。物品及工具进入洁净区•进入的工具、仪器、零部件、设备等均应进行擦洗、除尘或除去外包装、消毒等必要的净化处理,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方可放入。•尽量减少使用不易清洁的凹陷或凸出的壁架和设备。•清洁工具应干燥,防止生霉现象
本文标题:微生物知识及洁净区操作常识631222055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8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