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NGO与农村社区发展工作坊方案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LRRC)地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901乡建办公室(100872)电话:010-82509106/62484038邮箱:liangshuming@gmail.com网址:与农村社区发展工作坊一.背景介绍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多数NGO在农村社区开展项目时常会遇到“如何在项目结束后实现原社区的持续发展”的困扰。尽管在项目期内,一般NGO都会选择通过社区村民为主体的项目小组来参与项目的设计、管理、实施、评估等各环节,但经验事实依然是“项目结束社区回归原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考量各相关因素,主要是因为原社区村民的参与度有限,从数量上看,一般的项目小组都是依托少数精英村民来参与——很多时候就是依托村两委,其好处是在开展项目时相对容易,不足是很多村两委并不具有对多数村民的威信,项目结束,原社区的村民组织状况并没有改变。从参与程度看,参与项目小组里的村民更多的是被NGO所带来的资源吸引,对通过项目来实现社区改变的认知和信心不大。更大的社会背景是,在三农问题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期望通过依靠社区原有精英来实现改变或良绅治理可能性有限。通过项目的实施来激发社区的内部变化,以促成原社区村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实现社区内部结构的改善,从而因为村民及其之间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而使社区发生根本的变化,才有可能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外部项目对于农村社区来说,其作用在于激发活力、培养骨干、促成组织化提高。以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为标志,政府对于村民通过组织合作社等方式来提高组织化,从而更好的应对市场风险、传承文化、实现社区综合发展的支持力量在逐渐加强。在此情形之下,不少NGO都在探索通过社区实施项目来提升社区组织化,改善市场冲击造成的农村日益分散化、农民日益原子化、农业日益工业化趋势,改善传统乡土文化日益衰败的趋势,从而促成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区。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及其各类下属分支机构,自2000年以来倡导新乡村建设运动。新乡村建设以“人民生计为本、互助合作为纲、多元文化为根”为基本原则,追求“合作农民、环保农村、生态农业、城乡互助”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农民组织化、生态农业、志愿者培养、社区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期工作坊,希望从NGO参与农村社区工作和农村社区组织化角度开展交流研讨和学习活动,同时希望通过经验分享和学习讨论初步建立基于农村社区工作人员的互助网络。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三.承办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LRRC)四.对象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LRRC)地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901乡建办公室(100872)电话:010-82509106/62484038邮箱:liangshuming@gmail.com网址:农村社区工作人员;2.政府涉农社区工作人员;3.大学生村官;4.关注、研究、参与农村社区发展的各界人士。五.目标1.建立更适合的NGO农村社区工作角色定位;2.交流并提升农村社区工作方法及能力;3.进一步认识农民组织化并提升农民组织化能力;4.初步建立农村社区工作者支持网络。六.参考日程(因部分老师工作较忙,临时可能会有调整,日程以实际执行为准。)日期时间课程设计老师/协作者备注3月25日晚上1900—2030见面会张斌/梁云燕单元一:NGO反思3月26日上午0830—1200NGO在农村社区发展中的作用曹洪民下午1400—1730社工与农村社区关系郭伟和晚上1900—2100交流分享张斌/梁云燕单元二:农村社区工作3月27日上午0830—1200多方促进农村社区发展何慧丽下午1400—1730农村社区工作的另类经验杨云标晚上1900—2100交流分享张斌/梁云燕单元三:农民组织化3月28日上午0830—1200三农问题及其缓解途径温铁军下午1400—1730农村社区组织化的方式选择周立晚上1900—2100交流分享张斌/梁云燕单元四:参观交流3月29日上午0830—1200从小毛驴的试验看农业的未来黄志友午餐在小毛驴市民农园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LRRC)地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901乡建办公室(100872)电话:010-82509106/62484038邮箱:liangshuming@gmail.com网址:—1730从合作社工作角度看农村社区发展王叟民/张可/吴丹晚上1900—2100交流分享张斌/梁云燕3月30日送别张斌/梁云燕七.拟邀老师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被称为“温三农”,多年来从事三农问题及发展中国家的比较研究和乡村建设的试验工作。曹洪民: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司处长,曾在四川仪陇、阿坝等地挂职从事农村社区发展工作。郭伟和: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是中国首届社会工作硕士、博士。长期任教于国内社会工作院系,致力于中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的研究。杨静: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现任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长期关注农村社区发展。周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和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国情分析、现代化进程、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农民合作、农村金融等。何慧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新农村建设实践者;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中共兰考县委常委;曾任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挂职副区长、兰考县挂职副县长。杨云标:安徽阜阳南塘合作社理事长。大学毕业之后回乡从事农村社区工作多年。黄志友: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小毛驴市民农园项目负责人。2003年大学毕业即参加乡村建设工作,在生态农业及农村工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吴丹: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工作人员,有丰富的农村社区工作经验及思考。王叟民: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全国合作事业指导中心主任,长期在项目村庄从事农村社区及农民组织化工作。张可: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顺平试验区秘书长,在顺平参与农村社区发展工作。八.预计费用(注:因非项目支持,本次活动需要参加人员或机构自己负担费用。本费用为预计费用,届时不排除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可能。)项目单位费用/元数量总计备注学习费(老师讲课费用、老师交通费、场地及设备费用等)800/人1人800元材料费(参考资料、光盘、文具)160/人1人160元住宿费60元/人/天5天300元25日-29日晚共计5晚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LRRC)地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901乡建办公室(100872)电话:010-82509106/62484038邮箱:liangshuming@gmail.com网址:元/人/天4天240元26日-29日共计4天参观费(交通费、午餐费)100元/人1次100元合计1600元/人九.时间2011年3月25日—29日,25日报到,29日返回。十.地点报到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901乡建办公室(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工作坊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培训基地(海淀区温泉镇温泉村)住宿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培训基地参观地点:小毛驴市民农园()十一.联系方式电话:010—62484038/82509106传真:010—62484038邮箱:CRRNET@163.com联系人:张斌15101069026梁云燕15035658247网址: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简介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为学校隶属的二级机构,于2005年5月为服务于国家“三农问题重中之重”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调整而成立,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担任中心主任。机构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乡村建设中心。一、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下设以下分支机构:1、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成立于2004年,前身为2001年成立的中国改革杂志社大学生支农调研项目部;致力于农民组织化及农村社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LRRC)地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901乡建办公室(100872)电话:010-82509106/62484038邮箱:liangshuming@gmail.com网址:区文化建设及相关的微观制度改进、大学生志愿者的农村建设行动和农村试验基地的建设工作。2、乡村建筑工作室成立于2004年,从事生态、环保、成本低廉、适合中国不同地方农村的民居建设。3、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成立于2005年,机构前身为2000年开始筹备的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委员会。致力于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的研究与推广、面向打工者的平民教育探索与推广。关注于农村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等方面,力求从教育和文体生活入手,改善农民及城市劳工生存状况,促进工友身心健康,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主要项目点包括农村综合发展实验区之海南石屋农村社区大学、福建安溪福前乡村建设中心和工友社区教育实验点之福建厦门国仁工友之家等。4、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成立于2002年,致力于城市打工青年的精神文化发展和劳工待遇改变。5、国仁绿色联盟成立于2006年,是在各地新乡村建设运动中成立的七家农民合作社的经济联合体,致力于健康农产品的生产与城乡互助模式的探索。6、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前身是因“教授卖大米”而形成的南马庄无公害大米的购米包地小组,是国内首创的、集消费者与生产者合作为一体的、“民有”“民治”“民享”的非赢利机构。7、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成立于2008年,前身为2003年成立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21世纪中国第一所办在农村、免费培训农民、推进乡土知识和科学发展的平民教育学校;致力于各种乡村建设主题的培训、生态建筑与循环农业的研究与示范、城乡互助与都市农业模式的探索。目前主要运营项目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小毛驴市民农园。8、新农村建设试验基地中心有四大新农村建设试验基地:包括河南兰考乡村建设试验基地、河北翟城乡村建设试验基地、吉林梨树乡村建设试验基地、河北顺平乡村建设试验基地。此外,还和地方政府合作,在海南儋州、海口秀英、安徽凤阳、福建永安、福建安溪、浙江瑞安等地,创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LRRC)地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901乡建办公室(100872)电话:010-82509106/62484038邮箱:liangshuming@gmail.com网址:办了新农村建设试验基地。二、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新乡村建设的主要工作中心先后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创办了新农村建设综合试验区和近50个村级的试验点;试验区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为目标,以地方党委政府的农村工作方针和既有经验为基础,在执政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国家战略这条主线下,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以动员广大教师、学生下乡参与艰苦细致的新农村建设草根试验;多次向国务院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归纳报告新农村建设基层试验的情况,呕心沥血地排除万难,实践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国家重大决策服务”的使命。1、项目之一:乡村综合建设初期在河南兰考、河北翟城、吉林梨树、河北顺平形成四个乡村建设试验
本文标题:NGO与农村社区发展工作坊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83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