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RASM-A(LongRangeAnti-ShipMissile)末段攻击CG图,目标是“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从Mk-41中垂直发射的LRASM-A,其光学/红外传感器窗口清晰可见。LRASM-A是AGM-158JASSM(JointAir-to-SurfaceStandoffMIssile)的反舰版。LRASM-A具有比较出色的高波段雷达隐形性能,但受到导弹外形尺寸的限制,并不能有效地反制工作于UHF波段的雷达系统,如MD海军E-2系列预警机配备的AN/APS-120/125/139/145雷达,MediumExtendedAirDefenseSystem(MEADS)地空导弹系统的AESA空情监视雷达SurveillanceRadar。此外,由于雷达反射信号强度与雷达至目标距离的四次方成反比,即便是LRASM-A这样的隐形导弹,遭到高性能对空雷达烧穿的半径仍高达数十海里(参见“防空舰分级系统-续”中的计算,SPY+0级即现役羊皮盾等级的雷达系统可在53海里外实现对F-22的有效追踪),实施末段攻击时,一旦跃出水天线便无所遁形。隐形屏障失效后,速度和机动性便成为突防能力的关键,而基于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LRASM-A恰恰在这两方面表现低劣。受到基本气动布局和发动机功率的限制,JASSM/LRASM-A仅能进行温和的航向调整,无法以大过载蛇形机动挫败敌方的反导防御,较低的飞行速度则为对手提供了相当宽阔的拦截窗口(假定LRASM-A在距目标20海里处被发现,对方反应时间为10秒,则敌舰开始发射拦截导弹时LRASM-A距目标尚有34千米-按LRASM-A飞行速度300米/秒计算,而飞行速度900米/秒的超音速反舰武器此时距目标舰则只有28千米,如果敌舰空导弹巡航速度为900米/秒,并忽略其加速所需时间,那么对LRASM-A实现第一次拦截的位置距离目标舰仍有25.5千米,LRASM-A须继续飞行70余秒方得穿透舰空导弹最小射程环,而900米/秒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遭到首次拦截的位置距敌舰仅14千米,12秒内即可刺穿对方的舰空导弹防御带)。E-2C。MEADS系统的UHF波段AESA空情监视雷达,注意其“巨大”(相对于X波段系统而言)的天线模块。B-1B可在3个旋转挂弹架上携带多至24枚AGM-158,是颇具威胁的反舰武器平台,但LRASM-A本质上不过是上世纪80年代服役的RGM/UGM-109B战斧反舰导弹TomahawkAnti-ShipMissile(TASM)的升级版,虽通过采用隐形技术提高了航渡途中的生存能力(减低遭到战斗机拦截的概率),使用复合制导和自主目标识别技术降低了对第三方情报支持的依赖,却并非某些人想象中能够打破西太平洋战区力量平衡的“神奇武器”。TASM随着SX的解体而于上世纪90年代退出现役,导致MD海军长期依赖AGM/RGM/UGM-84“捕鲸叉”系列执行防区外水面打击任务。1977年开始服役的捕鲸叉与涡喷版YJ-8系列的性能大致相当,射程和突防能力均不理想,已明显落后于时代。MD对TG在西太平洋战区构建的A2/AD网络忧心忡忡,对TG水面战舰的防空能力则不以为然,LRASM-A强调射程而非末段突防能力应该说是合乎逻辑的(作为TG现役水面战舰反导防御核心的HHQ-16武器系统弹药基数偏低,且雷达性能不甚理想),然而这也意味着其技术保鲜期将不会太长。缺乏第三方情报支持而被迫自主搜索目标时,LRASM-A的雷达系统需要(相对而言)长时间开机,从而易于遭到敌方的电子对抗软杀伤。用于确认目标的红外/光学成像传感器则是战术激光武器的天然猎物。UGM-84出水瞬间。罕见的岸舰版“捕鲸叉”。LRASM-B概念图。类似于毛熊P-700/800的头部进气构型也颇具吸引力。LRASM-B超音速反舰导弹项目于2012年1月遭到撤销。MD海军“进攻性水面战”OffensiveAnti-SurfaceWarfareOASuW项目预算,计划在2013-2018年间投入11.261亿美元开发“捕鲸叉”的替代型号。基于成熟武器的LRASM-A尽管存在诸多缺陷,却是成本最低,进度最快的选择。由于其所可投射的能量密度受到技术水平,大气吸收,恶劣天气等诸多因素限制,激光武器的“硬”杀伤效能并不理想,舰队防空的重任仍将主要由导弹武器承担。然而激光武器可有效地摧毁/致盲光学/红外制导系统,是反舰导弹复合制导化时代的舰空武器系统所不可或缺的“软”杀伤利器。
本文标题:LRASM-A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85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