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LS-0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秀山县余家片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新建道路工程一期LS-01第1页共13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及建设条件本项目名称为秀山县余家片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新建道路工程一期,此次设计共分为两段,即Ⅰ段道路、Ⅱ段道路,均定义为农村公路。Ⅰ段道路标准路幅宽9.5m,道路全长1578.006m,参照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20Km/h;Ⅱ段道路标准路幅宽4.5m,道路全长364.828m,参照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5Km/h。结合道路两侧后期土地开发利用,本次道路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雨)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等,共一册。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院签定的设计合同;工程区域1:500实测地形图(电子版本);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2.2技术标准、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B05-2004《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JTG/TC10-200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D62-2012《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15《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TG/TD81-2006《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现行其他相关规范、规程2.3采用的技术标准秀山县余家片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新建道路工程一期LS-01第2页共13页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Ⅰ段道路Ⅱ段道路1道路等级参照四级公路参照四级公路2设计年限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15年,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0年。3设计速度20km/h15Km/h4标准路幅9.5m4.5m5道路长度1578.006m420.266m6最大纵坡7.8%9.0%7最小圆曲线半径60m15m8最小竖曲线半径凹:400m凸:600m凹:250m凸:450m9停车视距≥20m≥15m10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BZZ-100型标准车3、设计概要3.1平面设计Ⅰ段道路呈南北走向,起点顺接八号路,起点桩号K0+000(X=49436.005,Y=99735.970),终点桩号K1+578.006(X=48090.823,Y=99995.438),路线全长1578.006m。全线共设七处圆曲线,半径分别为60m、150m、70m、160m、150m、150m、100m。Ⅰ段道路全线按规范要求设置超高加宽。在半径为160m时设置超高1.5%。在半径为60m、70m、100m、150m、160m、200m时,加宽值分别设置为1.4m、1.4m、1.2m、0.9m、0.9m、0.9m。由于全线没设缓和曲线,超高加宽渐变段设在紧接圆曲线起点或终点的直线上,缓和段长度按规范取值,具体设计详见相关图纸。Ⅱ段道路起点与Ⅰ段道路相交,起点桩号K0+000(X=48205.445,Y=99960.374),终点桩号K0+364.828(X=48220.454,Y=99873.393),路线全长420.266m。全线共设5处圆曲线,半径分别为15m、50m、15m、50m、50m。Ⅱ段道路全线无超高设计,按规范要求设置加宽。在半径为15m、50m时,加宽值分别设置为1.25m、0.6m。由于全线没设缓和曲线,加宽渐变段设在紧接圆曲线起点或终点的直线上,缓和段长度按规范取值,具体设计详见相关图纸。3.2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以满足行车要求、道路排水、管线布置等要求为原则,并结合地形、地貌及周边地块开发情况,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设计。本次纵断面设计结果如下:Ⅰ段道路起点设计标高为381.798(与八号路道路标高顺接),道路终点设计标高428.988。全线设14处变坡点,纵坡依次为1.2%、-3.0%、0.6%、5.5%、1.5%、6.0%、0.5%、7.8%、2.7%、6.0%、1.3%、2.628%,最大纵坡7.8%,最小纵坡0.5%,最小凹型竖曲线半径为400m,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为600m。相关指标满足规范要求。Ⅱ段道路起点设计标高为425.770(与Ⅰ段道路标高顺接),道路终点设计标高457.800。全线设4处变坡点,纵坡依次为-1.5%、9.0%、4.5%、9.0%、4.0%;最小凹型竖曲线半径为250m,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为450m。3.3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原则:道路横断面设计在保证交通要求前提下,尽量作到经济可行,布置合理美观,与道路的功能要求及景观要求相结合。Ⅰ段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秀山县余家片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新建道路工程一期LS-01第3页共13页1.5m(人行道)+3.25m(车行道)+3.25m(车行道)+1.5m(人行道)=9.5m。I段道路测设线位于车行道中心,车行道采用1.5%的双向路拱横坡;人行道横坡为2%。Ⅱ段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0.5m(土路肩)+3.5m(车行道)+0.5m(土路肩)=4.5m。Ⅱ段道路测设线位于车行道中心,车行道采用2.0%的单路拱横坡;土路肩横坡为3.0%。3.4路基设计严格遵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进行路基设计。(1)填方路基本项目填方最大边坡高度H≤8米,边坡坡率采用1:1.5。(2)挖方路基本项目挖方最大边坡高度H≤8米,I段道路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1,Ⅱ段道路(岩质边坡)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0.5。(3)低填浅挖路基对于零填零挖路基的处理,由于土质成分含水量较大,一般土质挖方路段路床顶面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进行超挖回填碾压,或采取其他工程措施处理,使之达到设计的要求,换填厚度为≥80cm砂砾或碎石等透水性材料,具体详见《低填浅挖路基设计图》。(4)半填半挖路基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为减小路基非均匀沉降,应进行路基横向、纵向填挖交界处理,具体详《填挖交界处治图》。(5)特殊路基处理当软土层较浅(H2.0m)或局部少量软基时,采用全部挖除,换填挖方中石方进行处理。当软土层较深(H=2.0~4.0m)时,采用清表后片石挤淤处理。清表后,用重型压路机将片石压入软基中,并反复碾压直到路基稳定。压实后要求表面无明显轮痕,表面密实,无弹簧现象;当软土层较深(H4.0m)且路堤高度较高(10m)时,采用深层处治措施进行软基处理。具体详《软土路基处理图》。3.5路面设计路面结构计算中以轴载100kN的双轮单轴为标准轴载,采用设计弯沉,容许拉应力,容许剪应力控制。本次设计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如下:路面设计年限:10年累计标准轴次:2.6×106,属于轻交通等级路面设计弯沉值:29.5(0.01mm)3.5.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上面层: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厚4cm0.3~0.5Kg/m2改性乳化沥青稀浆粘层下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厚6cm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0.6cm0.7~1.5L/m2透层油秀山县余家片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新建道路工程一期LS-01第4页共13页基层: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厚20cm底基层: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厚20cm。3.5.2防滑设计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纵坡大于5%的下坡路段,在其表层进行间断性地加铺一层薄层抗滑层材料,厚度控制在5mm左右,铺筑间距5m,其平面布置及铺装结构如下图所示。防滑设计适用于道路纵坡大于5%的下坡路段。本次需加铺薄层抗滑层的范围为I段道路K0+280~K0+365、K0+520~K0+670、K0+770~K0+900、K1+000~K1+170路段左幅,Ⅱ段道路K0+020~K0+160、K0+227~K0+407路段全幅。薄层抗滑层材料铺装结构图如下图所示:①②③①优质(耐磨、粗糙)碎石(3~5mm);②CRM抗滑层材料(3~5mm);③沥青砼3.6边坡防护本项目土质边坡均采用喷播植草防护,岩质边坡段落较短主要分布在Ⅱ段道路,岩质边坡严格按照规定坡率开挖,考虑节约造价,岩质边坡不进行防护处理。3.7附属工程(1)人行道人行道面层采用彩色人行道透水砖15×25×6cm,其下设3c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15cm。人行道上必须设置连续的盲道,行进盲道宽50cm,在交叉口处须设置残疾人坡道。(2)路缘石、路边石路缘石采用芝麻灰花岗岩预制,尺寸15×35×100cm,高出车行道路面10cm。路边石采用芝麻灰花岗岩预制,尺寸10×15×100cm。(3)波形护栏为保证行车安全,Ⅱ段道路在临崖一侧设置波形护栏,设置段落为Ⅱ段道路左侧K0+130~K0+210段、右侧K0+150~K0+420.266段及Ⅱ段道路终点停车坪四周,波形护栏大样详见《波形梁护栏一般构造图》。(4)排水沟、边沟本次设计排水沟、边沟考虑采用M10浆砌Mu20块(片)石,结构尺寸及布置段落详见《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5)无障碍设计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进行无障碍设计,具体详《无障碍设计图》。3.8涵洞设计在I段道路桩号K0+158处跨域现状沟渠,为保证沟渠排水顺畅,在此处设置一涵洞,涵洞类型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涵洞尺寸为1-3×1.5m。具体说明及设计详见相关图纸。四、施工要点秀山县余家片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新建道路工程一期LS-01第5页共13页4.1路基设计4.1.1质量标准土质路基填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路床采用不小于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CBR)(%)压实度(%)四级公路支路填方路层基上路床0~305≥94下路床30~803≥94上路堤80~1503≥93下路堤150以下2≥90零填及挖方路基0~305≥9430-803--路基平整度:≤15mm中线高程:+10mm,–20mm中线偏位:≤30mm横坡:±0.3%且不反坡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验收弯沉值l0填挖分类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潮湿、中湿路基≥30MPa≤323.6干燥、石质路基≥40MPa≤252.94.1.2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中。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4.1.3挖方路基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当边坡为石方时,石方爆破应以小型爆破、控制爆破或静态破碎为主。宜采用综合开挖法施工。在接近设计坡面1m范围以内应采用人工开挖,以保护边坡稳定和整齐,爆破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应及时清除整修。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应填筑碎石或砂卵石。4.1.4填方路基(1)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泥炭、淤泥、冻土
本文标题:LS-0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85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