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pkpm的技巧心得——学结构的兄弟们不要错过来源:臧青的日志《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讲义(1)目录第一章:砖混底框的设计(一)“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三)“底框结构剪力墙侧移刚度是否应该考虑边框柱的作用”(四)混凝土墙与砖墙弹性模量比的输入(五)砖混底框结构风荷载的计算(六)砖混底框不计算地震力时该如何设计?(七)砖混底框结构刚度比的计算与调整方法探讨第二章:剪切、剪弯、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三种刚度比的计算与选择(一)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理解与应用(二)剪切刚度的理解与应用(三)剪弯刚度的理解与应用(四)《上海规程》对刚度比的规定(五)工程算例(六)关于三种刚度比性质的探讨第三章: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计算(一)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底部倾覆力矩的计算(二)带框支结构短肢剪力墙的计算第四章:多塔结构的计算(一)带变形缝结构的计算(二)大底盘多塔结构的计算第五章:总刚计算模型不过的主要原因(一)多塔定义不对(二)悬空构件(三)铰接构件定义不对第六章:错层结构的计算(一)错层结构的模型输入(二)错层结构的计算第七章:PKPM软件关于砼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一)规范要求(二)工程算例(三)SATWE软件的计算结果(四)注意事项(五)如何判断“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第八章:梁上架柱结构的荷载导算(一)工程概况(二)内力分析第九章:如何选择剪力墙连梁的两种刚度模型(一)剪力墙连梁变形的相对位移(二)结论第十章:板带截面法计算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一)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计算方法(二)有限元法计算的问题(三)板带截面法的特点第十一章:弹性楼板的计算和选择(一)什么是弹性楼板(二)弹性楼板的选择与判断(三)四种计算模式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五)工程实例第十二章:斜屋面结构的计算(一)斜屋面的建模(二)软件对屋面斜板的处理(三)斜屋面结构的计算(四)工程实例第十三章:次梁按主梁输和按次梁输的区别(一)导荷方式相同(二)空间作用不同(三)内力计算不同(四)工程实例第十四章:不规则结构方案调整的几种主要方法(一)工程算例1(二)工程算例2第十五章:用SATWE软件计算井字梁结构,为什么其计算结果与查井字梁结构计算表相差很大?(一)计算假定不同(二)计算假定不同的结果(三)工程算例(四)砖混结构,井字梁楼盖,如何计算?第十六章:JCCAD软件应用中的主要问题(一)地质资料的输入(二)荷载的输入(三)筏板基础的输入(四)弹性地基梁基础第十七章:基础的计算(一)联合基础的计算(二)砖混结构构造柱基础的计算(三)浅基础的最小配筋率如何计算?(四)基础重心校核(五)弹性地基梁5种计算模式该如何选择?(六)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筏板基础时,倒楼盖和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计算结果差异很大,为什么?(七)为什么同一个梁式筏板基础,采用梁元法计算和采用板元法计算二者之间会相差较大?(八)基础沉降计算时,为什么会出现沉降计算值为0?(九)基床反力系数K值的计算(十)单桩刚度的计算第十八章:钢结构(一)Mu<1.2Mp何意?如何解决?(二)节点域不满足要求何意?如何解决?(三)门式刚架结构,柱子的截面很大,应力比也很小,为什么柱长细比总不能满足要求?第十九章:其它问题(一)结构周期比的计算(二)为什么SATWE软件在调整0.2Q0系数时要默认最大值为2.0?如果想突破最大默认值该怎么办?(三)为什么有时候弹性板下的位移值小于刚性板下的位移值?(四)模拟施工1、模拟施工2和一次性加载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五)如果地震加速度值不是规范规定中的值该怎么办?(六)砼柱的单、双偏压计算该如何选择?(七)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该如何选择?(八)结构振型数的选取(九)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该如何填?(十)底部加强区起算层号该如何填?(十一)结构基本周期是什么意思?该如何填?(十二)一根砼柱托两根不在同一条轴线上的梁该如何实现?(十三)砼剪力墙暗柱为什么会超筋?(十四)剪力墙边缘构件,钢筋配筋面积太大怎么办?(十五)如何解决人防地下室工程梁延性比超限问题?(十六)斜支撑输入中的常见问题(十七)SATWE软件中“强制执行刚性板假定”是何意?该如何选择?(十八)何时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十九)SATWE和TAT软件中“底层柱墙最大组合内力”里的值是设计值还是标准值?可否作为基础设计依据?第一章砖混底框的设计(一)“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⑴由于墙梁的反拱作用,使得一部分荷载直接传给了竖向构件,从而使墙梁的荷载降低。⑵若选择此项,则程序对所有的托墙梁均折减,而不判断该梁是否为墙梁。(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⑴若选择此项,则则程序自动判断托墙梁是否为墙梁,若是墙梁则自动按照规范要求计算梁上的荷载,若不是墙梁则按均布荷载方式加到梁上。⑵若同时选择“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两项,则程序对于墙梁则执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对于非墙梁则执行“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三)“底框结构剪力墙侧移刚度是否应该考虑边框柱的作用”若选择此项,则程序在计算侧移刚度比时,与边框柱相连的剪力墙将作为组合截面考虑。否则程序分别计算墙、柱侧移刚度。一般而言,对混凝土抗震墙可选择考虑边框柱的作用,对砖抗震墙可选择不考虑边框柱的作用。(四)混凝土墙与砖墙弹性模量比的输入⑴适用范围:混凝土墙与砖墙弹性模量比只有在该结构在某一层既输入了混凝土墙,又输入了砖墙时才起作用。⑵物理意义:混凝土墙与砖墙的弹性模量比。⑶参数大小:该值缺省时为3,大小在3~6之间。⑷如何填写:一般而言,混凝土墙的弹性模量是砖墙的10倍以上。如果是同等墙厚,则混凝土墙的刚度就是砖墙的10倍以上。但实际上,在结构设计时,一方面混凝土墙的厚度小于砖墙,从而使混凝土墙的刚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在实际地震力作用下混凝土墙所受的地震力是否就是砖墙的10倍以上还是未知数,因此我们不能将该值填得过高。(五)砖混底框结构风荷载的计算⑴TAT软件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⑵SATWE软件不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需要设计人员在特殊风荷载定义中人为输入。(六)砖混底框不计算地震力时该如何设计?⑴目前的PMCAD软件不能计算非抗震的砖混底框结构。⑵处理方法:①设计人员可以按6度设防计算,砖混抗震验算结果可以不看。②砖混抗震验算完成后执行SATWE软件进行底框部分内力的计算。⑶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①一般来说,砖混底框结构,按6度设防计算时地震力并非控制工况。②对于构件的弯矩值,基本上都是恒+活载控制;剪力值,有可能某些断面由地震力控制,但该剪力值的大小与恒+活载作用下的剪力值相差也不会很大。直接用该值设计首先肯定安全,其次误差很小。③如果个别构件出现其弯矩值和剪力值由地震力控制,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结构的外围构件中。设计人员或者直接使用该值进行设计,误差不大,或者作为个案单独处理。(七)砖混底框结构刚度比的计算与调整方法探讨(A)规范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1.8条第3款明确规定: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1.8条第4款明确规定: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部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B)规范精神⑴由于过渡层为砖房结构,受力复杂,若作为薄弱层,则结构位移反应不均匀,弹塑性变形集中,从而对抗震不利。⑵充分发挥底部结构的延性,提高其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抗变形和耗能能力。(C)PMCAD对混凝土墙体刚度的计算⑴对无洞口墙体的计算①如果墙体高宽比M1.0,则只计算剪切刚度,计算公式为(略)②如果墙体高宽比M1.0,则需计算剪弯刚度,计算公式为(略)⑵对小洞口墙体的计算①小洞口墙体的判别标准α=(略)≤0.4②目前的PMCAD软件,对于砖混底框结构,只允许开设小洞口的剪力墙。对于α≥0.6或洞口高度大于等于0.8倍墙高的大洞口剪力墙,则只能分片输入。③PMCAD软件根据开洞率按照《抗震规范》表7.2.3乘以墙段洞口影响系数计算小洞口剪力墙的刚度。(D)工程算例:(例子还有图形等,未录入)本例通过不改变剪力墙布置而用剪力墙开竖缝的方法来满足其刚度比的要求。(略)(E)设竖缝的剪力墙墙体的构造要求⑴竖缝两侧应设置暗柱。⑵剪力墙的竖缝应开到梁底,将剪力墙分乘高宽比大于1.5,但也不宜大于2.5的若干个墙板单元。⑶对带边框的低矮钢筋混凝土墙的边框柱的配筋不应小于无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框架柱的配筋和箍筋要求。⑷带边框的低矮钢筋混凝土墙的边框梁,应在竖缝的两侧1.5倍梁高范围内箍筋加密,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⑸竖缝的宽度可与墙厚相等,竖缝处可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块填入,并做好防水。(F)底部框架-剪力墙部分为两层的砖混底框结构,可以通过开设洞口的方式形成高宽比大于2的若干墙段。注:本条因为文字编辑的原因略去了一些公式,这些公式可以从其他一些书上看到。第二章剪切、剪弯、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三种刚度比的计算与选择(一)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理解与应用⑴规范要求:《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4.4.2条均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⑵计算公式:Ki=Vi/Δui⑶应用范围:①可用于执行《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4.4.2条规定的工程刚度比计算。②可用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二)剪切刚度的理解与应用⑴规范要求:①《高规》第E.0.1条规定: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γ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2。计算公式见《高规》151页。②《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于2。其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按照条文说明可以采用剪切刚度。计算公式见《抗震规范》253页。⑵SATWE软件所提供的计算方法为《抗震规范》提供的方法。⑶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E.0.1条和《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三)剪弯刚度的理解与应用⑴规范要求:①《高规》第E.0.2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可采用图E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E.0.2)计算。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e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γe不应大于1.3。计算公式见《高规》151页。②《高规》第E.0.2条还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60%。⑵SATWE软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高位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⑶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E.0.2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四)《上海规程》对刚度比的规定《上海规程》中关于刚度比的适用范围与国家规范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⑴《上海规程》第6.1.19条规定: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楼层刚度的1.5倍。⑵《上海规程》已将三种刚度比统一为采用剪切刚度比计算。(五)工程算例:⑴工程概况:某工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共27层(包括二层地下室),第六层为框支转换层。结构三维轴测图、第六层及第七层平面图如图1所示(图略)。该工程的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3g。⑵1~13层X向刚度比的计算结果:由于列表困难,下面每行数字的意义如下:以“/”分开三种刚度的计算方法,第一段为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算法,第二段为剪切刚度,第三段为剪弯刚度。具体数据依次为:层号,RJX,Ratx1,薄弱层/RJX,Ratx1,薄弱层/RJX,Ratx1,薄弱
本文标题:pkpm的技巧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87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