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汽车覆盖件模具翻边整形模设计标准
Q/SZSJ2080402.4—2005通用模具结构第4部分:翻边整形模2005-04-18发布2005-04-18实施Q/SZSQ/SZSJ2080402.4—2005I目次前言................................................................................III1范围................................................................................22冲压力的计算23工作行程34凸模托料面的设计85压件器的强度设计106压件器与凹模分界的设定117翻边整形模刃口的种类及使用138翻边顶出器的安装标准219退料块及定位块的形状2510翻边变形对策2611铸件壁厚设计28Q/SZSJ2080402.4—2005IIQ/SZSJ2080402.4—2005III前言本标准是Q/SZSJ2080402《通用模具结构》系列标准中的一部分,该系列标准包括以下五个部分。Q/SZSJ2080402.1-2005通用模具结构第1部分:基本规则Q/SZSJ2080402.2-2005通用模具结构第2部分:拉延模Q/SZSJ2080402.3-2005通用模具结构第3部分:修边冲孔模Q/SZSJ2080402.4-2005通用模具结构第4部分:翻边整形模Q/SZSJ2080402.5-2005通用模具结构第5部分:斜楔模本标准从2005年4月18号起实施。本标准由技术部整车模具研究室提出。本标准由沈阳中顺汽车有限公司总师办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技术部整车模具研究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批准人:Q/SZSJ2080402.4—20051Q/SZSJ2080402.4—20052通用模具结构第4部分:翻边整形模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汽车覆盖件翻边整形模的技术要求冲压力的计算弯曲成形力的计算压料力压料力一般为压弯力的15%-30%P为冲压开始点的压料力外板:P=0.3PZ(N)内板:P=(0.15-0.2)PZ(N)Q/SZSJ2080402.4—20053弹簧等压力源尽量设在成形部位附近视压料板形状确定是否兼负平衡作用,如存在平衡力的因素,压料力应大于计算压力。上弹簧压料和下气垫压料同时使用时,主要考虑向下翻边时的上压料力。内板件在成形时,如有向外拉料的可能时(如图2),应加大压料力,计算方法与外板相同。弯曲整形力的计算弯曲整形力P=F*qF:为整形部分的投影面积(mm)q:为整形所需的单位压力(MPa),见数据表2:材料材料厚度材料材料厚度<33-10<33-1008-20号钢80-100100-1208TiL120-150150-18020-35号钢100-120120-15010TiL150-180180-210工作行程翻边行程平面及断面形状为直线时,制件末端距凹模圆角R切点3mm,如图3Q/SZSJ2080402.4—20054翻边线为折曲线时,在冲压方向上保证翻边行程L不变。翻边凸缘宽度不等时,按照翻边宽度最宽处考虑,压入深度沿冲压方向同时开始翻边。折弯线和翻边在同一条线上时折弯部比翻边高度深时,L>l1压入深度取L值。Q/SZSJ2080402.4—20055图1——翻边高度超出折弯线时,压入深度渐渐变化。图2——凹模端部弧度大的情况下,如图所示加出余量:图3——翻边线变化大,一个冲压方向不能成形,要分成两序完成,两序相接处最少要重合40mm。Q/SZSJ2080402.4—20056图41.1压件器工作行程计算图5Q/SZSJ2080402.4—20057图6Q/SZSJ2080402.4—200582凸模托料面的设计2.1托料面的结构尺寸(厚度方向)表1——托料面设计时,应注意方便制件的取放。——不会引起制件变形的部分,可沿形空开最小10mm(见下图左)。图7——压料面的符型区应与托料面对应,可比凸模托料面小5-10mm(见上图右)。——在产生回弹的部位,压件器不要让开。图8Q/SZSJ2080402.4—200592.2凸模托料面不能挖空的情况——整形或二次拉深时,凸模不要挖空,如下图:凸模设计不合理,托料面不应掏空图9——狭窄的件和狭窄的部位不要挖空。——制件回弹大与模面不符型时不要挖空。2.3应预测翻边整形时的压料效果,必要时,应加大相应的托料面和压料面。图10Q/SZSJ2080402.4—2005103压件器的强度设计3.1压件器的材料一般为HT250,需用压件器成形时材料为HT300或合金铸铁。3.2有推力作用于压件器上时,要注意刚性,图为厚度最薄尺寸(铸铁件时)图113.3强度弱时采用铸钢或增设钢质镶块。图123.4压件器需墩死时,其与上模的接触面应加大,断面面积小的部位的底面必须接触到底板;断面强度弱的部分,底面必须与底板接触。图13Q/SZSJ2080402.4—2005113.5压件器的导向3.5.1利用导板导向(中型和大型模具),利用小导柱/导套导向(中小型模具)。利用刃口导向(小型模具)图144压件器与凹模分界的设定4.1翻边圆角R≤1时:图15Q/SZSJ2080402.4—2005124.2翻边圆角R1时:图164.3倾斜的场合图17Q/SZSJ2080402.4—2005134.4整形翻边时表25翻边整形模刃口的种类及使用5.1采用规定料厚1.5mm以下:凸模镶块采用T10A,凹模镶块采用T10A。料厚1.5mm以上(含1.5mm):凸模镶块采用Cr12MoV,凹模镶块采用Cr12MoV。Q/SZSJ2080402.4—2005145.2翻边凹模标准形式5.2.1铸造镶块形式——B≥1.5*A——A>60mm时设加强筋,凹模圆角需标注于模具图上。图185.2.2钢材镶块形式——一般B≥1.5*A。——A不小于40mm。——C及凹模R一定要在图纸中指出。图19Q/SZSJ2080402.4—2005155.2.3铸块+镶块形式——B≥1.5*A。——凹模R一定要在图纸中指出。螺孔不应透出有效型面。图205.2.4凹模刃口——标准刃口(即使翻边高度不同,刃口原则上也一样)图21Q/SZSJ2080402.4—2005165.2.5镶块及铸造镶块凹模的大小尺寸——为了易于搬运及研合,单个镶块质量应小于30kg。图22——铸造镶块长度L≤450mm,锻造镶块L≤300mm。5.2.6凹模反侧——反侧的设置标准:在压弯翻边中,受到很大的力时加反侧。——翻边(压弯)凹模除螺钉销钉固定外,还要设键。图23Q/SZSJ2080402.4—200517——翻边(压弯)凹模除螺钉销钉固定外,采用挡墙结构。图24——翻边(压弯)凹模除螺钉销钉固定外,采用直接反侧块。图25Q/SZSJ2080402.4—2005185.3凹模的分块5.3.1凹模的分块分别取决于凹模形状、重量、长度及钳工配间隙工艺,具体如下述:——为了制造容易,在平面上的直线部分块,在θº及R小时在R之切点以外的附近分块。(以使钳工修角容易)图26——凹模端头为尖角时,沿产品终止点加出a尺寸,改成图式形状。图27在断面形状上的镶块分块参照下面两种情况:A)翻边线倾斜30º以下时:图28Q/SZSJ2080402.4—200519B)翻边线倾斜30º以上时:图29——凹模镶块必须有挡墙或止退键。图30——卸压件器需先卸凹模时,应在凹模上涂红漆,并在图上加以指示。此种结构尽量不选用。图31Q/SZSJ2080402.4—2005205.4角部翻边,凹模磨损较严重,应注意以下事项:5.4.1收缩翻边(收缩率15%以上),凹模角部镶钢口。图32根据型面起伏决定钢口镶块的结构形式:图33下图结构,翻边高不足10mm时,可以不要镶块钢口。图34Q/SZSJ2080402.4—2005215.4.2伸长翻边(伸长率15%以上),凹模工作表面需硬化处理。伸长率=(L-l)/l*100%图356翻边顶出器的安装标准6.1翻边顶出器的使用条件:配置翻边退料板时要考虑以下因素:——制件转弯部位。——取得退料平衡的位置。——刚性好的部位。——封闭翻边时(封闭翻边长度在3mm以下,不是变薄翻边时,不设顶出器)。图36——翻边有夹件(包凸模)倾向时使用。——收缩翻边时使用。图37Q/SZSJ2080402.4—200522——伸长翻边时使用。——形状变化大时使用。图38——孔翻边(内圆翻边)时使用6.2翻边顶出器的类型——套筒式图39Q/SZSJ2080402.4—200523——一体式图40——气缸式(翻边不垂直时,使用这种形式)图41Q/SZSJ2080402.4—2005246.3翻边顶出器的布置与方向翻边顶出器的布置由顶出器的使用条件及制件形状决定,应考虑如下事项:——尽量在角部安装(角部夹件可能性较大);——在平衡处安装(翻边顶出器的间隔max600mm);——考虑在投入取出时没有干涉(考虑定位块);——在制件刚性强的地方多设置;——向上翻边时,翻边顶出器可安装到上模上(但要考虑润滑,润滑脂注入器等)。表3Q/SZSJ2080402.4—2005257退料块及定位块的形状7.1退料块为确保翻边退件器同步退件,退料块形状与翻边形状线需吻合。图427.2定位块——A式图43——B式能够采用凸模形状定位的,一般不使用定位块定位。为防止定位块影响上件,在侧面一般设置B式定位块。图44Q/SZSJ2080402.4—2005267.3内缘翻边的翻边退料板图458翻边变形对策8.1翻边分类。——直线翻边——伸长翻边——收缩翻边8.2翻边变形分析——直线翻边,翻的边部没有变形。——伸长翻边和收缩翻边其边部分有变形,由模具取出时,其形状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单是角度的变化,包括其棱线在内,形状整体部将起变化。8.3棱线变化防止对策Q/SZSJ2080402.4—2005278.4在翻边处增设加强筋,增加其刚性。不管是伸长翻边,还是收缩翻边,设法减少残留内应力。8.5具体翻边对策——伸长翻边图46——增加储料点,以补伸长量图47——收缩翻边尽量向下多拉伸成形图48Q/SZSJ2080402.4—2005289铸件壁厚设计9.1铸件壁厚(翻边整形)图54表4注:上表适用板料厚度t≤1.5mm的模具,料厚超出此范围的模具铸件壁厚酌情增加5或10mm。类别ABCDEFMIKJLP备注A类6050505045404550605060406吨以上A类5045454540354045554555353-6吨以上A类4540404040304040504050303吨以下
本文标题:汽车覆盖件模具翻边整形模设计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8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