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4110sj_单元测试卷一
单元测试卷一、典型例题:1、关于人口再生产类型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现代型”B、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均属于“传统型”C、我国各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已进入“现代型”D、大洋洲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皆为“传统型”解析: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所决定,同时还受到各国、各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影响。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也还存在着地区差异。从总体上讲,虽然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但像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等到国已进入或正在进入“现代型”,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速度较快,目前某些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属于低出生、低增长的“现代型”。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人口再生产类型还属于“传统型”答案:A2、读下面“建国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动”图,回答:1954196019701980198419881993年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流动人口(万人)(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人口迁移基本经历了四个阶段:①1954—1960年为时期,其中,1954—1958年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是;1958—1960年人口迁移数量增加较大的原因是。②1961—1976年为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是。③1977—1984年为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是。④1984年以后,我国人口迁移进入迅猛增长阶段,试从改革开放角度分析这一阶段人口迁移的原因。(2)80年代以前,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长期束缚在农村的原因是什么?。(3)以农村向城市迁移为例,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各有何影响?对迁出地的影响。对迁入地的影响。(4)展望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向,如何使我国人口迁移适应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别和城乡差别的需要,请发表你的见解:。解析:本图通过流动人口增长数量的曲线图展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四个阶段的情况。时间跨度大,涉及知识多,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难度较大。回答时要结合所学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知识并联系实际,才能得到较为完整的答案。回答人口迁移的影响时,要注意既包括有利的方面,也包括不利的方面。答案:(1)①活跃政府有计划地组织移民以支援边疆建设和建设新的工业基地;三年自然灾害和左倾错误导致人口大量外流。②低潮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政策限制和户籍管理,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主。③回升落实政策,解决“文化大革命遗留问题使人口向城市转移。④70年代后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为城市提供了足够的生产、生活资料,促使国家放松对农民进城的限制,也使农民成为相对的“自由”劳动力,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成为必然选择;1985年以后,城市经济改革力度加大,拉大了城乡经济差距,改革开放后,优先发展东部,使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激发了人口向城市和沿海地区迁移的规模加大。(2)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度和许多政策,隔绝了农村和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另一方面,农村过低的劳动生产率无法向城市提供足够的生活资料,农民即使进入城市,也无法获得必需的生活资料。(3)①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环境保护。人口迁移对迁出地会造成人才外流的损失。②缓解迁入地劳动力供求矛盾,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城市经济结构,促进了城市商品流通,带动了周边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市市民的思想发展;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方向发展。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增加了城市公共设施的负担,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加重了城市失业、拥挤等社会问题。(4)今后我国人口迁移趋向更加频繁。近期看,西部大开发会使西部成为人口迁入的热点地区,掀起人口向西部迁移的高潮;未来社会中,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减慢,未来人口增长及分布将更多地取决于人口的迁移;现代化生产和工业化进程需要劳动力不断迁移,以实现劳动资料、劳动力、劳动对象及市场的优化配置;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环境问题严重,人口逆城市化将成为新的人口迁移方向;未来社会中,人口迁移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影响会更加突出。随着城乡差别、地区发展差别距离的缩小和消失,我国应促进人口迁移,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二、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2、下列各大洲中,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A、大洋洲B、亚洲C、非洲D、欧洲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战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B、二战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C、目前世界净增人口主要位于发展中国家D、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下降下图是1997年四个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后完成4~5题。4.能够表示欧洲人口增长模式的是A.①B.②C.③D.④5.①比③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A.③的生活水平高B.①的环境污染严重C.①的人口老龄化严重D.③已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6、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首先从A、出生率开始B、死亡率开始C、自然增长开始D、生育率开始7、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原始型”模式B、“传统型”模式C、“现代型”模式1.02.03.04.01.02.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①②③④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8、“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人口的出生率低的原因是A、工业和城市人口比重增大,不再需要多生子女从事农业生产B、节育措施普及C、现代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育观念、生育行为的变化D、儿童衣、食、教育花费多,人们晚婚晚育,家庭规模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传统型”模式转变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型”D、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传统型”10、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A、原始型B、传统型C、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D、现代型11、关于三峡库区的移民,正确的叙述是A、移民的原因是因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环境承载量小B、移民是为了更好的就发展,是一种自发的行为C、库区移民大部分实行外迁异地安置,小部分就地“后靠”D、是在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下发生的12、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人口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A、亚洲B、欧洲C、拉丁美洲D、澳大利亚13、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后的人口迁移主流是①旧大陆移向新大陆②新大陆流向旧大陆③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④未开发国家流向已开发国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自发性迁移减少B、移民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C、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西部地区D、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边疆地区15、美国有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条件B、地形条件C、水源条件D、政府政策16、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文化因素17、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18、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矛盾,应实行的基本国策是A、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B、计划生育C、大力开发自然资源D、实施退耕还政策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地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则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B、某地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则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之间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C某地的实际人口小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会导致该地的资源遭到破坏D、某地的实际人口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该地的资源会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20、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共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B、乐观者认为,未来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C、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接近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D、虽然对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方法不同,但结果不会相差很多(二)综合题21.读1997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再生产表,回答下列问题:国家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韩国1.50.60.9印度2.91.01.9巴西2.20.71.4尼加拉瓜3.70.63.1古巴1.40.70.7尼日利亚4.31.33.0埃及2.90.82.1巴布亚新几内亚3.41.02.3(1)表里所列举的各个国家中,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高的是、和;三个国家人口的死亡率都大大出生率,人口增长速度很,人口再生产类型为(2)表里所列举的各个国家中,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偏低的是和,说明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进入或正在进入型。(3)分析、归纳上表所列出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总体看来,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为型,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22、根据下列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987年7月11日,世界第50亿个公民出生在前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市。1630年至1830年,中间经历了200年,人口达到第一个10亿,而到第二个10亿,用了100年时间,从1930年~1960年只用了30年时间,人口就达到了第三个10亿,到1975年世界人口突破40亿大关,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这一日也被联合国宣布为“世界人口日”。(1)在下图的坐标内完成反映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曲线图0(2)简要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3)简要分析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口增长对环境有何影响:。23、读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662175318121840194919821995(年份)(康熙元年)(乾隆十八年)(嘉庆十七年)(道光二十年)ABCDEF0.191.023.64.15.410.312(亿人)(1)结合历史知识说明A、B两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2)图中D阶段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是:。(3)与E阶段比较,F阶段人口增长的特征是,原因是:。(4)上述六个阶段,人口增长最快的是,主要原因是:。(5)按照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形势,分析未来我国人口增长趋势:。(6)你认为怎样的人口增长才算是合理的人口增长:。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我国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距离(Km)0~200200~500500~1000>1000人口(万人)39054267403345210344占总人口比例(%)35.924.330.49.4人口密度(人/Km2)40720114221材料2: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海拔(米)<200200~500500~10001000~20002000~4000人口数量(万)73345.119427.88647.510037.11590.8人口比重(%)64.917.27.78.91.4面积(万Km2)144.597.2162.539.9315.9面积比重(%)15.510.216.925.032.9人口密度(人/Km2)507.6199.953.241.85.0材料3:“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贫困人口最多,总计达200万左右。至1999年,云南、贵州两省的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1)分析材料1和2,简述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状况是。(2)简要分析我国云南、贵州、四川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①自然原因:;②社会经济原因:。(3)我国西藏的贫困发生率高达10%~20%,但贫困人口却较少,原因是。(4)我国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较东部地区要丰富得多,是否意味着西部地区
本文标题:4110sj_单元测试卷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1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