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498Q使用指南(原英文说明书目录)第1页498Q空气捻接器介绍技术规格安全指南第2页重要部件名称解释第5页功用第7页纱头退捻第8页空气捻接器调整第9页弹力纱第11页清洁及检查第12页工具和润滑剂第13页拆卸和组装第15页问题解答第17页测试装置/接头强力测试仪2552第18-26页零件外形图第27页订单简介“空气捻接器”是由美斯丹生产的手动和自动打结器所特有的商标。用压缩空气作为接线媒介。根据此说明书,自动型编号498Q的打结器纱头从反方向进入,用于SAVIO’ESPERO’自动络筒机生产的筒纱中多品种纺织纱线包括大部分弹力芯纱线的接头打结。498Q空气捻接器是经精细设计并采用尽可能高档的材料制造,并且密封好可防尘和浮花。从而使之在少许维护的情况下即表现出众。每套装置通过配合使用的快换防漏接头单独与气源连接,因此减少了例行保养和维修过程中的停车。技术规格—可捻接的纱线范围(纱支)498Q空捻器设计用于捻接从NM.7到MN200的普通支数范围的纱线。可捻接的纱线范围由所选用的捻接腔和腔盖限定。捻接腔和腔盖的选择取决于捻度和捻向以及纤维种类和长度。捻接弹力芯纱线,请见第9页。—空气供给供给空气捻接器的压缩空气必须不潮湿并无油,压力调整范围从5到7ATM.—重量和尺寸498Q重量为2.4KG,外形尺寸为20*12*11CM一、安全规程498Q空气捻接器根据CEE标准指导89/392条款及其相关修改和规则EN291/1条款中的2推荐安全要求设计。从而使其机械机构可防止事故伤害。尽管如此,很多活动零件如捻接腔盖,取纱夹和纱剪刀因为其操作功能而不能做到完全的安全防护。因此,在机器运行过程中不要将手指靠近498Q空气捻接器。在重新移动或安装空气捻接器时一定要讲相关机头停掉。在捻接器安装在机器上时必须检查压缩空气是否已经连接上。二、重要部件名称解释MINGINGCHAMBER(捻接腔)捻接腔是两纱头在其中被捻接在一起的部件。捻接通过可控制的空压机中压缩空气实现。捻接腔有各种不同的型号,每件都通过标记不同零件代码来区分器相关特性和可捻接的纱线品种。合适的捻接腔和腔盖的选择应有经培训的工程师进行。CHAMBERCOVERASSEMBLY(捻接腔盖组件)包括一个螺钉,捻接腔盖和导板如第4页所示。PREPARATORS(退捻腔)此对部件一般装在498Q空捻器上,在实际捻接阶段前准备纱头和进行退捻。调整适当的压缩空气使纱线末端开捻并接在一起从而使纤维较好的接在一起并得到很好的接头强力和外观。退捻腔没有活动零件因而抗磨损,他们的表现性能持续稳定。不同捻接腔和腔盖的捻接范围纱线品种支数捻向捻接腔捻接腔盖组件和部件构成合成,人造与棉花混合纤维Ne.10Ne.110ZS40Z240S2C5图见第4页原图100%纯棉Ne.6*Ne.110ZS92Z292S2C5图见第4页原图天然长纤维,精纺/半精纺羊毛或混纺Nm.18Nm.90Z-S51W2C3图见第4页原图Nm.12Nm.24Z-S53W2图见第4页原图Nm.7Nm.12Z-S75W2图见第4页原图弹力芯/外包棉纤维Ne20Ne40Z-S13Z213S2图见第4页原图弹力芯/外包毛纤维Nm.12Nm.50Z-S13Z213S2C8图见第4页原图*对比Ne.8还粗的纱线,应将Pt.Nos.308更换为Pt.No.202备注:对于Tencel(新型纤维素纤维)和Lyocel(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和其他难以捻接的合成纤维可用28Z2/28S2捻接腔和C3腔盖。功能动作顺序(示意图见原说明书第6页-SEQUENCEOFOPERATIONS(动作顺序))3498Q空气捻接器的动作顺序如下:1.纱线导入。纱线应该位于导纱板沟槽根部并在捻接腔里。2.抓纱和切纱。纱线被安全抓取同时剪刀剪掉多余纱头。3.纱头退捻。退捻腔捻开待捻接的纱头4.纱头牵引到位。将已经退捻的纱头牵引到佳位置5.捻接气流。及时调整气流并将其引入捻接腔作用于接头过程。6.捻接循环结束。打开捻接腔腔盖释放出接好的纱线,使空气捻接腔处于新一轮循环的准备状态。纱头退捻纱头退捻由本手册第3页所示的退捻腔进行。正确的纱头退捻比捻接腔更能影响接头质量因而对纱线捻接此部分予以特别的关注是极其重要的。为了找到最佳的纱头退捻应按照以下进行动作:1)根据纱本身的捻向(S捻或Z捻)选择正确的退捻腔。2)将’A’吹风指针设置在0位(ZERO)以防止捻接结束从而可以评估纱头退捻的效果(请见下附表格作为参考)3)设置退捻气流作用时间指针’E’在0位(ZERO),或在1位置-对于弹力较大的纱线(请见原图第8页)4)根据下表格移动退捻气流风量指针’C’达到最佳纱头退捻效果。重要提示每一个退捻腔都由对应的零件名称代码,请在要求替换询价时一定标明此名称代码。理想纱头退捻状态1(图示见原说明书第7页)(图示见原说明书第7页)正确的接头纤维在端部纠结2(图示见原说明书第7页)(图示见原说明书第7页)接头有小辫子纱头不完全退捻3(图示见原说明书第7页)(图示见原说明书第7页)接头内有小疙瘩纱头过度退捻4(图示见原说明书第7页)(图示见原说明书第7页)接头中间细调整调整点请参照旁边的图示(见原说明书第8页)A-设置捻接气流的持续时间通过向高数字移动指针。在’0’位没有任何气流如纱头退捻段落说明。B-在释放出纱头合没有捻接气流时后设置纱头叠合长度C-选择在捻接腔中气体流量(体积)并设定固定时间D-设置纱头退捻气流的时长:’0’位是通常位置,’1’位是针对弹力较大的纱线。设置步骤首先根据第原说明书7页相关段落找到最佳的退捻效果将指针’C’和’E’置于相应位置。41.置指针’B’到第5的位置,指针’A’置于第3或4的位置2.完成几个捻接循环以验证捻接强力和捻接外表。在接头较粗时(比原纱粗约1.5倍)向位置1逐渐移动指针’B’直到得到理想接头外观。如果接头中间细,轻轻将指针’B’向更高的位置移动。3.指针’A’应置于2或1位置即使在有较长叠合区域(’B’指针在6或7位置时),接头仍存在中间细的部分。若接头在施加张力时容易分开指针’A’必须置于位置5。弹力纱498Q空气捻接器包括一个重要功能即可以捻接所谓的弹力纱即纺的有弹力芯的纱。在低延伸率(如2.5)和/或者仅仅弹力较好(如40den.)而与传统纱相比没有主要区别。增加尾部叠合区域时只有’B’有可能起到作用。在处理弹力较大的纱线时,接头失败率可能会增加:这种情况通常在纱线具有较大的延伸率(如3.5-4)和/或粗的弹力纱(如156den.氨纶芯)。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将导纱片Pt.No.300标记为0的更换为Pt.No.301标记为1的,这将能够更好的配合专门的捻接腔132(S捻的纱线用13S2)。此外,设置退捻气流持续时间的指针’E’在1位置上。当重新处理传统纱线时,必须要恢复Pt.Nos.300,301的原始位置并将替换合适的捻接腔。清洁和检查每天=用如原图12页所示工具盒中的小软刷清除空气捻接器外部所有集结的灰尘和飞花。每周或在换纱线品种=清洁完每个空气捻接器以后,作几个完整的打结循环以验证打结的可靠性和功能的正确性。验证纱头退捻的效果。每六个月=如有必要清理并检查捻接器内部。在主凸轮,PT.NO.309和转轴上涂上润滑脂。检查腔盖是否完整若损坏则替换。重要提示!任何在空气捻接器外部堆沉的废纱应小心清除,特别是在纱头退捻区域。工具盒编号988(图见原说明书第12页)401螺丝刀406油石407镊子408刷子414套筒扳手420十字花螺丝刀432捻接腔拆卸工具472弯臂扳手5489(六)方孔螺钉头用扳手润滑油为纺织企业应用的清洁和润滑双重作用的物质。特别推荐在清除防止捻接器和打结器上的堆积纤维。空气捻接器的拆卸通过拆掉零件编号为334和32的螺钉后,空气捻接器498Q可以分为4部分如原说明书第14页所示。在进行必要的内部彻底清理,更换内部可能损坏零件或旋转点上抹润滑脂时需要拆开空气捻接器。注意!在凸轮轴上的两个编号为4的螺钉为左旋螺丝。空气捻接器的组装在组装组成部件前在转轴沟槽内和凸轮轨道内抹润滑脂。四部分的组装必须按照如下顺序进行:1)装入主腔壳组件整个盖子部分注意将编号为12的连杆转轴镶入编号为303的槽内。上紧编号为32的螺钉。装上盖后手动旋转励动板以检查零件正确安装和功能运转顺畅。2)在组件和上装上板结合件。注意编号为102,103连杆上的槽和固定零件编号为31的阀门杆。用编号为334的螺钉把板结合件紧固在主腔壳组件上并手动旋转励动板入以上1)所述。3)安装板结合件并检查零件标号为80的连杆槽是否装进编号为304的连杆转轴上。用编号为334的螺钉紧固安装上的板。重要提示!建议在将整个空气捻接器安装在络筒机上之前,先用原说明书第17页所示的测试装置进行几次手动打结循环。一旦在手动操作中有异常的阻力,请不要施加额外力量使其转动而是应该检查引起阻力的原因。拆卸和组装(见原说明书第12页)图常见问题的解决1212346如果空气捻接器有任何故障请按照一下几点确定各个故障原因:核对到达空气捻接器的压缩空气压力在推荐压力范围内检查主腔壳上肩头标识的启动位置是否与基准板(零件编号9)上的中心错开。检查腔盖是否有任何磨损痕迹校订剪刀效率故障可能的原因故障排除方法不打结腔盖未关闭查看弹簧(零件编号153)弹性纱线未被正确的导入查看导纱片捻接器预留纱尾太短以至于通过向(+)方向移动指针’B’增加尾部叠合长度。若在捻接腔捻接过程中故障仍然存在,查看取纱杆及其弹簧的功能滑出在捻接弹纱头退捻气流持续时将指针’E’设置在1位置力纱时有间太短高比例的漏接导纱片错误安装零件编号为301标记1的导纱片纱尾部叠合区域太短通过调指针’B’的位置到7或8增加叠合区域接头强力压缩空气压力压力太将压缩空气调到6Bar并/或向增大方向(+)移动指差(两个小和/或气流时间短针’A’纱头容易脱开并容捻接腔和退捻腔选型根据纱线捻度和支数从新选择捻接腔和退捻腔易拉断)错误接头太细纱头叠合区域太短向增大方向(+)移动指针’B’增加纱头叠合区域并易断接头有可预留纱尾太长向减小方向(-)移动指针’B’以减少预留纱尾见未捻接纱尾纱头退捻不充分通过向增大(+)方向移动指针’E’和/或将指针’C’移至“6”的位置延长退捻时长或增大气流量7空气捻接器测试装置原说明书第17页所示的编号510的空气捻接器测试装置,电机电源是三项交流380/220V,主要连接380V电源。也可根据不同需求连接到单项或三项220V或110V电源。电机是用于再现完全类似于自动络筒机的打结循环。另外,捻接器也可通过手动转动上面安装的手轮进行打结。使用说明确保498Q捻接器已经通过螺钉’A’紧固在测试装置上。抬起励动连杆’B’并旋转手轮’C’进行打结操作。启动电机并抬起励动连杆’B’以检查在正常转速情况下的打结情况。任何对纱头退捻气流量或气流时长的调整都应在正常转速下进行进一步测试。接头强力测试仪2552代码(见原说明书第17页右下角图)代码为2552的接头强力仪对测试接头强力与原纱强力比非常理想。特别推荐在处理较难捻接的纱或在后道工序中要求特别高的接头强力时使用该仪器。组成部件(部件1,2,3,4)图示(见原说明书第18页图)主腔壳组件——部件1(图见原说明书第20页)2轴承保护架3励动板4螺钉5凸轮轴6垫圈7销轴9基准盘11连杆12连杆13销轴14O型密封圈15进气嘴16快换接头17螺钉18开口弹簧垫圈19球轴承20垫圈21进气管接头22进气管8134主腔壳309主动凸轮盖子组件——部件2(部件详细构成图见原说明书第22页)18开口弹簧垫圈28O型密封圈31阀组件32螺钉37轴43轴46异径轴47气流调整板48螺钉49密封垫59O型密封圈60密封垫62垫圈64O型密封圈66开口弹簧垫圈67螺钉75螺钉148调节垫铁149侧板150侧板151螺钉153弹簧组件154螺钉170垫圈171螺钉300导板0301导板1303操纵杆304取纱头连杆305弹簧垫圈306枢轴307盖子308导纱片335螺钉337扇形齿轮33
本文标题:498Q使用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1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