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4初中语文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1适用年级八年级(下)单元第一单元单元主题人生轨迹课时总量8课时单元概述一、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人教版八下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均为名家之作。本单元全是记叙性文体,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表现人生奋斗的意义和人生的关爱和温情。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融入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对人生和生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二、单元组成课文作者文体主旨提要写法提要藤野先生鲁迅散文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主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之情。时间为序,情感为脉,事例典型,语言深情。我的母亲胡适散文叙述了自己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切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对比鲜明,褒贬分明,语言质朴,直白坦诚。我的第一本书牛汉散文追述了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表达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深刻体察,感悟独特,前呼后应,幽默风趣。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散文描绘列夫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他深邃的精神世界。细处入手,小中见大,平庸外貌反衬深邃灵魂我的童年季羡林散文记叙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情况及童年经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怀念。细致描绘,形象突出,语言真挚,深情显露。单元教学目标1.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2.通过朗读、默读等读书方法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3.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层次,;4.归纳概括典型事件,并由此探知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5.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感情;6.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阅读、感悟课文;7.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细心揣摩其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情感表达;8.学习细腻描写人物言行的方法并运用;9.学习传记和回忆录的写作方法;10.品味含义丰富的语言,了解叙事性作品多样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层次;2.归纳概括典型事件,并由此探知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3.学习细腻描写人物言行的方法并运用。教学难点1.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揣摩其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情感表达;2.品味含义丰富的语言。2对应课标1.在通读文章基础上,理清思路;2.分析主要内容,体味重要语句在与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5.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6.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7.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展示交流法、精讲点拨法、读写结合法课时分配课时学习内容课型学习要点晚自习预习第1课自主预习课1.熟读课文,圈点勾画;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2.理清文章行文脉络,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第1课时《藤野先生》研读训练课概括典型事例,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第2课时《藤野先生》研读训练课1.从字里行间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感;2.评价其“弃医从文”行为。晚自习完成第1课《语文导读》练习巩固课阅读思考—规范作答—教师个辅第3课时预习第4课自主预习课1.熟读课文,圈点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生字词;2.勾画生动优美的描写句,并批注赏析。第4课时《列夫.托尔斯泰》研读训练课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2.学习课文运用神奇我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外貌的手法。晚自习预习第2、3、5课群文预习课1.整体感知第2课,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2.通读第4课,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3.阅读第5课,感受季羡林童年时代的生活。第5课时学习第2、3、5课类文阅读课1.通过典型事例理解母亲性格;(2课)2.复述课文;体会苦难生活、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3课)3.筛选信息、概括归纳:文章写了季羡林童年时代哪些方面的情况;(5课)晚自习完成《语文导读》练习巩固课阅读思考—规范作答—教师个辅第6课时学习第2、4、5课类文阅读课1.对比阅读:体察三篇文章分别呈现出的童年生活有何异同;2.对比阅读:三篇文章在写法方面有何特点;33.对比阅读:结合相关文段,品析三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晚自习完成《语文导读》练习巩固课阅读思考—规范作答—教师个辅第7课时作业讲评作业讲评课精选重难点、易错点、易误点进行讲解点拨(可尝试学生讲解的方式)第8课时机动课时矫正补偿课1.学生提出本单元的疑难问题;2.教师补充、强化相关知识点;3.当堂训练检测。第1课预习预习内容:默读课文至少2遍,疏通有关阅读障碍。预习流程: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重要词句(生字词、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富含深意的句子、关键句等)。2.边读边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生僻字词含义;借助课下注释,了解时代背景,积累相关文学常识。3.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本文行文脉络,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大意。(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附1:本文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附2:第二部附2:第二部分层次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第二层(第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和相处的故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第三层(第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第四层(第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走近藤野先生,概括典型事例,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重点);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难点)。教学流程:一、走近藤野先生要求:筛读叙述藤野先生事迹的文段,勾画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1.请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出11—23段分别写了关于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品质?典型事例思想品质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关心解剖实习为人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可贵的求实精神2.精读“订正讲义”4(1)“大约是星期六”和“第二三天便还我”当中交代了时间,有什么作用?(2)鲁迅看了订正后的讲义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3)冒号后并举的学科名有什么用意?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推敲词句内涵的能力,领会词语或者句子中所蕴涵的深刻意义。3.默读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部分,你又从中读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呢?(毫无民族偏见)二、写法借鉴问:从本文可以借鉴哪些写人的方法?预设: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②叙事应该有详略;③上下文注意过渡;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探究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感(重点);学习以明线暗线的双线索贯穿全篇、统帅材料的写法(难点)。教学过程:一、明线索上节课,我们阅读了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一些文字,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小结:本文有两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一条是明线,即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一条是暗线,即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二、品读探究(一)作者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日本的?为什么又离开日本去了仙台?(出示《自题小像》)(二)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学生思考,研讨交流,教师小结。A.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思想腐朽)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B.去仙台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C.弃医从文(显示图片和电影资料)问:作者从东京来到仙台,认识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你如何评价鲁迅的“弃医从文”行为?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小结: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5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三)文章最后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离开仙台,怀念先生。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高度评价怀念先生的行动——收藏讲义、悬挂照片、写文章合作讨论:1.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作者说:“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有怕敢写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明确:作者对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将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2.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讨论后明确: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三、读写结合假如要以《我的班主任老师》为题写作一篇文章,借鉴本文以明线暗线的双线索贯穿全篇、统帅材料的写法,你会以什么为线索,选择哪些材料?第3课时(第4课预习)预习内容:熟读第4课,圈点勾画批注。预习流程:1.通读课文,圈点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生字词;2.细读课文,用“”勾画描写生动的句子并作批注赏析;3.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试从课文中再找出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并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4.小组交流。第4课时教学要点:品析夸张比喻的肖像描写,体会对列夫.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作用;(重点);学习本文通过传神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难点)。教学过程:一、简介列夫.托尔斯泰二、赏析人物揣摩作品中描绘的托尔斯泰的独特的形貌特征,思考:1.文中哪一句话能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3.文中第8语段“托尔撕秦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三、写作特色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6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进一步探究,可以发现,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曾说过:“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把读者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尺水兴波,纵横捭阖。四、
本文标题:4初中语文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2112 .html